中俄聯手破解美國圍堵,石油戰爭普京再出重拳,美國顛覆中俄希望落空!

張無忌| 2016-01-03| 檢舉

中俄聯手破解美國圍堵,石油戰爭普京再出重拳,美國顛覆中俄希望落空!

什麼因素能夠引發一場難以名狀的深刻危機?

一、 原油價格持續下跌;

二、銀行由於石油對沖合約到期而倒閉;

三、新興市場6萬-11萬億美元的債券違約。

上述一個或若干事件都可能在未來幾個月發生,很可能 一起發生,從而加速美元毀滅的歷程。就像一個隨時會爆炸的氣球那樣,體系再也承受不起衝擊。全球金融體系崩潰,首先是美元主導的整個貨幣體系崩潰。黃金標 准體系將顯露優勢,首先主導貿易,然後進入銀行,最後攻下貨幣。美元將被掃地出門,掉進歷史的垃圾堆里。下一次危機來襲,將比2008年雷曼事件糟糕 5倍。下一次危機來襲,毀滅性比1998年亞洲金融[0.00%]危機大5倍。

尋找美元替代品是國際上的共識:建立一個公平交易的支付系統,恢復一個健全的銀行儲備系統,確保一個誠信的貨幣制度。不幸的是,要瓦解邪惡美元霸權,必須先擊倒幕後策劃的華爾街銀行和陰謀集團(他們利用央行的專營制度為貨幣套上枷鎖)。

任何試圖破壞美元主導制度的國家,都會被歸類到敵對陣營內,會成為詆毀和制裁的對象,會在被孤立經濟的同時遭受軍事襲擊。這些國家大部分是從兩年前開始使用非美元的交易平台、機制和渠道的國家。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人民幣將暫時接過薪火棒,直到黃金標準正式確立。

美國與俄羅斯是如何結怨?

俄羅斯的財政收入52%都是來源於石油出口,石油的價格越高,那麼俄羅斯的財政收入越豐裕,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的增長,難道僅僅只是普京個人的能力嗎?

答曰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的上升絕對是離不開石油,普京執政期間石油價格的一路攀升,普京2000年就任,當時的油價為20美元/桶,經過美國人的運作,一下子漲到了140多美元/桶。

因 此俄羅斯的經濟增長保持在6.5%-7%的增長率,進入世界經濟前十大經濟體,且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三位,所以是石油價格塑造了」普京大帝「這個形象, 經濟實力上升的同時,我們發現以普京為代表的俄羅斯人變得非常的囂張,甚至還派出轟炸機到美國領土邊緣區巡邏,試問:美國能容忍嗎?

美國如何置俄羅斯於絕地

美國打出的經濟制裁第一張王牌來對付俄羅斯,透過壓低石油價格給俄羅斯一個教訓,石油在美國的操控下開始下跌,這無疑對俄羅斯是晴天霹靂,當油價跌到70美元/桶的時候,俄羅斯經濟還能維持正常,只要跌破60美元/桶大關,俄羅斯就會爆發財政赤字,跌破40美元/桶。

導致國際收支出現逆差,這樣的情況一單維持兩年以上,俄羅斯經濟可能就面臨著崩潰,當美國將石油操控到33美元/桶的時候,俄羅斯立刻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失業率創下歷史新高,俄羅斯經濟一片蕭條,哀鴻遍野。

美國與中國又有何恩怨?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頁岩氣開發,利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商用效果非常 好,產量也是穩步上升,而美國能夠成為能源自給自足的國家,美國的製造業的成本也因為能源價格降低而相應降低。 提到美國的製造業,不難想像強大的中國製造就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歐巴馬為了增加中國以及歐洲製造業的成本,還是耍了他最拿手的好戲,修理俄羅斯用的是 打壓油價,而對付中國的方法就是提升油價,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占世界1/4,從2009年到2011,在美國的操控下原油價格從70美元/桶飆升至100美 元/桶。

同是天涯淪落人,中國援助俄羅斯也是自救

此前有報道,俄羅斯石油公司公布的財務報表顯示,一家最大的俄羅斯石油企業 第三季度收到了9965億盧布(約972.6億人民幣)的石油預付款。這是中國所支付的購買俄羅斯石油的預付款。根據2013年雙方所簽訂的政府間協議和 石油交易合同,俄羅斯將在25年內向中國增加供應3.6億噸原油,每年大約不到1500萬噸,合同總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普京總統當時曾透露,中國要 支付的預付款金額高達700億美元(約4459億人民幣)。

看到這裡不少人又開始要激進了,沒錯,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從都是比國際油價高 出近50%的價格,中國也不是人傻錢多,在新能源的開發還不能代替傳統能源之前,中國的發展與國家安全嚴重受制於海上能源供應線的暢通,從中國到中東、非 洲、南美,每一條線都在美國的軍事威脅之下,要在三個大洋上保護海上運輸線是中國海空力量不能承擔的重負,如果我們戰機軍艦必用的燃料無法保證,空有數百 萬視死如歸的戰士又能如何?

如何化解這個戰略困局?答案就是從俄國獲取能源。這是一條美國加上它所有的幫凶都無法切斷的可靠供應線,中俄4000億的油氣合同形成了兩國的戰略利益捆綁,一招化解了美國的海空一體戰的威力,是中俄不戰先制敵的高招,所以,中俄的准盟友關係對中國極端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253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