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默默支持中國的鐵哥們:他沒有巴鐵出名但是卻背負更多誤解

張無忌| 2016-01-02| 檢舉

一直默默支持中國的鐵哥們:他沒有巴鐵出名但是卻背負更多誤解

全因二戰時中國無條件收容2萬猶太難民到上海避難;以色列知恩圖報,總在中國陷入困局時扶一把。中以鐵桿交情金不換!

很多人提到「鐵哥們」,首先想到一定是巴基斯坦這個24K純鐵,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除了巴基斯坦還有一個「鐵哥們」在背後默默支持著中國——以色列。

說 到以色列真的是一個多磨難的國家。二戰時期受到德國納粹的殘忍迫害,猶太人四處逃難,日子過得生不如死,還不容易二戰結束了,找了一塊小地方建立個以色列 國,收留世界各地逃難回來的猶太人。可是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又容忍不了它了,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中東戰爭,但是不服輸的以色列硬是扛了過了,可以說是一個飽 經磨難的國家。而說到中國與以色列的淵源也可以追溯到二戰——二戰中,中國外交官何鳳山擔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冒死給猶太人發了幾千份簽證,讓他們逃脫 德國納粹毒氣室,來到中國避難。另外還有猶太人用其他方式成功來到中國,當時他們集居於上海的猶太人達到2萬多人。而上海人也非常友善地接待他們,就此他 們與中國人結下深厚的友誼。當世界均冷酷地對他們關上了大門,唯有中國上海對他們敞開。不過二戰中上海最後還是被日本占領,當時日寇巴結希特勒,曾策劃滅 絕猶太人。有兩條猶太人居住最密集的弄堂,前後出口一度被日軍焊上鐵柵門,禁止出入達一年之久。被困在弄堂里的兩千餘人,最後之所以大部分都奇蹟般地活了 下來,為什麼?當然靠的還是中國人,接二連三地採用「空投」將麵餅等食物從房頂拋過去,幫助他們度過了絕境。戰後,猶太人離開了上海。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後 來成了以色列復國的第一代開國元勛。

以 色列駐上海總領事柏安倫稱,在那個時候其它國家都向猶太難民關閉了大門,我們猶太人沒有地方可以去,唯一一個接納猶太人的一個地方是這裡上海,超過2萬猶 太人為了逃離歐洲納粹的迫害帶著家人來到了上海,在上海虹口這個地方中國人榮辱與共,共同患難。那段時間對大家來說都非常艱難,但是猶太人和中國人相處就 像朋友一般,像很好的鄰居。為此,我們猶太人一直都很感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東地區,以色列首先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這之後 的40年時間裡沒有與台灣有任何往來,就是這麼等著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由於當時處於冷戰時代,中國似乎只能支持巴解組織,並在宣傳上很多年批評「猶太復國 主義」、「以色列侵略擴張政策」。直到1992年,中以才正式建立外交關係,而以色列則沒有任何抱怨。

前些年前些年,我國向以色列訂購了四架預警機。後因美國阻撓,合同被迫取消。很多人痛罵以色列背信棄義,根本不夠朋友,而大家殊不知事後以色列派人專程賠了我們3.5億,而在不久,我國自行研製的預警機也飛上了祖國的藍天,難道真的就這麼巧合?

巧合不止一次,中國一直引以為傲的殲十,難道大家看著不像以色列的「幼獅」嗎?為什麼這麼像?1986年,LAVI設計師約瑟夫-辛格(JosefSinger)訪問中國。而就在同年,新型戰機完成方案論證與初步設計,殲十正式立項,研製單位定點為成都飛機公司(成飛)。

1989 年底,成飛開始試製殲十全尺寸金屬樣機,1991年完成,為轉入詳細設計階段奠定了基礎,從樣機來看,進氣道與LAVI依然極其相似。而在殲十公開亮相 後,其與LAVI翼型設計上更是高度相似,LAVI主翼設計十分複雜,由數十個不同曲度的斷面形狀組成,而殲十與LAVI採用了相同的翼型剖面設計原理, 和LAVI類似的機翼前緣半展長的襟翼設計,機翼同樣是由多個帶固定扭轉的剖面組合而成的複雜翼型。殲十在機翼設計中採用的固定扭轉和前緣襟翼組合的設計 思想是對LAVI前後緣襟翼共同參與變彎的一種簡化,在基礎技術理論上相同,究竟是什麼原因,我想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

210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之時,以色列駐滬領事館拍攝了公益宣傳片《謝謝上海》。片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說:「中以人民的深厚友誼是建立在這段歷史上。我們永遠感謝你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在以色列,有一個紀念碑,上面寫著:中國人,我們不會忘記你們的恩!

在以色列,當年猶太人在中國上海避難史,是寫進教科書里的,是寫進族譜家史的!

在中國,我們不要忘記還有這麼一個默默支持我們的「鐵哥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8235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