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跑了,鄭裕彤跑了,現在連他也急著跑了!
繼「超人」李嘉誠連續3年拋售千億內地資產後,香港的另一位富豪鄭裕彤坐不住了,12月2日香港新世界宣布將旗下內地三個城市的四大項目作價135億賣給恆大地產。
現在連馬來西亞首富也急著跑了!這是一場外資大佬的勝利太逃亡?
來源:天天說錢(liuxb0929)
郭鶴年也要跑了!
這是最近幾天,中國樓市的大消息。只不過還處於傳聞狀態,等待進一步的驗證。
郭鶴年是誰?在一般人印象里,他是香港富豪。其實不然,郭鶴年是長期居住在香港的馬拉西亞人,而且是這個國家的首富。根據2015年福布斯排行榜,他擁有113億美元的財富,位居全球富豪第110名,馬來西亞第一名。
郭鶴年最近一次被媒體聚焦,是他將香港英文的南華早報,出售給了馬雲。據海外多家媒體報道,郭鶴年有意撤離中國內地、香港的房地產市場。而他的「新戰場」,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
從公開資料判斷,香格里拉酒店項目雖然利潤率下滑,但撤離的可能性不大。2015年中報顯示,郭氏家族在未來3年,會在內地再開設8家香格里拉酒店。
也就是說,如果郭鶴年撤離內地和香港消息屬實,也應該是指房地產項目,而不是酒店系列。鑒於房地產項目眾多,想在短期內全部出售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撤離,原因會是什麼?
第一、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今天人民幣離岸匯率10點後開始暴跌,下午跌破6.6關口,人民幣離岸匯率和在岸匯率之差已達1200點,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差距,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壓力巨大,然後繼續下跌,最低跌到6.6094,創下了五年新低。
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如此巨大,這給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敲響了最後的警鐘,能維護住人民幣匯率,也許房地產泡沫不會破,但是目前看來是維持不住了,也就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在即。人民幣匯率和房地產泡沫幾乎是強支撐作用。
一線城市,尤其是深圳的房地產還在被搶購,但真的無法確認,這是否和股災前大家去搶創業板股票一樣,最終高位接盤,缺乏了實體經濟的支撐,人民幣匯率大貶值,已經擊潰了房地產泡沫的理論基礎。
第二:中國樓市基本見頂的預期
以及郭鶴年和李嘉誠一樣,在投資商都有全球視野,也有全球經驗。目前中國樓市,包括一線城市樓市,如果以美元計價,應該已經接近階段性頂部。在這種時候,賣掉賺得多的,投資物美價廉的,是商人最自然的選擇。
李嘉誠的投資重點是歐洲,郭鶴年則選擇了非洲和大洋洲。非洲目前是中國全球戰略的重點,郭鶴年隨著大趨勢進入非洲,應該是非常自然的。大洋洲,其實主要就是澳大利亞,目前因為大宗商品處於熊市而貨幣貶值,自然也是介入做長期投資的好時候。
事實上,不僅李嘉誠、郭鶴年在撤離內地樓市,馬雲等一大批內地富豪和企業(比如安邦、平安),也在積極配置境外資產。只不過,在投資梯度上,看似馬雲接了郭鶴年的棒,但他們投資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李嘉誠、郭鶴年都在撤離,我們普通投資者該怎麼辦?
如果你有能力,不怕麻煩,也可以配置境外資產。只不過,絕大多數人的財富比較少,配置起來太麻煩。
那 我們能做的事情,只能是購買一線城市,或者強二線城市的優質住宅,做長期持有。目前國家正在改變城鎮化的方式,大城市化成為新的方向。最近提出的「再建設 10個北京」,就是重要思路。如果你能抓住北上廣深之外,另外「6個北京」,你的房地產投資還能賺到大錢,至少在未來20年跑贏通脹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能力逃離泡沫,那麼就享受泡沫吧。不是所有的泡沫,最終都必然破裂的。不信,走著看!
誰是中國經濟的元兇:它曾讓日本30年沒翻身!
作者:水木然、milong;來源:jrkanke
當一個國家的房價開始高攀時,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即將盛極而衰。為什麼呢?因為錢本身沒有價值,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當錢流動到房子這個環節時,就開始變成了鋼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動不下去了。日本就是前車之鑑,30年仍然沒有翻身!
大家仔細回想一下,其實最近五年以來,唯一可以掙錢的行業只有兩個: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我們這裡暫且不論,提到房地產,我深圳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前幾年在深圳買的幾套房子,僅僅今年一年就升值了1000萬!
就是因為房地產,有的人可以坐享其成,大發橫財。而有的人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努力一輩子也掙不到一個落腳的機會。
如果在一個社會裡,有的人不用勞動也可以掙大錢,而有的人勤奮刻苦依然換不來希望。試問:誰還會踏實的勞動?這個社會肯定是沒有希望的!這就是房地產的「機會主義」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硬傷!
先展望下中國經濟的過去。二戰後經濟增速連續25年保持在7%以上的只有13個經濟體,剔除掉博茲瓦納、馬爾他、阿曼、香港、新加坡等微型經濟體,實際上只有中國、巴西、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台灣和泰國8個經濟體創造了所謂的高增長奇蹟。
不過後來的情況大家已經了解,除了中國,其他經濟體在高增長的第四個十年中無一例外的跌落神壇,日本跌倒5%,韓國好一點,大概在6%。現在終於輪到中國了。
為什麼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都開始進入低速階段?為什麼中國在勉強保持7以上的高增速後仍然難逃厄運?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保持高增速?
那麼,今後的若干年,中國的經濟能否「返老還童」?難,我們來看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兩個問題:人口老齡化和中國房地產。
第一個故事關於中國人口老齡化
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代,這一點大家深有體會,我們的養老金甚至不足以支持中國的老年人,國家已經放開二胎政策以保證青年勞動力的供應。這個故事就是關於老人和青年的故事。
假 設有兩個國家,一個國家叫做「小鮮肉」,另一個國家叫做「大叔」。「大叔」有100個老人,「小鮮肉」有100個青年。青年都可以勞動,而且他們的勞動效 率也比較高,所以他們一年能夠生產2000斤糧食。「大叔」國的100位老人沒有生產能力,但是他們還要吃飯,所以需要將自己過去攢下的金錢向「小鮮肉」 購買糧食。假如每個人有10個單位的糧食需要,每個單位價值1元錢。小鮮肉們自己吃掉1000斤糧食,剩下1000斤糧食,其儲蓄率相當於50%。大叔們 同樣需要消耗100斤糧食,所以購買了「小鮮肉」剩餘的1000斤糧食。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兩國的GDP分別是多少?
「小鮮肉」國的GDP是2000,「大叔」國的GDP是-1000。
為 什麼這麼說,我們先看一下GDP是什麼。GDP,中文名是國內生產總值,一個關鍵是國內,另一個關鍵是生產。小鮮肉們在本國生產了2000,不管其中的 1000是在國內消費還是在國外消費,都算作生產國的GDP。這樣一來大叔們的GDP就很清晰了,他們沒生產,反而凈進口1000,所以他們的GDP是 -1000。
這些跟中國又有什麼關係呢?
很明顯,中國正在經歷由「小鮮肉」變成「大叔」的過程。過去,中國不缺乏勞動力,尤 其是03年到13年十年間,中國的勞動力增長每年接近1000萬,所以其 經濟增長量可以輕鬆甩「大叔」國們幾條街。現在中國老齡化嚴重,勞動力開始副增長,幹活的少了,吃飯的多了,經濟開始放緩是必然的趨勢。這是計劃生育在造 成的結果,即便放開二胎,也不足以補充勞動力從而扭轉乾坤。
所以中國的經濟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隨著勞動力人口下降和老齡人口占比的上升,中國將逐步從生產者轉向消費者,經濟增長速度會出現自然的下滑,投資率下降,消費率上升,工業占比下降,服務業占比上升。
第二個故事關於房地產
這是中國丈母娘最關心的問題,結婚是一定要準備新房的。不過,中國的高房價又像是丈母娘的剋星,嚇跑了無數中國好女婿。
還是小鮮肉和大叔的故事。小鮮肉們仍然可以生產2000斤糧食,自己消耗1000斤,但是大叔們走了一半,只剩下50位老人,他們每年只要500斤糧食就可以了。第一年,大叔向小鮮肉買了500斤糧食,小鮮肉們剩下500斤。這個時候GDP分別是多少?
「大叔」國GDP是-500,「小鮮肉國」GDP還是2000,但是經濟結果發生了變化,原來是消費1000+出口1000,現在是消費1000+出口500+庫存500。
第 二年,大叔們來找小鮮肉購買糧食500斤,小鮮肉們想,自己吃1000斤,庫里還有500斤,所以今年只需要生產1000斤就夠了,庫里的500斤正好賣 給大叔們。所以小鮮肉們決定讓一半本國人放假休息,糧食先借給他們吃,明年再勞動補償就好,這個過程就叫做去庫存。那麼兩國的GDP這時候是多少呢?
「大叔」國GDP是-500,「小鮮肉」國GDP是1000,雖然庫存有500,但是已經算到了第一年的GDP里,不能再算到第二年了。
中 國的房地產已經到了「庫存壓頂」的年代,2013年之後,人口老齡化導致房地產需求大幅下降,而過去幾年投資的房地產項目還在不斷竣工,供過於求導致庫存 堆積如山。目前中國房地產待售面積達6.6億平米,在建面積超50億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的標準,幾乎透支了兩億人的需求。
即便今年房地產銷售還不錯,但也沒有哪個廠商敢再繼續生產房子,所以房地產投資下滑,已經低於銷售增速。但由於幾年前開工的項目還在不斷竣工,今年房地產不僅沒有去庫存,反而在被動增加庫存。大量的庫存需要去掉,也是影響中國GDP增長的一大原因。
當然不只是房地產項目,中國的基礎工業,包括鋼鐵、水泥、服裝、煤炭、風電等都有大量的庫存,尤其是水泥產量大的驚人,比歐美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與十年前的中國相比,現在的中國經濟需要大量的去庫存,在這個過程中不得不減少生產量,所以,經濟下行也是情理之中。
我們其他的小夥伴:
21早新聞
ID:News-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21早新聞:專注財經領域,為您提供兼具速度、深度和廣度,同時有熱度、態度和銳度的財經資訊,致力於提升您的財富價值。 複利投資
ID:fulitouzi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相關標籤: 財經 李嘉誠 鄭裕彤 郭鶴年
收藏 分享 投訴
繼「超人」李嘉誠連續3年拋售千億內地資產後,香港的另一位富豪鄭裕彤坐不住了,12月2日香港新世界宣布將旗下內地三個城市的四大項目作價135億賣給恆大地產。
現在連馬來西亞首富也急著跑了!這是一場外資大佬的勝利太逃亡?
來源:天天說錢(liuxb0929)
郭鶴年也要跑了!
這是最近幾天,中國樓市的大消息。只不過還處於傳聞狀態,等待進一步的驗證。
郭鶴年是誰?在一般人印象里,他是香港富豪。其實不然,郭鶴年是長期居住在香港的馬拉西亞人,而且是這個國家的首富。根據2015年福布斯排行榜,他擁有113億美元的財富,位居全球富豪第110名,馬來西亞第一名。
郭鶴年最近一次被媒體聚焦,是他將香港英文的南華早報,出售給了馬雲。據海外多家媒體報道,郭鶴年有意撤離中國內地、香港的房地產市場。而他的「新戰場」,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大洋洲。
從公開資料判斷,香格里拉酒店項目雖然利潤率下滑,但撤離的可能性不大。2015年中報顯示,郭氏家族在未來3年,會在內地再開設8家香格里拉酒店。
也就是說,如果郭鶴年撤離內地和香港消息屬實,也應該是指房地產項目,而不是酒店系列。鑒於房地產項目眾多,想在短期內全部出售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撤離,原因會是什麼?
第一、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今天人民幣離岸匯率10點後開始暴跌,下午跌破6.6關口,人民幣離岸匯率和在岸匯率之差已達1200點,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差距,意味著人民幣貶值壓力巨大,然後繼續下跌,最低跌到6.6094,創下了五年新低。
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如此巨大,這給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敲響了最後的警鐘,能維護住人民幣匯率,也許房地產泡沫不會破,但是目前看來是維持不住了,也就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在即。人民幣匯率和房地產泡沫幾乎是強支撐作用。
一線城市,尤其是深圳的房地產還在被搶購,但真的無法確認,這是否和股災前大家去搶創業板股票一樣,最終高位接盤,缺乏了實體經濟的支撐,人民幣匯率大貶值,已經擊潰了房地產泡沫的理論基礎。
第二:中國樓市基本見頂的預期
以及郭鶴年和李嘉誠一樣,在投資商都有全球視野,也有全球經驗。目前中國樓市,包括一線城市樓市,如果以美元計價,應該已經接近階段性頂部。在這種時候,賣掉賺得多的,投資物美價廉的,是商人最自然的選擇。
李嘉誠的投資重點是歐洲,郭鶴年則選擇了非洲和大洋洲。非洲目前是中國全球戰略的重點,郭鶴年隨著大趨勢進入非洲,應該是非常自然的。大洋洲,其實主要就是澳大利亞,目前因為大宗商品處於熊市而貨幣貶值,自然也是介入做長期投資的好時候。
事實上,不僅李嘉誠、郭鶴年在撤離內地樓市,馬雲等一大批內地富豪和企業(比如安邦、平安),也在積極配置境外資產。只不過,在投資梯度上,看似馬雲接了郭鶴年的棒,但他們投資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李嘉誠、郭鶴年都在撤離,我們普通投資者該怎麼辦?
如果你有能力,不怕麻煩,也可以配置境外資產。只不過,絕大多數人的財富比較少,配置起來太麻煩。
那 我們能做的事情,只能是購買一線城市,或者強二線城市的優質住宅,做長期持有。目前國家正在改變城鎮化的方式,大城市化成為新的方向。最近提出的「再建設 10個北京」,就是重要思路。如果你能抓住北上廣深之外,另外「6個北京」,你的房地產投資還能賺到大錢,至少在未來20年跑贏通脹是沒有問題的。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能力逃離泡沫,那麼就享受泡沫吧。不是所有的泡沫,最終都必然破裂的。不信,走著看!
誰是中國經濟的元兇:它曾讓日本30年沒翻身!
作者:水木然、milong;來源:jrkanke
當一個國家的房價開始高攀時,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即將盛極而衰。為什麼呢?因為錢本身沒有價值,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當錢流動到房子這個環節時,就開始變成了鋼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動不下去了。日本就是前車之鑑,30年仍然沒有翻身!
大家仔細回想一下,其實最近五年以來,唯一可以掙錢的行業只有兩個: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我們這裡暫且不論,提到房地產,我深圳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前幾年在深圳買的幾套房子,僅僅今年一年就升值了1000萬!
就是因為房地產,有的人可以坐享其成,大發橫財。而有的人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努力一輩子也掙不到一個落腳的機會。
如果在一個社會裡,有的人不用勞動也可以掙大錢,而有的人勤奮刻苦依然換不來希望。試問:誰還會踏實的勞動?這個社會肯定是沒有希望的!這就是房地產的「機會主義」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硬傷!
先展望下中國經濟的過去。二戰後經濟增速連續25年保持在7%以上的只有13個經濟體,剔除掉博茲瓦納、馬爾他、阿曼、香港、新加坡等微型經濟體,實際上只有中國、巴西、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中國台灣和泰國8個經濟體創造了所謂的高增長奇蹟。
不過後來的情況大家已經了解,除了中國,其他經濟體在高增長的第四個十年中無一例外的跌落神壇,日本跌倒5%,韓國好一點,大概在6%。現在終於輪到中國了。
為什麼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都開始進入低速階段?為什麼中國在勉強保持7以上的高增速後仍然難逃厄運?為什麼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長期保持高增速?
那麼,今後的若干年,中國的經濟能否「返老還童」?難,我們來看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兩個問題:人口老齡化和中國房地產。
第一個故事關於中國人口老齡化
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代,這一點大家深有體會,我們的養老金甚至不足以支持中國的老年人,國家已經放開二胎政策以保證青年勞動力的供應。這個故事就是關於老人和青年的故事。
假 設有兩個國家,一個國家叫做「小鮮肉」,另一個國家叫做「大叔」。「大叔」有100個老人,「小鮮肉」有100個青年。青年都可以勞動,而且他們的勞動效 率也比較高,所以他們一年能夠生產2000斤糧食。「大叔」國的100位老人沒有生產能力,但是他們還要吃飯,所以需要將自己過去攢下的金錢向「小鮮肉」 購買糧食。假如每個人有10個單位的糧食需要,每個單位價值1元錢。小鮮肉們自己吃掉1000斤糧食,剩下1000斤糧食,其儲蓄率相當於50%。大叔們 同樣需要消耗100斤糧食,所以購買了「小鮮肉」剩餘的1000斤糧食。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兩國的GDP分別是多少?
「小鮮肉」國的GDP是2000,「大叔」國的GDP是-1000。
為 什麼這麼說,我們先看一下GDP是什麼。GDP,中文名是國內生產總值,一個關鍵是國內,另一個關鍵是生產。小鮮肉們在本國生產了2000,不管其中的 1000是在國內消費還是在國外消費,都算作生產國的GDP。這樣一來大叔們的GDP就很清晰了,他們沒生產,反而凈進口1000,所以他們的GDP是 -1000。
這些跟中國又有什麼關係呢?
很明顯,中國正在經歷由「小鮮肉」變成「大叔」的過程。過去,中國不缺乏勞動力,尤 其是03年到13年十年間,中國的勞動力增長每年接近1000萬,所以其 經濟增長量可以輕鬆甩「大叔」國們幾條街。現在中國老齡化嚴重,勞動力開始副增長,幹活的少了,吃飯的多了,經濟開始放緩是必然的趨勢。這是計劃生育在造 成的結果,即便放開二胎,也不足以補充勞動力從而扭轉乾坤。
所以中國的經濟結構也開始發生變化,隨著勞動力人口下降和老齡人口占比的上升,中國將逐步從生產者轉向消費者,經濟增長速度會出現自然的下滑,投資率下降,消費率上升,工業占比下降,服務業占比上升。
第二個故事關於房地產
這是中國丈母娘最關心的問題,結婚是一定要準備新房的。不過,中國的高房價又像是丈母娘的剋星,嚇跑了無數中國好女婿。
還是小鮮肉和大叔的故事。小鮮肉們仍然可以生產2000斤糧食,自己消耗1000斤,但是大叔們走了一半,只剩下50位老人,他們每年只要500斤糧食就可以了。第一年,大叔向小鮮肉買了500斤糧食,小鮮肉們剩下500斤。這個時候GDP分別是多少?
「大叔」國GDP是-500,「小鮮肉國」GDP還是2000,但是經濟結果發生了變化,原來是消費1000+出口1000,現在是消費1000+出口500+庫存500。
第 二年,大叔們來找小鮮肉購買糧食500斤,小鮮肉們想,自己吃1000斤,庫里還有500斤,所以今年只需要生產1000斤就夠了,庫里的500斤正好賣 給大叔們。所以小鮮肉們決定讓一半本國人放假休息,糧食先借給他們吃,明年再勞動補償就好,這個過程就叫做去庫存。那麼兩國的GDP這時候是多少呢?
「大叔」國GDP是-500,「小鮮肉」國GDP是1000,雖然庫存有500,但是已經算到了第一年的GDP里,不能再算到第二年了。
中 國的房地產已經到了「庫存壓頂」的年代,2013年之後,人口老齡化導致房地產需求大幅下降,而過去幾年投資的房地產項目還在不斷竣工,供過於求導致庫存 堆積如山。目前中國房地產待售面積達6.6億平米,在建面積超50億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的標準,幾乎透支了兩億人的需求。
即便今年房地產銷售還不錯,但也沒有哪個廠商敢再繼續生產房子,所以房地產投資下滑,已經低於銷售增速。但由於幾年前開工的項目還在不斷竣工,今年房地產不僅沒有去庫存,反而在被動增加庫存。大量的庫存需要去掉,也是影響中國GDP增長的一大原因。
當然不只是房地產項目,中國的基礎工業,包括鋼鐵、水泥、服裝、煤炭、風電等都有大量的庫存,尤其是水泥產量大的驚人,比歐美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這樣,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與十年前的中國相比,現在的中國經濟需要大量的去庫存,在這個過程中不得不減少生產量,所以,經濟下行也是情理之中。
我們其他的小夥伴:
21早新聞
ID:News-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21早新聞:專注財經領域,為您提供兼具速度、深度和廣度,同時有熱度、態度和銳度的財經資訊,致力於提升您的財富價值。 複利投資
ID:fulitouzi21
長按並識別關注
相關標籤: 財經 李嘉誠 鄭裕彤 郭鶴年
收藏 分享 投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