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至歲末,國際恐怖襲擊頻發,槍擊爆炸此起彼伏,綁架殺戮無休無止,不少國家在恐襲陰霾之下辭舊迎新。
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從年初的丹麥槍擊、法國《查理周刊》殺戮,到接踵而至的突尼西亞、科威特、土耳其、黎巴嫩、馬里、美國南加州、英國倫敦恐襲,以及年末的俄航A321客機在中東遭襲墜毀、法國巴黎大恐襲,以IS為首的國際恐怖勢力頻頻犯下血案,人神共憤。
反彈復燃 禍來有漸
國際恐怖襲擊大案迭起,暴露出不少新特點、新動向:作案嫌犯既有「獨狼」,亦有「團伙」;伊、敘戰場回流者有之,土生土長者亦有之;有暴恐「情侶組」,也有殺戮「夫妻檔」。正所謂魑魅魍魎,多行不義。
恐怖襲擊對象從機場碼頭、政府機關等硬目標,轉向餐廳、球場等軟目標,甚至轉向路人、遊客等散目標。恐怖分子手段兇殘、人性泯滅,連婦孺老人都不放過。系列致命襲擊的禍首是IS:縝密謀劃、提供槍械、訓練殺手、團隊協調、狡猾擇機、行動老道,為避開監控而使用新式通聯手段。
「9·11」事件14年來,美歐國家痛定思痛,亡羊補牢,斥巨資、傾全力,以加強反恐防線短板:境外堵、國內查,人技結合、軍警聯手,積極構築安全防線。雖非天羅地網、萬無一失,但技術先進、覆蓋全面,令恐怖分子一時膽寒。

百密一疏,禍來有漸。美歐警方認為,歐洲腹地屢屢遭襲表明,恐怖組織反彈復燃,其基礎設施改善、行動能力提高、暴力工具易獲,能輕易發起遠距離襲擊,濫殺無辜,製造恐慌,分裂社會,獲得「非對稱戰爭」的政治等價物。
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已成各國安全大患。據新美國基金會統計,2015年美國共有19人命喪極端組織恐怖襲擊,為14年來之最。恐患不除,泰平難復。各國亟需同仇敵愾、協力征討。
兵臨城下 各圖所需
2014年以來,國際社會先後組建三大打擊IS的軍事集團:一是美國組建的64國聯盟,兵多將廣,裝備先進,兩年來共發動9000餘起空襲,但戰果不佳,兼有作秀和作戰。二是俄羅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及黎巴嫩真主黨形成什葉派戰略方陣,真槍實彈、空襲有力、戰果纍纍,作戰大於作秀。三是沙特牽頭新建的34國遜尼派聯盟,意欲協調西亞和中亞等地的反恐行動,雖聲勢不小、財力雄厚,但至今多作壁上觀,作秀多於作戰。
三大集團以順討逆,本應所向無敵。但門戶之見、地緣衝突、族際矛盾、戰略歧見及石油利益,致使聯盟形同散沙。反恐聯盟的現實寫照是:隊伍龐雜、分合不一;台上握手,台下踢腳。
從大國關係及戰略取向看,美國安全戰略自有輕重緩急,打擊IS絕非其唯一選項;美法雖情同乃聚,輔車相依,但當面輸心背面笑;俄法因機毀人亡、平民遇害而同仇敵愾,真心合作,但因歐盟追隨美國延長對俄制裁,俄積極性勢必挫傷;土耳其一心顛覆巴沙爾政權、弱化庫爾德武裝,遏俄入敘是其中東政策首要,其反恐政策與美歐俄嚴重牴牾。
伊、敘地面戰場上,有兩支地方武裝驍勇善戰。6月迄今,跨伊、敘、土三國而居的庫爾德人,以及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絕地反擊,配合政府軍先後攻陷敘利亞拉卡周邊重鎮,及伊拉克的辛賈爾,猛攻拉馬迪,從正面撕開IS防線。可以預見,空地一體打擊,凌厲兵鋒所向,應能大有斬獲。
去草絕根 功在未蔓
回顧2015年國際恐情,思考保境安民之策,深感全球化環境之下,不少國家都面臨類似沙姆沙伊赫機場的安全風險,及布魯塞爾郊區莫倫貝克的安全盲點。因而,任何一國都難以確保國土絕對安全。
巴黎恐襲暴露出情報研判有誤、聯防不靈、安全防線被滲透等不少問題。強力部門如何才能偵控具體、直接的線索,監控每一條人道鬼道,確保城市安全?
美歐強力部門尤為擔心城市安全軟肋——相對於港口、機場、鐵路、使館等「硬目標」,諸如體育場所、酒店餐飲、文化中心、觀光設施等「軟目標」,以及路人、遊客等「散目標」,更是防不勝防,就怕百密一疏,一失萬無。
鑒此,各國亟需亡羊補牢,建立安全資料庫、完善建築物設計、加強安全漏洞測試、減少大規模人員聚集、嚴打假護照和假身份證黑市、嚴格管控槍枝彈藥,境外清源、境內防激,專群結合、國際合作,力保無懈可擊。

中國傳統兵學有言:無德於民,不足以興;積怨於兵,則足以亡。對於反人類的恐怖主義勢力,人人得而誅之。國際反恐鬥爭又是綜合國力較量,任重道遠,需綜合施策、持續發力、標本兼治,在政治、外交、軍事、經濟、輿論、網空、宗教、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形成合力。
一要徹底摧毀恐怖勢力的運輸工具、通信系統、指揮機關,奪回其所占領土;二要深挖暴恐行動的根源極端宗教勢力,加強與相關宗教溫和派的合作;三要打一場數字化戰爭,奪回恐怖分子盤踞的網絡空間,不給其蠱惑民眾的環境;四要切斷涉恐資金,監控其蹤跡,清查其背後的金融公司,凍結銀行帳戶;五要厲行貿易禁運,打擊軍火走私,炸毀涉恐油田。
多管齊下,久久為功,使恐怖勢力戰力枯竭、油盡燈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