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不同命:土總統埃爾多安慘敗普京背後

世界從不缺強者,埃爾多安與普京同屬強硬派領袖,其作風極為相像。正如這次土耳其打掉俄羅斯戰機後,在風口浪尖之上繼而轉戰伊拉克一樣,大有轉移國際焦點的味道,這恰巧與普京點燃中東戰火不謀而合。

雖然兩位總統所使戰略相似,但結果卻完全不同。普京不僅順利轉移烏克蘭事件的焦點,更是成為了全球反恐的代表。眾所周知,2014年全球的熱點事件中屬烏克蘭危機最為搶眼。西方大刀闊斧的制裁俄羅斯,導致盧布和石油的暴跌,當西方都在猜測普京是否有能力重振俄羅斯的時候,他卻轉移了焦點,迅速殺進中東,空襲敘利亞開啟打擊「伊斯蘭國」(ISIS)的行動。長期的經濟制裁和戰爭成本,使得俄羅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以目前俄羅斯的經濟能力來看,是否能支撐長時間的戰爭還實屬未知。普京在剛剛發布的國情咨文中也明確地提到了這一點。

最初很多專家認為俄羅斯對ISIS可能只是短期轟炸,因為一天500萬美金的成本對俄羅斯來說,並不輕鬆。俄羅斯如若從短期轟炸轉變為長期作戰,中國作為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會否出資支持俄羅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反從另外一方面來看,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軟弱也是普京能夠天高任鳥飛的前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普京中東反恐實屬賭博,其籌碼在於今天中國當政的是習近平,美國當政的是歐巴馬。

大國博弈不只是局限於國與國,也是存在於領導者之間的。這一次中東亂局出現以後,土耳其看到了一個歷史機遇,這個歷史機遇就是一個「賭局」,當極端勢力崛起,以色列不便現於人前,土耳其作為北約國家,又同屬中東要塞,其希望走到前台,充當這個北約以及西方社會的馬前卒,西方會為它所付出巨大的軍事和經濟方面的紅利,所以它看到這一點,所以它不惜鋌而走險,製造了這個飛機門事件。但是讓埃爾多安失算的是,美國與之撇清干係,北約也不與其為伍。因為錯估局勢,導致土耳其陷入了尷尬之地。

在如此困頓之下,埃爾多安的焦躁再次使土耳其陷入「不義」的尷尬中。俄羅斯戰機侵入土耳其,土耳其可以擊落俄羅斯飛機;土耳其裝甲戰隊堂而皇之入侵伊拉克,土耳其卻振振有辭。土耳其給國際社會的觀感是很霸道、不講理。

土耳其給國際社會的觀感是很霸道、不講理

土耳其以中等國家的實力,做著當年鄂圖曼帝國的「事」。是自不量力還是其他?反正這個准歐洲的伊斯蘭國,已經成為中東反恐的麻煩製造者。正如德國全球新聞網評論所述,土耳其分裂打擊IS聯盟,其帝國夢可能變成噩夢。

中東亂局當前,埃爾多安無法認清時局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就目前來看,土耳其不再是以前那個堅定的北約夥伴了,如今的土耳其在更大程度上是名義上的盟友,美國有評論認為,北約將一次次的後悔在1952年,曾經給予了土耳其成員國的資格,土耳其是一個所謂的「問題兒童」。

土耳其不斷利用北約成員資格,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如1974年,土耳其入侵賽普勒斯,造成北約的分裂,導致希臘退出軍事同盟,直到1980年。2012年在不斷地故意侵犯敘利亞領空之後,敘利亞空軍擊落了一架土耳其飛機,這些都給北約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針對土耳其屢教不改,北約也實屬無奈,但是埃爾多安應該知道,即便土耳其地處要衝,也不能四面出擊,不遵守國際秩序,任意妄為。不然埃爾多安將會把土耳其推進戰爭的深淵。

由埃爾多安失敗的大局觀引發了一系列的連帶反應。有專家評論稱,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正在走向失敗。土耳其目前在特拉維夫、開羅和大馬士革都沒了大使、他們跟伊朗的關係也是敵對的。土耳其基本上和周邊所有國家都搞僵了。

比如與東邊的亞美尼亞、巴爾幹半島上的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都屬世仇,其中希臘的主要問題是關於歷史,表現爭端主要是賽普勒斯和愛琴海島嶼歸屬問題。而東邊的伊朗與之也存在意識形態上的衝突,兩國還長期發生戰爭,同時亞美尼亞和伊朗還結成反土同盟。南邊的以色列也與土耳其矛盾重重,土耳其不僅公開插手巴以問題,還經常在公開場合攻擊以色列。此外,敘利亞也因庫爾德人變成了土耳其所憤恨的對象。現在,這一連串名單里又要加上一個俄羅斯。

土耳其在中東之所以四處樹敵,完全是因為埃爾多安的雄心所致。這位力圖長期在土耳其執政的總統被深深的帝國夢所牽絆,他不似普京,一擊即中,有心有力收回克里米亞,埃爾多安的努力和強硬只是為他帶來了更多的問題,只是憑著一股「狠勁兒」執政,終究會被自己所畫的牢籠套住。

實際上,不僅是埃爾多安,整個土耳其都擁有鄂圖曼夢想。但是空想不等同於夢想,如果埃爾多安不能自我審視,不斷警醒,再美的夢都將一場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875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