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僑胞歸途更暢,習大大出手了!北京推出華裔卡試點,行動意外迅速!

以民為主| 2015-12-12| 檢舉

中國國務院決定在北京中關村啟動「華裔卡」試點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全球各地。

一旦"華裔卡"得到普遍實行,將惠及所有的海外華人!

(2015.12.12)

中國國務院決定在北京中關村啟動「華裔卡」試點的消息立刻傳遍了全球各地。這幾天,北美地區的各種中文媒體普遍都對此做了詳盡的報道。

幾年來一直在努力推動中國對海外華人發放「華裔卡」的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的主席蘇汲對美國之音表示,「看到中國政府這麼快就把我們提出的政策建議付諸試點,非常高興!一旦』華裔卡』得到普遍實行,將惠及所有的海外華人。」

華裔卡變通解決實際困難

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這一點看來短期內難以改變,蘇汲介紹說,而「華裔卡」就是為了繞開這個難題,通過一個變通的辦法,來解決海外華人在中國生活、工作、發展所遇到的困難。

蘇汲來自中國大陸,在美國學習和生活二十多年,也常往返於中美之間,對華人遇到的麻煩深有感觸。他說,除了要為申請或延長簽證而花費很多時間外,外籍華人在中國還遇到的麻煩還很多,即便是在中國網購車票,或改期飛機票都會因為沒有中國的身份證而無法進行。他們必須親自到車站或者機場憑自己的護照才能辦理。

「華裔卡」不同於中國國籍。該卡的持有者沒有中國國籍,沒有選舉和被選舉的政治權利,但是卻能夠享有普通中國公民所享有的其它權益,如投資、購房、開辦銀行帳戶、申請駕照、子女入學等。

世界華人聯合呼籲「華裔卡」

2012年,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聯合世界其它國家130多個華人組織,向中國兩會發出了建言信,呼籲中國政府考慮海外華人在中國遇到的實際困難,發放「海外華人身份證」。鑒於立法程序的繁瑣和耗時,該華人組織還建議北京,通過行政手段,加快實施海外華人身份證的發放。

蘇汲對「華裔卡」這個名字表示讚賞,認為要比他們當初提出的「海外華人身份證」的名稱更為準確,因為「海外華人」的概念過大,其中也包含了那些持中國護照而在國外工作或學習的人。

中國綠卡太難拿

中國從2004年以來對外籍人士實行「永久居留證」制度,也稱中國「綠卡」。但由於設立的標準過高,控制過嚴,實際發放數量很少,年均發卡248張,根本不能夠滿足吸引大量外國高級人才的需要,更不要說滿足人數龐大的外籍華人的要求。

據統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中,已有約500萬人移民海外。目前海外華裔總數約6000萬人。

華人身份應該解決

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蘇汲對北京這次在迅速處理「華裔卡」一事感到有點意外。他說,從他們2012年向北京發出建言信到現在不過三年,「華裔卡」就從「建言」變成了試點,這顯示北京已經對海外華人的困難有所了解,並認為解決這些困難將有利於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蘇汲特別感激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與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在推動「華裔卡」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王輝耀在這個過程中多次聽取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的意見。王輝耀認為,中國轉型要靠人才來支撐,過去是「投資驅動」,現在是「人才驅動」,以前是利用「外資」,現在要利用「外才」。

蘇汲:希望中國早日承認雙重國籍

目前,北京的「華裔卡」試點是在被稱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目標顯然是高科技人才。身為美國航天航空總署研究中心資深材料科學家的蘇汲,對此甚是欣慰。但他強調,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的目標是讓普通海外華僑華人都有權申請獲得「華裔卡」,他並相信這個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世界許多國家都是依據出生地原則來決定國籍,並承認雙重國籍。但中國目前還做不到。蘇汲表示,現在的「華裔卡」應該只是一個暫行辦法,最終還是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承認雙重國籍,保留和恢復所有中國出生的海外華裔的中國公民身份。

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成立於2009年,是一個非政治性、非盈利性的民間組織。該組織曾經成功地發起和推動美國國會兩院就歷史上通過的1882 年《排華法案》做出正式道歉。

【習近平親自審議 中國「綠卡」管理意見出爐 】

圖:2005年11月21日,幾位外籍人員展示自己的中國「綠卡」。 當天,來自美國、加拿大、瑞典、德國等7個國家的12名駐魯外籍人員獲得在中國永久居留資格,成為首批獲得中國「綠卡」的駐魯外籍人員。(新華社)

(2015年9月17日) 眾多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在聊到居留中國的政策問題時,都有一把辛酸淚。因為,各類簽證麻煩且無法一勞永逸,中國「綠卡」又無緣申請。被戲稱為「世界上最難拿到綠卡的國家」——中國,在制度實施的10年間,總共才發放5000多張「綠卡」,而彼時在華常住的外籍人口已達60萬。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讓僑胞歸途更暢,習大大出手了!

準確地說,由習近平聯合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組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在15日的深改組第十六次會議上通過了八個重要文件,其中就有《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

相對於6月份出台的中國擴大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外國人工作機構範圍,這份「大意見」顯然更振奮人心!

會議指出,要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政策,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健全政策法規,優化申請條件,簡化工作流程,落實資格待遇,加強日常管理,形成更為科學合理、開放務實的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服務工作格局。

目前《關於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的具體內容尚未出爐,相信內容一定值得大家等待。在等待之餘,先來看看這個讓海外僑胞「為之瘋狂」的中國「綠卡」制度誕生,以及近年中國政府逐步完善的過程吧!

「綠卡」全稱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中國「綠卡」的申請,是依據2004年8月開始實施《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

該辦法規定,對在中國有關機構任職的外國籍高層次人才,在中國有較高數額直接投資的外國籍投資者、對我國有重大突出貢獻或國家特別需要的人員以及夫妻團聚、未成年人投靠父母、老年人投靠親屬等家庭團聚人員,可以授予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不斷完善中的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

2013年,國僑辦制定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通過此,華僑回國定居無需再到公安部門辦理,直接導縣級以上僑辦單位辦理即可。另外對外籍華人增加了簽證種類,提供期限更長的探親簽證(Q1簽證最長可居留5年),對一些特殊人才或高端人才也提供相對更長一些的簽證期限如S/M/R簽證。

2014年3月6日,在中國國務院僑辦舉行的專場記者會上,國僑辦副主任何亞非表示,國僑辦將推動擴大中國綠卡的發放範圍和加快中國綠卡發放速度的工作。

2014年9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中國政府將繼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營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按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辦事,讓外國人在中國拿「綠卡」更容易,來華開展教學研究、投資興業更便捷,智慧財產權更受保護。

2015年6月8日,中國公安部透露,中國擴大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外國人工作機構範圍,包括7類企業、事業機構任職,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外國人,可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這7類機構都是偏向於高科技研發中心。

2015年9月9日,上海建設科創中心發出了首張《上海市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人才類工作居留許可證推薦函》,50歲的美籍博士劉辰是第一個受推薦人。

看完這些,小僑提醒那些想擁有中國「綠卡」卻苦於各方面受限的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們,期待好消息的出爐,做好申請的準備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861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