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轉向、全球大失序與中東大亂局

巴黎暴恐、黎巴嫩襲擊、馬里空襲(其中三名中國人遇害殉職)、俄羅斯客機確認被「伊斯蘭國」擊落、"IS殺害中國人質」,這已經讓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不得安寧。而24日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以及隨後俄羅斯的反擊,再次讓中東亂局進一步複雜化。大多數評論是就事論事的。然而,這其中有沒有一條線索,能從全球格局變化的角度,「俯瞰」中東,而不是就中東、論中東?

金融界和能源界習慣將地緣政治稱之為「事件」,關注「地緣政治事件」對資金流向或能源價格的「衝擊」。這是一種短期視角,它固然有助於分析短期資金流向或短期能源價格走勢,但我們還需要大趨勢的判斷。

2013年10月,我與當時的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人員們共同撰寫了專著《美國大轉向:美國如何邁向下一個十年》(陳曉晨、徐以升著,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年版)。在書中,我們著重表達了如下邏輯:

美國正在進入康德拉捷夫周期中的收縮周期,由此產生全面的戰略大轉向,包括:

第一,美國不再像小布希時期那樣不斷增加軍備,轉而開始了收縮;

第二,美國不再全面出擊,而是進行軍事戰略調整,除亞太以外整體戰線收縮;

第三,美國不再致力於對盟國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承諾,轉而鼓勵盟國自行承擔義務;

第四,美國不再迷信貿易領域的全球主義,轉而推進區域化的貿易投資協議;

第五,美國不再依賴進口能源,轉向通過「頁岩氣革命」等,逐步實現西半球自給,進而向「能源獨立」目標邁進;

第六,美國不再擴張赤字,轉而推行財政相對收縮;

第七,美國不再通過貨幣政策事實上為全球「輸出增長」,轉而實施強勢美元政策,全球資金將回流美國。

書中認為,美國的戰略大轉向將引發一系列後果,包括全球秩序的紊亂、各國軍備的增加、石油價格長期走低、美元走強,給全球能源投資、地緣形勢和通道安全帶來不確定因素,全球將因此更加動盪。尤其是美國將戰略性地「撤離中東」,並且對地緣政治動盪有更多的容忍度,這樣會使得美國對中東失序「作壁上觀」,如果不是令其更加惡化的話。一句話,美國大轉向將導致全球失序與中東亂局。

本書完稿兩年多以來,各種事態的發展被我們不幸言中。2014年5月本書出版以來,有三件重大事件印證了上述邏輯:烏克蘭危機、ISIS崛起和歐洲難民危機。而俄土爭端將是這個邏輯的最新進展。

「美國大轉嚮導致全球失序與中東亂局」只是一個判斷性的大框架。我在此將用這個大框架具體解釋當前中東的亂局,這個解釋至少包括如下的邏輯鏈條——

第一個鏈條,「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美國直接治理下的中東體系解體,導致了中東出現群雄並起逐鹿的局面,尤其是土耳其、伊朗相對崛起,從而使得以色列、沙特、土耳其、伊朗在中東形成均勢。然而,這種均勢沒有導致英國式的「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而造成敘利亞式的各方混戰——阿薩德、庫爾德人、土庫曼人(背後是土耳其)、ISIS,「敵人的敵人仍然是我的敵人」。因此,土庫曼人在打ISIS和阿薩德,俄羅斯在打ISIS和土庫曼人,庫爾德人在打ISIS和土耳其人,然后土耳其在背後捅了俄羅斯一刀。

第二個鏈條,美國戰略性「撤離中東」,將使美國從直接介入中東轉向尋求代理人,間接控制局勢。在上一個美國的戰略收縮周期(1969年-1983年),美國在中東採取的就是「雙支柱戰略」,即大力扶持沙特和伊朗(當時伊朗的巴列維王朝是美國盟友),頂住蘇聯壓力,並在布雷頓森林體系1.0崩潰後錨定石油-美元體系。現在,美國如法炮製。只不過伊朗早已成為敵國(雖然關係在緩和),沙特在軍事上「爛泥扶不上牆」,連個胡塞武裝都搞不定。因此,土耳其就成了美國在中東新的倚重對象。如果說烏克蘭是美國打入歐俄之間的「楔子」,那麼土耳其現在就像是美國戰略性撤離後插入中東的一把「尖刀」。這又順便解釋了為什麼土耳其最終還是拒絕了中國的「紅旗9」,以及他們的「大土耳其之夢」再次興起。

第三個鏈條,美國不再當「世界警察」,將引發全世界的地區國家自行增加軍備,其中尤以中東為甚。在《美國大轉向》一書中,我們已經注意到中東的軍備增速是全世界最快的,尤其觀察到了沙特等海灣國家軍備的增加。顯然,沙特軍備的增加已經超過了防範伊朗的限度。那麼,這些錢用在什麼地方呢?我們現在知道,某些海灣國家直接或間接支持包括ISIS在內的敘利亞反對派,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瞎說的實話。

第四個鏈條,在強勢美元和「能源獨立」的助推下,石油供給面鬆弛,使得國際油價的地緣政治彈性下降,即「戰爭溢價」降低。在弱勢美元下,戰爭很輕易地推高油價,例如「兩伊戰爭」的爆發和伊拉克戰爭所造成的那樣。但是在強勢美元下,戰爭對油價的推高作用就不明顯了,甚至難以抵擋油價跌勢。海灣戰爭發生後,國際油價反而一路從24、25美元走低到當年年底的19美元;而從2014年6月ISIS「建國」到現在,油價反而從100美元左右跌至40多美元。在對中東依賴降低的大勢下,「戰爭溢價」又下降,美國就更加不必擔心地緣政治衝擊油價——這還不考慮ISIS用極低的價格在向日本以色列供油,進一步打壓拉平「戰爭溢價」。中東打得亂,油價走得穩,一些人認為這是「怪象」,但其實是符合邏輯的。

第五個鏈條,中東局勢與歐美的資金流向的邏輯發生變化。中東亂局更加衝擊歐元而非美元,這使得歐元匯率從2014年夏開始一路走低,更不用說美國戰略界還在有意識地利用這一點,加劇歐元區的困境。烏克蘭危機、希臘債務危機、難民危機,歐洲的危機一個接著一個,這絕不是偶然的。

總有人將戰略分析斥之為「陰謀論」,認為不存在一個「美國戰略」,美國的對外政策只是若干官僚機構互相博弈的結果,而且與金融也無干。這就是對美國決策過程的無知,也太小瞧美國的戰略精英了。

確實,當我們說「美國」的時候,其實說的是不同的決策體系和一整套官僚系統。然而,即使精確到部門或個人,也應當看到,美國戰略精英擁有殊途同歸的價值觀、受過相似的戰略教育、都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他們確實把大量時間用於分析其他部門,不同部門之間確實存在領域交叉,但這本身也是評估美國自身國家利益的過程。我在寫作《美國大轉向》期間,一直得益於美國國防部一些朋友的幫助。他們對我說,美國國防部也是要評估美聯儲的政策。因此,雖然不存在一個「上帝」指導美國的大戰略,但各個官僚機構的合力也會把美國的戰略引向大體相似的方向,雖然其中永遠少不了折衝、反覆和應付差事。

俄土爭端的發生和發展有很多複雜原因,但全球格局與體系層面的原因是最基本的。其中,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戰略至關重要。現在,這是一個處於收縮中的、輸出全球大通縮的、仍然四處插手的、但並不提供秩序這個「國際公共品」的霸權國。我們可以預測,在這樣的國際權力格局下,將會繼續發生類似的衝突與動盪。

接下來一直到2016年,這種趨勢都將持續,對國際資本流向、美元-石油邏輯、美元-黃金邏輯、美元-歐元邏輯都會產生深刻影響。因此,不僅是中東大亂局,更是全球大失序。這同時將為中國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推進「一帶一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等帶來機遇與挑戰。作為投資者,準確把握這個大趨勢,將有助於在2016年趨利避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558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