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總統瘋了: 俄機若敢再來 照打不誤 !

以民為主| 2015-11-27| 檢舉

(2015年11月27日)

土耳其周二(24日)在土敘邊境擊落俄羅斯蘇24戰機,導致兩國關係緊張。26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如果俄羅斯飛機再次進入土耳其領空的話,他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飛機再進領空,照打不誤」

土耳其周二(24日)在土敘邊境擊落俄羅斯蘇24戰機,導致兩國關係緊張。俄羅斯衛星網25日報道,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伊斯坦堡舉行的國際伊斯蘭經濟會議上表示,土耳其政府在俄羅斯國防部確定俄軍機被擊落後,才得知土耳其空軍擊落的為俄羅斯飛機。

不過,26日,埃爾多安卻表示,「如果俄羅斯飛機再次侵入土耳其領空的話,我們會做出同樣的反應。」

「土耳其公布錄音系偽造」

土耳其昨天公開一段軍方錄音,對俄羅斯24戰機發出警告:「這是土耳其空軍警戒通知,你們正在接近土耳其領空,立刻改變你們的方向向南。」但俄戰機生還飛行員之一穆拉提否認飛往土耳其,駁斥曾聽到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26日表示,仍在等待土耳其對此道歉,「土耳其領導人故意將(土俄)關係引向死路」。土耳其外交部長傑維修盧表示絕不道歉,「我們不需為對的事道歉」。

而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卡納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指,土耳其當局至今沒有公開俄軍機飛行員與土耳其軍方的對話過程,這更加證明那段錄音是偽造的。

俄羅斯多管齊下教訓土耳其

正當土俄關係陷入僵持之際。俄國顯然有意以經濟措施進行報復,當局26宣布,將對從土耳其進口的農產品,嚴加檢查,稍後又稱可能限制往返土耳其的民航機。

俄國國際新聞社稱,軍方已將S-400飛彈系統部署在敘利亞沿海的拉塔基亞基地,距離土耳其僅約50公里。該系統是俄國目前最先進地對空飛彈防禦系統,如遇狀況,可在10秒內發動攻擊。其發射飛彈速度比目前任何飛機都快,射程最遠可達400公里,涵蓋敘利亞、伊拉克和土耳其,甚至賽普勒斯。

==============================================================

絕境中的土耳其 冒險只為博美國顧盼

(2015年11月27日)

中東反恐戰事一再焦灼,當地時間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遭土耳其方面擊落,更引得世界轟動。就在土耳其向俄羅斯使出「背後一刀」引來議論紛紛之際,熟不見土耳其這樣一「刀」意欲刺中的或許遠不止俄羅斯一國。

事件發生後,俄羅斯、土耳其、美國、英國、約旦以及北約方面紛紛就此發聲,撇清責任抑或表明立場,其中一個細節極易為人們所忽視。擊落俄戰機後,土耳其首先採取的行動,不是向俄羅斯方面發出「越境」抗議或對此次行動做出說明,而是立即發起了與美國和其他北約的領導人召開特別會議的建議,並向除俄羅斯之外的聯合國五常的其餘4國「陳情」。擊落俄羅斯戰機背後,北約以及諸大國或才是土耳其真正的目標,因此越發凸顯出來。

北約失信的代價

當世界都聚焦於反恐大義問題之時,ISIS一再坐大,俄羅斯明似如火如荼地打擊敘利亞境內ISIS,暗中卻予阿薩德政府以支持,北約對土耳其的安全措施卻不增反降,都讓埃爾多安著實著慌。在這當中,北約在土敘邊境部署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即將撤退土耳其無疑是要因之一,或將因此造成南門洞開,絕非土耳其能夠承受之痛。

應土耳其政府2012年請求,美國、德國和荷蘭2013年分別在土敘邊境地區部署「愛國者」反導系統,以防範可能來自敘利亞的飛彈襲擊。然而,繼今年年初荷蘭從土耳其撤出其反導系統後,今年8月美德也宣布將從土耳其撤出各自的反導系統,理由是敘利亞不再對北約成員國土耳其構成「嚴重」威脅。與之相對的則是,今年8月份為鋪墊緊隨其後的對敘境內ISIS實施打擊,俄羅斯正在瘋狂地向敘利亞運送武器。1952年適值二戰結束後、東西方陣營激烈對峙,土耳其加入北約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美歐形成對俄羅斯黑海沿岸的軍事、政治包圍圈的考量,北約以集體安全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土耳其免於當時蘇聯的強壓的需要,這是一個互利的決定。而今天,北約的缺位,再加上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活動愈加頻繁,毫無疑問導致了土耳其的不安全感直線上升。

「戰機門」過後北約無奈出面

雖然土耳其也有意發展自己的反導系統,但在技術、能力不濟的當天,這顯然一朝一夕便能夠解決的。據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此前披露,土耳其自己的防空系統相當落後,只有4個中隊的美製「奈基」遠程防空飛彈和兩個中隊的英制「輕劍」近程地空飛彈,且均為固定式部署。土國防部曾向政府彙報過超期服役的「奈基」系統存在嚴重問題,包括飛彈離架不久就會爆炸,搜索雷達天線老朽導致精度下降等,當地媒體把該飛彈比作「過期罐頭」,與其說是威懾敵人,不如說是威脅自己。並且,儘管土耳其還有計劃向歐洲、俄羅斯、中國等採購防空飛彈,其中中國的「紅旗-9」更一度成為土耳其可能購買的武器系統,不過,從整體上看,對土耳其外交影響較大的仍是北約、歐盟和周邊局勢等因素。土國當前面臨恐怖主義、地區動盪和難民等問題,對美國和北約更有現實需要,也都促使土耳其從政治考量出發選擇放棄了同中國的防空飛彈合約。

在這一背景下,埃爾多安近日加緊了布局,一系列行動也似乎都直指吸引各大國,尤其是北約對土耳其安全角勢的真切關注。其中,僅從時間上來看,土耳其採取渲染俄羅斯威脅,並最終擊落俄戰機等動作,與北約方面撤出反導系統的安排便有著驚人的巧合。2014年末向來政治不和的俄土兩國出人意料地因能源問題走到一起,曾讓世界大呼驚訝。當然,這樣一種「能源聯盟」並沒有持續很久。今年上旬土耳其便不斷加緊「俄羅斯威脅」的輿論宣傳,恰值荷蘭撤出反導系統前後。進入10月後,土耳其的宣傳又進入一個新的高潮。無論是月初的俄羅斯連續兩天兩度侵入土領空,還是10月16日土軍方在靠近兩國邊界土方一側擊落一架不明國籍的無人機,後被指是俄羅斯製造,也適值美德兩國10月撤出反導系統。

而從「戰機門」後,北約與土耳其隨即召開緊急會議,了解土擊落俄戰機情況來看。埃爾多安試圖以此博得北約對其安全角勢的關注的目的至少是達成了。外界普遍擔心俄土擦槍走火,甚至渲染第三次世界大震的根本原因是土耳其有將北約拉下馬的契機。北約固然可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拒絕為土耳其出手,但是這卻將帶來其不能保護盟國的惡劣政治影響。

美國——不給力的幕後主公

鑒於自9月30日俄羅斯打響對敘境內ISIS空襲後,俄戰機頻頻穿越土敘接壤地帶,再加上邊境地區並無明顯標識,越境難以完全杜絕,土耳其方面此前便已數次警示俄羅斯切勿再擾土領空。那麼,土耳其為何單單選在此時擊落俄戰機?這樣一個時機的選擇又有何玄機?

從某種角度來觀,俄土之間的百年恩怨,自然是推動今天發生「戰機門」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從中亦可解讀出土耳其採取這樣一種冒險行為的潛在動因。只不過,現實的考量或才是促使埃爾多安「落子」的最後一根稻草。畢竟,就在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之際,現實安全問題已然擺在其面前。且相較於「愛國者」撤出,讓土耳其一時難承,中東局勢風譎雲詭,不同勢力的分離聚合,或更令土耳其吃痛。

就土耳其所處地理位置來看,地處歐亞之間,作為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的土耳其,與伊朗、伊拉克與敘利亞均接壤,因此在敘利亞亂局中,很快成為影響地區局勢的國家。正如觀察人士指出的那樣,起初土耳其可謂是立於不敗之地,它是北約的成員國,可以說受到了絕大部分西方國家支持。而土耳其國內的信仰又以遜尼派穆斯林為主,因此又受到沙特等油霸國家的支持,可謂是左右逢源。但隨著美、俄各自組織起打擊ISIS的聯盟,在這一問題上同樣擁有利益,卻又不願為二者牽扯的土耳其轉而面臨有被大國架空的風險。

事實上,就在此次打擊之前不久的11月20日,土耳其外交部長瑟納爾勒奧盧(Feridun Sinirlioglu)剛剛同美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進行了磋商,就俄羅斯在敘利亞西北部地區襲擊當地土庫曼人一事「訴苦」;而隨後的11月23日,土耳其外交部門和俄羅斯外交部門又進行了一次磋商,土耳其將自己對於土庫曼人的關切向俄羅斯外交部門提出,雙方由於意見差異過大並未形成共識。而僅在數日之前,土耳其更是向聯合國提交申請,要求安理會就敘利亞西北部地區土庫曼人受到的軍事打擊進行討論。美俄皆對土耳其一直十分關心的土庫曼人的安全與保障「不聞不顧」,此次襲擊事件或許便是土耳其對於此一個直接的反應和表態。

並且,土耳其選擇此時擊落俄戰機,還有兩大背景不應輕視:其一是G20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實現了小範圍對話,其二則為聯合國剛剛通過打擊ISIS的協議。如果單單是俄羅斯打擊ISIS的同時,也對土庫曼人及土耳其所支持的敘利亞「溫和反對派」實施打擊也就罷了,最讓土耳其擔心的還應當是美國或可能「背叛」其,選擇與俄進行部分合作。

近段時間以來,頻頻曝出歐美對庫爾德武裝的資助可謂正戳中了土耳其的痛點,這不僅讓試圖在這場反恐戰爭中通過「左右搖擺」獲利的土耳其陷入被動境地,一旦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在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以及庫爾德人問題上作出進一步讓步,土耳其還將面臨來自庫爾德人以及敘利亞方面更大的威脅。而從最近土耳其頻向美國與俄國嗆聲,土耳其外交部不久前還曾專門召見美國駐土大使和俄羅斯駐土大使,警告兩國不允許向庫爾德人提供武器當中也可顯見。當內無北約護安全,外有庫爾德人與敘利亞威逼,土耳其敢冒同俄羅斯擦槍走火的風險,擊落俄戰機,何嘗不是安全角勢迫在眉睫之際的一番掙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545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