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熊紅眼討債 土耳其先輸一局!

以民為主| 2015-11-26| 檢舉

出師未捷內訌頻發 俄國熊紅眼討債

11月26日,土耳其安納多盧通信社報道稱,俄軍空襲了敘土邊境的一個土耳其運輸車隊,空襲造成車隊7人死亡10人受傷,20台車輛被毀。而此前在土耳其空軍擊落俄軍戰機一天之後,25日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宣稱俄軍發動了非常密集的空襲。

顯而易見,這是土耳其擊落蘇-24之後,俄羅斯針鋒相對的報復行動。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發酵兩天有餘,莫斯科顯然已經從錯愕和盛怒中走出,但按照克里姆林宮繼續延用其一貫的外交危機決策傳統,就此就判定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博弈中黯然出局、普京輕易認領戰爭苦果或還為時尚早。

俄羅斯外交有很強進攻性風格

與俄交手 不吃虧就是占便宜

秉承蘇聯大國遺志的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一向以強硬著稱。縱觀俄羅斯對外交往的歷程,除去建國,初期葉爾欽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大西洋主義」之外,大多時期莫斯科的外交風格少有退讓。即便是在混沌且積貧積弱的年代,俄羅斯依然要求素有已開發國家俱樂部的G7為其另設一把交椅,2002年最終實現與七國平起平坐的目的。而自普京上台以來,俄羅斯對於大國威望的追求一直貫穿國家復興的進程之中,其一度在施政演講《千年之交的俄羅斯》中直言「俄羅斯近200年-300年來面臨淪為世界二流國家,抑或三流國家的危險。」言外之意,見慣國際風雲詭譎的俄羅斯從來不允許自己在全球政治格局中扮演無關緊要的角色。

而自2012年普京重回克林姆林宮以來,伴隨著總統在國內威望的不斷攀升,俄羅斯在外交領域也表現出更大的有為姿態。但是斯拉夫人顯然沒有太多「韜光養晦」的修為,2014年烏克蘭局勢升級,面對已然脫韁的波羅申科政府,克林姆林宮的危機決策能力再次顯現在世人面前。首先,在國內和世界政壇擁有絕對影響力的普京走上前台,通過極具傳奇色彩魅力的元首身份,向外界傳遞俄羅斯的利益訴求,其中不無證據有力的演講、程序正義的審批,一系列政治運作之後,將俄羅斯出兵支持烏克蘭的事實以正義之名公之於世。與此同時,依靠強力部門對政治和軍事情報的精準獲取,在對外談判中始終掌握知情權和主導權。另外,在高層決策之外不乏國有壟斷企業的資金支持,鷹派智庫的客觀分析,使得克里姆林宮更有一舉收復克里米亞的底氣和決心。

其實,世界上大多數主權國家都擁有相對成熟的危機管控機制,但像俄羅斯在既往如此巨大的地緣博弈中,能夠嫻熟地啟動其獨特的外交決策機制卻不是輕易之舉。因而,由強勢總統、強力軍隊和強大智囊制定出的外交政策鮮有執行不力的光景,而更多的時候留給外界的是俄羅斯從不吃虧也毫不手軟的既定印象。

回到土耳其擊落俄羅斯轟炸機事件本身,如果將其放置於敘利亞危機的進程之中,無疑算得上是節外生枝的一次大轉折。本來,俄羅斯在敘利亞投入了超出理論極限的空中打擊頻次,目的就是為了速戰速決,避免蘇聯陷入阿富汗戰爭的前車之鑑。對於此華盛頓也是心知肚明,但有礙於ISIS的反人類性質,對於俄羅斯此次明顯帶有戰略目的的軍事行動也無法過渡指摘,非但如此,某種程度上還大有將主導中東局勢的領導地位拱手相讓之勢,足可謂吃足一記啞巴虧。

土耳其此番橫生枝節,與其說讓俄羅斯損失了戰機及人員,不如說打擊了其處於全面進攻的態勢和視如命門的大國威望,而這顯然關乎俄羅斯發起敘利亞軍事行動的根本目的。如此看來,從里子和面子上俄羅斯不會隱忍,所以也就不難理解莫斯科一系列帶有報復性質的舉措:俄外長取消對土耳其訪問、借戰機倖存者發言質疑打擊合法性、部署S-400防空飛彈系統等。以當下來看,俄羅斯的行動多表現在外交和軍事層面,而未來超出技術層面展開全方面的國家制裁的可能也未見得會真正展開。因為如果同烏克蘭一樣莫斯科全面撕破與安卡拉的聯繫,僅從經濟利益分析,俄在土耳其的核電站在建項目就會損失22億美元、更面臨包括對克里米亞實施糧食禁運的商品制裁。更遑論俄土關係惡化一旦升級,敘利亞的俄羅斯軍事基地補給面臨棄過境土耳其而繞道直布羅陀海峽,對敘軍事行動勢必受到制約。

經驗證明,當面臨利益衝突時,俄羅斯的外交風格只會讓其在反擊上更進一步,但在如今的情勢下,提前預設好紅線相比也會在戰略議程之中。莫斯科很清楚如果不儘快在敘利亞促成一致的戰略聯盟,未來遠未完結的反恐面對的將是一邊打一邊防的雙重壓力,這無疑是深諳利益生成之道的俄外交運作竭力避免的大忌所在。

====================================================================================

危急對壘 俄兇猛反撲土耳其先輸一局

(2015年11月26日)

11月24日,土耳其迅速擊落俄羅斯戰機後,俄土大打口水戰,土耳其迅速搬出北約和聯合國準備對俄羅斯掀起輿論轟炸,並公布俄戰機飛行圖。但是,俄羅斯也不甘示弱,俄羅斯總統普京痛斥土耳其背後插刀,俄方派出軍艦進入地中海,並緊急召見土耳其駐俄使館武官、停止和土耳其的一切能源交易、停止本國公民赴土耳其旅遊。

俄羅斯的迅速回應似乎起到了作用,土耳其軍方25日改口稱他們當時並不知道被擊落的飛機是俄軍的。土耳其軍隊還邀請俄軍方面的人員前往其在安卡拉的指揮部門,由土軍向俄軍作出解釋。土耳其總參謀部明確表示,他們已準備好就該問題與俄羅斯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

土耳其高層也一改24日的強硬作風,向俄羅斯示好。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25日表示,無意加劇與俄羅斯因擊落戰機事件而緊張的關係,只是在保衛自身的安全和敘利亞境內「兄弟們的權利」。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當天同樣稱,我們沒有打算也不能在此事件發生後與俄羅斯斷絕關係,現在兩國關係處於緊張狀態。但俄羅斯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鄰居,我們重要的夥伴。不能讓雙方關係成為犧牲品。目前我們開通了所有的通信渠道,我們互相對保持聯繫賦予很大意義。

土耳其開始弱化對俄羅斯態度

面對土耳其的妥協,俄羅斯並未罷休,普京和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相繼在公開場合表示,俄羅斯早就知道土耳其從敘利亞境內的ISIS恐怖組織走私石油,土耳其某些官員和ISIS在石油貿易方面「有直接的利益關係」,直接將土耳其和ISIS掛鉤,令土耳其處於道德的下風。梅德韋傑夫還認為土耳其此舉導致了三個後果:惡化俄羅斯與北約關係、表明土保護ISIS、破壞俄土關係。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當天在記者會上直接稱,有足夠的信息證明這是一次有預謀的行動,是一次顯而易見的伏擊,將重新評估與土耳其現政府簽署的協議。拉夫羅夫還透露,在與土耳其外長通電話時,質問對方這樣的行動是否得到美國的同意。

俄國防部長紹伊古(Sergei Shoigu)25日證實,前一天被土耳其空軍擊落的俄戰機上的一名飛行員已被成功營救,並被送往俄在敘境內的軍事基地。這名飛行員當天接受俄羅斯媒體採訪,稱未收到警告,立即粉碎土耳其所說的5分鐘10次警告言論,雖然土耳其之後已經發布音頻力證自己曾警告過俄戰機,但是,土耳其在這個時候才公布音頻顯然已經非常被動。

土耳其和俄羅斯在24日和25日主要就是打嘴仗、亮證據,但是,分別來看,無論是在輿論上還是擺證據,土耳其明顯不敵俄羅斯。從表面來看,俄羅斯的接連出招讓土耳其無力招架,從更深層次的原因來看,在於土耳其並沒有獲得北約的認可,並且俄羅斯握有土耳其與ISIS的關鍵證據。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北約完全可以按照聯盟條約提供相應的幫助,這是土耳其認為自己可以叫板俄羅斯的一大資本。但是,事情並非像土耳其想像的那樣,北約對此事的看法就是土耳其不夠冷靜,美國則迅速撇清這件事情與自己的關係,認為這是俄土之間的事情,歐巴馬在24日與埃爾多安通電話,兩人都認同降低緊張局勢的重要性,當天,歐巴馬與訪美的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都認為,必須防止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強調土耳其應該與俄羅斯方面加強溝通,避免誤判產生一系列可能的後果。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認為,俄戰機被土耳其擊落讓敘利亞情勢更加複雜,並要求土耳其總理盡全力避免衝突升級。從美歐的反應態度來看,他們此次並沒有力挺土耳其。

對於美歐來說,幫助土耳其會招致俄羅斯的反彈,美歐和俄羅斯很可能就要重現冷戰對峙一幕。今天,美歐已經不願意見到這樣的局面,打擊ISIS才是要務。巴黎恐襲之後,國際社會要在打擊ISIS合作已經成為趨勢,法國航母戴高樂已經與俄羅斯軍艦在地中海交換信息,美國也開始空襲ISIS輸油管線,土耳其在這個時候挑釁俄羅斯,顯然會將國際社會打擊ISIS的合作氛圍與計劃打亂。加上土耳其反對庫爾德人,而庫爾德人恰恰是美國及其盟友在打擊ISIS上一線作戰的夥伴,在打擊ISIS問題上,土耳其和美歐國家本身就存在分歧,美歐寧願讓土耳其忍受俄羅斯的越境行為,也不願意與俄羅斯撕破臉。

另外,俄羅斯是打著打擊ISIS的名義在敘利亞進行空襲行動,但是,土耳其感到對此感到不滿。從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之後,土耳其就一直是敘利亞反對派的堅決支持者,隨即支持敘利亞土庫曼人加入了武裝反對政府的陣營。敘利亞反對派不僅在臨近敘利亞邊境的土耳其軍事基地和土耳其軍官一起接受軍事訓練,還在土耳其境內距土敘邊界130千米的阿達納市建立訓練營。土敘邊境已被視為西方和部分阿拉伯國家向敘境內走私武器、通信設備、資金以及情報支援的大後方。2012年6月,土耳其已同意在伊斯坦堡建立武器走私指揮中心,向敘利亞自由軍提供武器裝備。時任土耳其總理的埃爾多安甚至多次在內部講話中宣稱:「敘利亞問題是土耳其的內政!……與『敘利亞自由軍』建立良好關係是『全新的領域』。」 2012年11月15日,時任土耳其外交部長達武特奧盧表示,土耳其承認敘利亞反對派全國聯盟為敘利亞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是最先承認敘利亞反對派的國家之一。

向俄軍跳傘飛行員射擊的反對派土庫曼旅和ISIS處於同盟狀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均有訓練營並且得到了土耳其的支持和訓練。而ISIS在土耳其境內有著完善的地下洗錢網絡、地下交通網絡。可以說,土耳其在敘利亞有著自己的利益網,而俄羅斯以「打擊極端組織和恐怖組織」為名出兵敘利亞,則直接損害了土耳其的利益。土耳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反對俄羅斯打擊ISIS,這從道義上就處於下風。

更何況,普京和梅德韋傑夫已經明確表示,土耳其大量的石油和石油產品來自ISIS,ISIS的石油貿易有土耳其國家軍隊的保護。兩人還表示,手握土耳其與ISIS交易核心證據,俄羅斯發出這樣明確的威脅,土耳其如果還要以硬碰硬,這些證據一旦曝光,土耳其必然成為國際社會的「眼中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517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