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吉隆坡參加第10屆東亞峰會的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昨天再次闡述了俄方有關加強國際反恐合作力度的倡議。俄總理強調,國際社會只有在聯合國的支持下,才能協調行動,有效打擊恐怖主義。
馬里和巴黎蒙遭恐怖屠殺,俄客機被恐怖分子炸毀——世界正在經歷一起又一起恐怖之極的恐怖襲擊。從歐洲、美洲到中亞、東南亞,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可以感受到來自「伊斯蘭國」的威脅。國際輿論認為,近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一系列造成巨大傷害的恐怖襲擊事件極有可能不斷延續下去,國際社會因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理由採取緊急措施,放棄地緣政治分岐,共同應對猖獗之極的國際恐怖勢力。
然而,即使在恐怖威脅空前嚴峻的情勢下,要讓西方同意與俄羅斯進行反恐合作也並非易事。俄輿論認為,俄與西方理應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團結一致,但邁出合作的第一步卻是難以完成的艱巨任務。巴黎恐怖襲擊案發生之後,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共同打擊伊斯蘭極端勢力乃大勢所趨,勢在必行,但「俄方合情合理的主張卻無法融化西方仇俄反俄的堅冰」。
俄輿論認為,西方暫時不會放棄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更不會同情或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內戰及克里米亞歸俄等問題上扮演的角色。北約集團不打算與「伊斯蘭國」開戰,不想在中東展開一場新的大規模軍事行動。西方輿論中也不乏美歐不可能與俄羅斯聯手反恐的聲音。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道,義大利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卡西尼日前表示,西方與俄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的合作與針對俄羅斯的制裁無法相容。卡西尼稱,普京擔負打擊「伊斯蘭國」的責任將為清除烏克蘭爭端和撤銷制裁開啟大門。
事實上,西方對俄羅斯提出的聯手反恐倡議反應冷漠。至於為什麼西方,尤其是美國不願與俄一起打擊共同的敵人,美國《時代》周刊倒是講得乾脆利落:與俄羅斯聯手反恐?西方甚至根本不想就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對美國而言,誰打算組建國際反恐聯盟,誰就首先要趕走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因為「阿薩德防礙組建國際(反恐)陣營」。
西方不願意也不可能與「阿薩德的敘利亞」和「普京的俄羅斯」站在一起共同打擊「伊斯蘭國」恐怖勢力。《時代》周刊稱,「普京是最偉大的機會主義者,只求妥協,不講原則」。普京試圖「利用巴黎恐怖案件參與國際競爭」,利用法國因素促使俄在國際反恐合作中占據主動。在華盛頓看來,只要是來自莫斯科的合作倡議都必然含有陰謀成分。
值得一提的是,《時代》周刊反對美國政府拒絕與俄進行反恐合作的態度,認為歐巴馬「應與普京一起工作,就像其前任與其他俄羅斯領導人那樣共同工作」。建議最歸建議,西方媒體顯然對美英一致對莫斯科保持警惕的立場深表理解和同情。西方式反恐的出發點當然是地緣較量,它眼下最擔心的是普京利用反恐時機左右敘利亞局勢,從而讓西方戰略利益受損。
美英尤其擔心俄法走得過近。法國宣布國家處於戰爭狀態,自然急需同盟軍,因此也很容易落入「聽命於莫斯科的陷井。在國際反恐合作方面,西方政治家們的邏輯詭異而又愚蠢:不接受與俄羅斯共同反恐是因為普京支持阿薩德,而不接受阿薩德則是因為他熱衷與普京合作。美國總統歐巴馬日前表示,他希望俄羅斯對敘利亞的空中打擊集中在「伊斯蘭國」,而不是對其他組織。此外,歐巴馬還表示,希望莫斯科「調整自己的戰略」,並同意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走人。
摸透了西方「反恐合作」的邏輯之後,俄羅斯做出了明確的反應。俄總理梅德韋傑夫昨天在回應美國總統歐巴馬就俄羅斯在打擊「伊斯蘭國」中發揮的作用所做的表態時說,「美國不負責任的政策導致了『伊斯蘭國』的發展壯大。美國及其盟國是與合法當選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為敵,而不是要共同努力打擊 『伊斯蘭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