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力頑強的漸凍人,當代最偉大的宇宙黑洞科學家;霍金的精彩勵志人生。
他雖然是漸凍人,但是他的宇宙黑洞科學理論無人能及!他經歷兩端婚姻,擁有三個孩子。他的人生活得比正常人更精彩。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 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當今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 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 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熵聯繫在一起。
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個時候他的家鄉倫敦正籠罩在希特勒的狂轟濫炸中。 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做出一台簡單的電腦。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倫敦附近的幾個小鎮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後,他們的鄰居回憶說,當霍金躺在搖籃車中時非常引人注目,他的頭顯得很大,異於常人——這多半是因為霍金現在的名聲與成就遠遠異於常人,鄰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記憶里重新刻畫一下天才兒童的形象。
霍金熱衷於搞清楚一切事情的來龍去脈,因此當他看到一件新奇的東西時總喜歡把它拆開,把每個零件的結構都弄個明白——不過他往往很難再把它裝回原樣,因為他的手腳遠不如頭腦那樣靈活,甚至寫出來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他仍舊不是一個用功的學生,而這種態度與當時其他同學是一致的,這是戰後出現的青年人迷惘時期——他們對一切厭 倦,覺得沒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東西。霍金在學校里與同學們一同遊蕩、喝酒、參加賽船俱樂部,如果事情這樣發展下去,那麼他很可能成為一個庸庸碌碌的職員 或教師。然而,病魔出現了。
病魔出現了

從童年時代起,運動從來就不是霍金的長項,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笨拙了,有一兩回沒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從樓梯上突然跌下來,當即昏迷,差一點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劍橋讀研究生後,他的母親才注意到兒子的異常狀況。剛過完21歲生日的霍金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星期,經過各種各樣的檢查,他被確診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即運動神經細胞萎縮症。
大夫對他說,他的身體會越來越不聽使喚,只有心臟、肺和大腦還能運轉,到最後,心和肺也會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兩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這種病惡化得相當迅速。這對霍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他幾乎放棄了一切學習和研究,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碩士論文的那一天。
輪椅出現了

霍金的病情漸漸加重。1970年,在學術上聲譽日隆的霍金已無法自己走動,他開始使用輪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沒離開它。
永遠坐進輪椅的霍金,極其頑強地工作和生活著。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輪椅回柏林公寓,過馬路時被小汽車撞倒,左臂骨折,頭被劃破,縫了13針,但48小時後,他又回到辦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鄉間別墅,上坡時拐彎過急,輪椅向後傾倒,不料這位引力大師卻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叢中。
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惟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里轉動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旋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當然,霍金也嘗到過「自由」行動的惡果,這位量子引力的大師級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輪椅,幸運的是,每一次他都頑強地重新「站」起來。
來自直覺的啟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對象是宇宙,但他對觀測天文從不感興趣,只有幾次用望遠鏡觀測過。與傳統的實驗、觀測等科學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覺。
「黑洞不黑」這一偉大成就就來源於一個閃念。在1970年11月的一個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時開始思考黑洞的問題。他突然意識到,黑洞應該是有溫度的,這樣它就會釋放輻射。也就是說,黑洞其實並不那麼黑。
這一閃念在經過3年的思考後形成了完整的理論。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斷地輻射出X光、伽馬射線等,這就是有名的「霍金輻射」。而在此之前,人們認為黑洞只吞不吐。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霍金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一位女記者提出一個刁鑽的問題,但霍金還是以恬靜的微笑這樣回答)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學界,也以他頑強搏鬥的精神征服了世界。勵志照亮人生,成功改變命運!
========================
霍金的兩次失敗的婚姻

72歲的史蒂芬•霍金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任妻子簡在自己21歲時嫁給了當時23歲的霍金。歷經25年之後,他們選擇了和平分手。隨後,簡嫁給了唱詩班指揮喬納森,霍金娶了照顧自己的護士伊萊恩。2007年,霍金與伊萊恩離婚。
在霍金自傳《我的簡史》中,對自己與簡的離婚有過如下描述:「1979年我旅行到科西加給暑期學校講課之後,我們第三個孩子蒂莫西出世。之後簡的情緒變得更低落了。她擔心我很快會死去,希望找到某個人在我死後養活她和孩子並和她結婚。她找到喬納森•瓊斯,一位地方教會的音樂家兼風琴演奏師,並在我們的公寓給了他一個房間。我本應反對這件事,但是我也以為自己會早早死去,並且覺得需要有人在我死後養活孩子們。」在霍金的這段自述中,將情感簡單帶過,不太願意提起。在他的內心,仍然感激並挂念這位陪伴了自己25年的前妻,因為沒能走到最後而感覺遺憾。
在簡眼中,自己為霍金傾注了自己的全部激情和生命,隨著霍金病情的逐步惡化,她在家庭重擔中不斷掙扎,離婚或許是一種解脫。簡在回憶錄《飛向無限——和霍金在一起的日子》里,把他們相戀、相知、相守,最後選擇分手的情形用細膩的語言向讀者娓娓道來。
「雖然他有些古怪,但我對他很有好感」
他們的認識,說是青梅竹馬也不為過。他們同住在聖奧爾本斯鎮,曾就讀於同一所小學,簡認識霍金家所有的人。「我很熟悉史蒂芬的母親,因為她經常在路口等孩 子」,「他的兩個妹妹瑪麗和菲利帕,是我在學校的同學」,「史蒂芬的祖母艾格尼絲•沃克,她來自蘇格蘭,因彈得一手好鋼琴而成為聖奧爾本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和我們的民間舞老師莫莉•杜•凱恩每月都會在市政禮堂舉行一次公演。」但他們的深交開始於霍金21歲患病後,當簡得知自己仰慕已久的霍金患病的消息,她驚呆了。她「去了倫敦的好多地方,拜訪已成為醫務學生的老朋友,找了好幾家針對神經性疾病的慈善機構,到他們狹小的辦公室諮詢。」這讓我們不得不對這位年輕的女子由衷地敬佩,她並沒有因為霍金患病而遠離他,反而是走進他,與他約會,參與他的家庭活動,並作為霍金高談闊論的傾聽者。
「當我們跌跌撞撞走到大街上時,不禁大笑了起來」

他們的相戀,和許多平常人一樣,再平淡不過,只不過多了些英國精英人士的色彩。他們喜歡去看戲劇、聽音樂會,參加舞會等社交活動,還有去旅行。第一次正式 約會,就選擇去看本•瓊森的話劇《狐狸》。從劇院出來時,史蒂芬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而簡則不小心將錢包落在了劇院的椅子下。他們窘迫地跳下了公交車,一 路小跑回劇院。「我們小心翼翼地冒險走進去了,發現一個人也沒有。走到過道的盡頭,我們發現自己站在了空蕩蕩卻仍然燈火通明的舞台上。我們滿懷著敬畏之 情,踮著腳尖走過了舞台,走下台階來到昏暗的觀眾席上。終於在我的座位底下找到了那綠色的皮革錢包,我們倆都鬆了口氣。當我們正要原路返回時,舞台上的燈 光忽然滅了,周圍漆黑一片。『拉著我的手。』史蒂芬用命令的口吻說。我拉著他的手,屏住呼吸,沉默不語但內心難掩仰慕之情,任由他拉著我走上台階,穿過舞 台,走到外面的過道。」這段描寫細膩而動人。
「做決定的任務又落到了我的肩上」
他們生了三個孩子。第一個兒子羅伯特,第二個是個女兒,叫露西。1979年,第三個孩子出世,名字叫做蒂莫西•史蒂芬,是個男孩。在第三個孩子出生之前, 羅伯特逐漸承擔起照顧父親的責任,簡的爸媽也經常過來探望,簡沉浸在處理各種家庭問題之中,也抽出時間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但是,由於霍金沒有活動能 力,與孩子的溝通甚少。「顯然,羅伯特需要一位男性榜樣人物,跟他奔跑嬉戲、打架玩鬧,羅伯特已經過早失去了童年,進入了青少年。」蒂莫西出生後,剛巧羅伯特患上了肺炎。簡必須首先給寶寶喂好奶,然後趁著時間空隙衝去醫院看大兒子。
又過了幾周,霍金的父親弗蘭克找到了一個在美國的治療機會,需要去大洋彼岸住上很長一段時間。簡感覺身心極度疲倦。「我們很明白,家庭和我將要付出的代價 是前所未有的,超過從前經歷過的一切。孩子們要從學校退學,離開給他們帶來快樂和安全感的環境和家庭,去一個大而奇怪的美國城市,而這個城市還不是我們熟 悉的帕薩迪納。不知道我們的收入將來自哪裡,也不知道住宿和交通該如何安排。我現在又一個六周大的寶寶,而我被要求將整個家庭連根拔起,帶著三個孩子和他們癱瘓的父親,繞三分之一個地球,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安家,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這些,面對如此艱巨的任務,沒有人可以依靠,只有年幼 的羅伯特,也沒有人能保證治療能取得成功。這又勾起了1967年在西雅圖的痛苦回憶,而過去幾年的經歷又讓這種痛苦增大了一千倍。」
此時,家庭壓力不斷加劇,也正是這時,喬納森已經出現在他們的身邊。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喬納森在照顧霍金及其家人的生活。
「我獨自面對了所有責難」
在簡看來,霍金性格上的變化開始於一位護士的挑撥,這個人就是後來成為霍金妻子的伊萊恩。她是一群護士中的不安分份子。「故意挑起我和史蒂芬之間的不合, 故意誇大我們之間的每一次爭吵。她編織了一張充滿謊言和欺騙的網,並且日漸猖狂,很自然我和喬納森的關係占了很大一部分。」1987年,霍金一家購買了法 國一處叫「墨林」的房子,並在夏天前去度假。這一切是源於簡對灑滿陽光的天地、樹林和遠山的喜愛,源於她的推動。然而霍金並不喜歡這裡,或許是背伊萊恩的一些看法所影響了。矛盾在此處爆發。「各種不幸讓史蒂芬對鄉下、甚至對墨林厭惡至極,這與春天時那個熱情的他判若兩人。他對整個家庭和護士帕姆都採取越來越敵對的態度。最終我忍無可忍,直截了當地指出史蒂芬和伊蓮的行為無異於是在趕帕姆走。我在未經深思熟慮的情況下點燃了火焰,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吞噬了所有人,吞噬了這座古老的房子。第二晚上,沉默北打破了,整棟房子都為之震動,所有的怒火都朝我撲來,責罵、憎恨、復仇將我包圍,惡毒的指責將我灼傷。」後來,史蒂芬和伊萊恩回了英國,而簡和小兒子留在了墨林。雖然在一個月後,他們在霍金的多次催促下,又重新回到了英國,然而面對的卻是更加惡劣的環境和再也無法挽回的感情。夫妻之間再也沒有了信任。1990年,史蒂芬永久地搬出了他們的家。簡也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簡在寫完《飛向無限》後,在附言中有一段對這段感情的總結:「我完成尾聲部分時,史蒂芬剛剛結束了零重力旅行安全返回地球,各大媒體都刊登了他成功完成太 空之旅的照片。當他失重狀態下懸浮在空中、擺脫一切束縛時,他臉上的笑容幾乎能讓群星動容。我也被深深打動著,我想,在他想著無限進發的征程上,我能夠陪 伴著他走過中間一段短暫的旅程,是多麼的一種幸運」。毫無疑問,霍金作為一名科學家,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角色是有所缺失的。患病的霍金克服了身體上的障礙,在智力上無限發展,但是在生活上,是力所不能及,無法做到完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4459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