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夫婦果然是左右逢源。。。。這就是「中庸」之道的好處。。。。

(2015年11月23日)
以美主導的TPP協議簽訂後,引起了中國國內一片驚慌之聲,因為TPP堂而皇之地把中國排除在外,但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完全不足為懼,中國可以採取「挖牆腳」措施瓦解TPP。
1月5日,TPP協議終於對外宣布基本達成協議。像一顆炸彈扔進了魚塘,坊間一片譁然。
「中國要被踢屁屁了!」「中國要被動閉關鎖國了!」「中國這次要完蛋了!」慘叫聲此起彼伏。但實際上,有分析認為中國對TPP的恐懼有點過了,中國有的是辦法,其中之一便是「挖牆腳」,而這個周末中國在基隆坡漂亮的完成了幾件大事,更是顯示了「挖牆腳」的成功。
實際上,在美國推TPP協議的這幾年,中國早就開始「甩石頭、摻沙子、挖牆腳」了。中國用自由貿易協定的小鋤頭挖呀挖,早挖出個狡兔三窟。在TPP的12個成員國中,新加坡、越南、汶萊、馬來西亞已在中國東協自貿區框架下與中國有自貿關係,澳大利亞、紐西蘭、秘魯、智利也與中國有雙邊自貿協定。比如,最近中國跟澳大利亞已經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在貨物領域,雙方各有占出口貿易額85.4%的產品將在協定生效時立即實現零關稅。減稅過渡期後,澳大利亞最終實現零關稅的稅目占比和貿易額占比將達到100%;中國實現零關稅的稅目占比和貿易額占比將分別達到96.8%和97%。此前的2008,紐西蘭、秘魯和新加坡也和中國簽署了。如中日韓自貿區談判順利,只剩下NAFTA中的美加墨三國了,這些本來就是老對手。
而中國在吉隆坡做了幾件大事更是將這一策略落實到實處。
據華爾街見聞報道,CAFTA協議升級、RCEP談判2016年前完成、東協共同體年底成立。這個周末在吉隆坡發生的多件大事見證了東協和中國在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升級。中國如何在亞太地區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
周日,中國和東協就《中國----東協自貿區》(CAFTA)內容更新升級達成一致,升級協定意味著中國和東協之間的雙邊貿易規模有望在2020年達到1萬億美元,投資規模達到1,500億美元。
根據原計劃,該協議內容更新的簽署應該在周六下午,不過最終在周日達成一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理解一些具體內容需要進一步磋商所帶來的短暫延後。
中國與東協對話始於1991年,中國1996年成為東協的全面對話夥伴國。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以及於2002年11月簽署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China and 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A)協議是世界上三大區域經濟合作區。而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自2010年1月1日建成以來,已運行5年的CAFTA釋放出了巨大的貿易能量。而和1991年的80億美元規模相比,中國和東協的雙邊貿易至今已經達到了3,700億美元,中國幾乎是所有東協國家的首要貿易夥伴。
更新後的ACFTA在優惠關稅待遇和貿易准入上有更高的靈活度。新加坡外長Vivian Balakrishnan周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更新後的協議將會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機會。
此前中國和東協21日簽署文件,確定提升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這一修定協議將推出通關程序和促進貿易新條款,促進關稅自由化及推出跨境電子商業合作等。
同一日,李克強總理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RCEP領導人聯合聲明發布儀式。聯合聲明指出,RCEP對於提高區域民眾生活水平、帶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本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路徑。領導人要求談判團隊加緊工作,力爭在2016年結束談判。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東協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6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若RCEP談成,將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將達23萬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3,所涵蓋區域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
RCEP談判於2013年5月正式啟動,目前已舉行10輪談判和4次經貿部長會議,目標是達成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和互惠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成員國人口約占全球人口50%,國內生產總值、貿易額和吸引外資接近全球三分之一,是當前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是我國參與的成員最多、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自貿區談判。
東協10個成員國的首腦22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宣布,將於12月31日正式成立以6億人口單一市場和共生社會為目標的「東協共同體」。東協作為地區合作機構成立於冷戰時期的1967年,最初只有5個成員國。共同體成立後,東協將進入關係深化的新階段。
如何縮小成員國之間最大相差逾50倍的經濟和收入差距、培養民眾對「東協市民」這一身份的認同將成為課題。東協共同體以經濟、政治及安全和社會文化為三大支柱。在經濟方面,到2018年將取消區域內全部關稅。共同體將通過簡化通關手續、部分勞動力流動自由化等提高東協作為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的魅力。

李克強還表示,中方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持開放態度,相信TPP與RCEP能夠與地區其他自貿安排相互促進,為實現亞太自貿區共同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發展迅猛,形成了各種雙邊、小多邊和多邊自貿安排重疊交織的格局。隨著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階段性敲定,以東協為中心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和以中國為主導的亞太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FTAAP)也有可能對整個區域乃至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的。這其中,CAFTA或成為FTAAP的模板和範例。考慮到當前TPP、RCEP與CAFTA平行推進,但都面臨著一定困難,短時間內亞太經濟一體化還會處於多頭引領、相互掣肘的困局。
今年10月5日,經濟總量占全球40%的12個TPP成員國部長級會議就TPP達成基本協議,但要讓各自國會通過TPP協定,不少TPP成員國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走完法律程序。日本參院明年7月前可能不會考慮TPP;澳大利亞沒有明年2月前評估跡象;新加坡、馬來西亞、秘魯可能明年評議TPP;越南批准可能需18-36個月;智利尚無時間表。
東協的頭等大事是則在2015年建成東協共同體,而這最終將在12月31日成為既成事實。不過由於TPP人為切割了東協,因此RCEP未來將如何發揮作用還有待觀察。
而CAFTA由於東協方面動力與能力不足,且中國與東協貿易互補性不夠,所以在短時間內提升空間還有待增強。
1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發表題為《深化夥伴關係 共促亞太繁榮》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儘早建成亞太自由貿易區,並且亞太自貿區將按北京路線圖推進。各方在推進區域貿易協定進程中,要保持開放包容,謀求合作共贏,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李克強:中國願買大馬國債】
(2015-11-23)
(吉隆坡23日訊)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中國願意加強與大馬的金融合作,中國願意按市場購買大馬的國債,並且在大馬發放人民幣債券。
李克強指出,中國希望內需可成為大馬的商機,他有信心中馬的投資前景廣闊。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趣談大馬果王榴槤時說,很多中國人告訴我,第一次吃(榴槤)可能會很難受,第二次吃會很難忘,而第三次吃就會忘不了。」 中國總理李克強今早10時抵達吉隆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並趕在馬中經濟高層開始前,與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第二貿工部長拿督斯里黃家泉及大馬10大富豪進行短時間會面。 這10人包括常青集團兼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張曉卿爵士、丹斯里郭鶴年長子郭孔丞、楊忠禮集團創辦人丹斯里楊忠禮、IOI集團主席丹斯里李深靜、亞航集團創辦人丹斯里東尼費南達斯、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總會長拿督戴良業、吉隆坡甲洞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李愛賢、聯昌銀行首席執行員拿督蘇萊曼及國庫控股首席執行員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