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實力遭質疑,中俄玩壞歐巴馬,油價低已造不成威脅

據悉:從2014年起,以美國為首的聯盟開始針對IS發動空襲,然而如今IS非但沒有瓦解反而愈加發展壯大,人們不禁質疑擁有最強大軍隊的美國的打擊為何如此沒有成效。對於這個問題,美國的死對頭俄羅斯揭示了簡單的答案;巴黎恐襲事件似乎一下子拉近了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不管是假意還是真心。俄羅斯經濟受低油價所困,此時中國又雪中送炭簽訂數十億大單。俄羅斯的算盤打得好:西方不亮還有東方;國際能源署宣布中國正式成為該組織的聯盟國。此次中國以聯盟國而非成員國的身份加入,聯盟國在承擔國際能源署規定義務時,可能相對責任較輕且並不一定具有強制約束力;歐洲央行將在12月初召開政策會議決定是否擴大對歐元區的經濟刺激,如果歐央行認為油價下跌是由於需求不足引起的,則代表世界經濟前景不景氣,或加大經濟刺激的力度。

【揭秘:俄國的怒火】

CNN高級白宮通訊記者Jim Acosta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向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問了如下問題:「眾所周知,我們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要攻打IS時也得到了幾乎每個國家的支持。但我想每個美國人心裡都有這樣一個疑問,請恕我冒昧,那就是:為什麼我們就是搞不定這些混蛋?」

而今年初司法監督組織(Judicial Watch)發現的五角大樓解密報告,就可以解開很多疑惑。報告簡單點來說就是下面這個意思:「若遜尼派極端分子可以在敘利亞東部建立國家,那將是一件好事。因為那將動搖阿薩德政權,並切斷伊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聯繫,從而將伊朗什葉派置入危險境地。」

答案就是,如果做到了,那麼可以動搖敘利亞阿薩德統治的一股主要力量就會消失,不僅如此,美國將不再有理由繼續留在敘利亞。那樣的話,就等於將敘利亞的政治未來拱手讓給俄羅斯和伊朗。這一結果不僅僅美國不願意看到,對卡達和沙特來說也同樣如此。

所以連俄羅斯處長都說:

「儘管美國宣布了關於共同打擊IS極端組織的雄偉計劃,但通過分析一年多以來以美國為首對IS發動的空襲,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他們的空襲是帶有選擇性的,保守的,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並沒有真的攻擊到IS目標。

美國的這一立場嚴重的威脅了敘利亞作為一個國家的前景。俄羅斯對美國領導的在敘利亞境內的反恐空襲的評估都基於詳細結果的觀察。其實我們得到的結果少之又少,但唯一清楚的就是自從2014年8月至今,IS極端組織在其控制區域日益發展壯大了起來。」

對於俄羅斯來講,此次事件也正中俄下懷,美養毒蛇可不管那麼多,所以給了鐵腕普京一個很好的藉口,回首就是幾十枚炸彈,炸到「鴨綠江另一頭」,正可謂醉溫之意不在酒。打擊了IS不說,還搶奪了市場,還樹立了大國身份...也因美「教子無方」,法國為脫干關係在臨走之前還和俄羅斯爭執了一番,然後一起丟炸彈去了,只剩下歐巴馬,只能默默的附和,咬咬牙回去打電話去了。本次事件不用過多的去分析,單單從各國的根本利益去看的話,都能瞧出個所以然。

本次事件也由「財產問題」轉移到「安全問題」。因政治引發的經濟問題也不容小覷。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針對原油來講都是不好的。

【俄只有中國,而中國還有別人】

自從油價去年開始大幅下跌,所有依賴原油利潤的國家一直感受著壓力,或許俄羅斯最為明顯。盧布與油價一齊下跌,其幣值較2014年年中下跌80%。在去年初入侵克里米亞並支持烏克蘭分裂分子之後,俄羅斯遭受到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制裁。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GDP已經連續第三個季度收縮,經濟深陷衰退之中。

由於油價低迷、西方的制裁以及沙特搶占歐洲原油市場,俄羅斯經濟嚴重受困,本周中國向俄羅斯支付了一筆巨額油氣預付款,緩解了俄羅斯經濟的燃眉之急。俄羅斯最大的原油企業俄羅斯原油公司(Rosneft)最近收到了一筆自製裁以來最大的海外資金——來自中國的9965億盧布(約972.6億人民幣)原油預付款。

中國現在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但對中國來說,俄羅斯並不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國,儘管俄羅斯在中國的貿易夥伴國中能排入前10名。雖然中國需要俄羅斯的能源,原油和天然氣,但中國的能源進口多元化,俄羅斯也並非是中國唯一和主要的能源供應商。

【中國被加入能源署】

國際能源署最早是由經合組織在1974年為應對石油危機時成立,創立初衷是為協調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以便在未來石油供應再次出現緊張局面時,能夠採取統一的緊急應對措施。目前,國際能源署共有包括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29名成員國。其功能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頗有些類似,不過國際能源署的成員國都是石油進口國,且均為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

而中國卻「聯盟國」身份與國際能源署常用的「成員國」在稱法上有所差異。在國際能源署此前對於相關國家的劃分中,只有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分,並未出現聯盟國這一提法。加入本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國際能源署規定在出現石油危機時,必須接受統一釋放戰略石油儲備的調派。這點上中國肯定是不會參與進去,但是世界能源需求的重心逐漸向中國等新興國家轉移,這促使國際能源署考慮拓展其成員國的範圍,以期保持該組織的話語權。曾多次與中國溝通加入該組織的事宜,不過遲遲未能實現。

考慮到中國在國際能源版圖中的重要地位,國際能源署對於「拉攏」中國入會一事始終未曾放棄。今年9月,新任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將其出訪的首站定在了北京,而根據以往的傳統,新任署長首先會訪問該組織的成員國,而非「編外」國家。

比羅爾在此次中國之行時曾表示,中國與其他主要的發展中國家應該成為國際能源署完全的參與者,如比羅爾所願,2個月後,中國最終以「聯盟國」的身份加入了國際能源署。而在此前,中國的身份是國際能源署夥伴國,擁有同樣身份的包括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國家。

【原油下跌是供的問題,還是需的問題】

歐洲央行下月是否決定在歐元區採取新的經濟措施或許取就決於其對油價下跌原因的判斷。行長德拉基與執委會委員普拉特都表示擔憂低價能源是對經濟發展發出的警告。雖然目前為止的油價下跌主要是因為供應過剩,對於非能源企業與家庭消費來說是有利的,但歐央行官員正觀望其是否也反映了經濟前景不景氣。

如果歐洲央行認為(油價下跌)主要是由需求端引起的,那麼油價下跌將不是一個什麼有利的因素。雖然低通脹率在短期內可能刺激消費性開支,但這也會是出口需求減弱的信號,而出口減弱又會導致投資減少。原油價格自2014年6月以來下跌了約一半,分析認為全球原油過剩還將持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產量高出其目標配額,俄羅斯產油量也正處於後蘇聯時代的高位,而美國的庫存比五年來平均季度水平高出了不止1000萬桶。

但就目前消息面局勢來看,本人認為各大原油供應國因市場爭奪問題大玩爭奪戰引起各需求國大玩庫存戰,經濟增長速度是一個區間變緩,肯定會改善,但是更多的也是更複雜的是供應方造成的影響。而且要全方面短期遏制供應,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來背這個「黑鍋」,也不願挑這個「大梁」。因此油價的低迷必將是個趨勢。

【現貨原油技術分析】

日線圖,布林帶開口,中軌下壓,K線在下軌附近運行,昨日收取一根上下影線較長的陰柱。均線系統空頭排列,MA5日均線拐頭向上;附圖MACD死叉運行持續放量,綠色動能走弱;KDJ指標在低位形成金叉向上發散;RSI指標同樣向上拐頭明顯。

小時圖,布林帶開口擴大,中軌向上運行,早間開盤跳開八個點,K線觸及上軌受壓走平運行;均線系統多頭排列;附圖MACD指標金叉運行持續放量,紅色能量有走弱的跡象;KDJ指標金叉運行,J值在高位觸頂有拐頭向下之勢;RSI指標三線走平略微向上發散。

4小時圖,布林帶開口,K線目前運行在上軌附近收到壓制;均線系統運行平緩偏向多頭;附圖MACD指標金叉運行,紅色能量逐漸走強;KDJ指標金叉向上發散,J值運行在高位;RSI指標三線走平。

綜合來看,消息面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的改變,緣於美國的利好消息提振了油價,但是否多頭會一飛沖天,聖言不敢苟同。技術面來看,多頭信號一天比一天強烈,但就是否抄底追多,建議還是謹慎為好。漲肯定是會漲起來,但沐銀不認為是現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343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