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民族號稱戰鬥種族,講求簡單與實用,既無虛華的外表,也沒有繞彎子的習慣。今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可以說稱為迅速,第一批部隊在9月初才抵達,到9月底,航空兵部隊即完成準備,隨即展開了空襲行動。
(圖註: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行動效率要比歐美國家高得多!宋毅戰爭史頭條號原創發布,未經允許謝絕轉載!否則必究!)
俄軍的空襲行動完成可以用「瘋狂」來形容,至今依然保持著高強度級別的出擊率,最低每天也有三十幾架次,通常,每天達到五十架次,最多時超過60架次。出動架次之多,投擲彈藥量也堪稱巨大,令國同行們刮目相看。當然了,也被西方媒體評為:無差別轟炸!
不管怎麼說,俄軍的空襲行動是高效的,據俄羅斯官方給出了第一階段,即9月30日至10月22日間的統計,一共執行了934架次戰鬥飛行任務,摧毀了819座恐怖分子設施。
俄軍的空襲行動確實取得了無數戰果,大大削弱了敘利亞境內極端武裝的戰鬥力,有力的支援了地面作戰行動;但是常言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俄羅斯的軍費花費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這也是人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那麼俄軍每天到底要花多少錢那?
最初俄方對此避而不談,後來總算有俄羅斯官方人士開口了,稱其轟炸行動的每日花費為250萬美元左右,最近又出現了每日400萬的說法。美國國防部則認定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每天要花1億美元,顯然美國人是按自己出兵伊拉克的情況來估算的,明顯估計過高了。
俄軍的出兵規模較小,到目前為止,參戰兵力也僅僅空軍,幾十架作戰飛機,各方面的消耗總規模顯然不會大。計算上,也不能使用美國人的標準,畢竟情況不一樣,尤其是美俄的物價水平不同。
俄軍的裝備價格較之於美國要便宜許多,尤其是俄軍的蘇-24、蘇-25屬於原蘇聯時代列裝的東西,其採購費近於零,所以費用計算時,俄軍的裝備折舊費要低許多。
俄羅斯軍人的收入不低,還可以拿到參戰補貼什麼的,但是與歐美相比,俄羅斯軍人的工資水平並不高,尤其是換算成美元之後,也因此,在人員費用方面,俄軍的人員費用按西方標準是非常低的。
俄軍所消耗的各類物資之中,以彈藥消耗量為最大,它往往要占到整個費用的半壁江山。不過其中許多為老式的普通彈藥,原本成本就很低了,又多為原蘇聯時代的,實際成本幾乎可以不計。當然了,俄軍也使用了大量是精確制飛彈藥,多為最新型號。
比如:根據媒體報告,俄羅斯空軍使用了最新型衛星制導炸彈KAB-1500S-E。這種炸彈採用衛星制導技術,被外界冠以俄版JDAM的綽號。其具體性能還處於保密狀態,最早在2014年的中國珠海航展上展出過縮比模型,在2015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展出過全尺寸模型。
各類精確制導武器可不是原蘇聯時代生產的東西,全是最新產品,不過俄羅斯的軍工製造以低成本出名,又是本國軍隊採購,價格自然享受最低價。
同時,俄軍目前使用的彈藥可能有相當一部分為敘利亞提供的,畢竟全部從國內運內,不僅效率你,也不可能及時!相信,除了部分彈藥以外,燃油、給養等也有相當部分由敘利亞供應,俄與敘屬於同盟關係,敘利亞為其提供物資什麼的,再正常不過,許多物資供應,尤其是給養,完全可以從當地採購,也就是如何與敘利亞結算費用的問題,估計也不會貴,也許會白送不少東西。
也許俄軍的每日作戰費用實際支出的可能比俄軍自認的還要低。許多費用並不是馬上要支出,比如:裝備折舊費等,屬於會計項目,並非現金支出。既便要開支的項目也不一樣要花美元,比如:給軍人的工資自然應發盧布,與敘利亞方面的交易也不一樣非用美元支付,進行易物交換也可以的。
以俄羅斯每年高達數百億美元的軍費水平而言,目前在敘利亞作戰的花費根本算不上什麼壓力,也許真正的問題不是缺錢了,而是物資的供應,尤其是彈藥問題。
敘利亞的作戰對物資,尤其是彈藥的消耗很大,這就涉及到一個補充的問題。各種物資實際上,依然要由俄羅斯國內供應。
首先,涉及到運輸問題,主要依靠海運,這樣海運面對的壓力相當大。俄羅斯本身沒有大量的專用海軍運輸船舶,無論是徵召國內航運公司,還是外購船舶,能否解燃眉之急尚存疑問。
其次,是物資生產的問題,僅依靠庫存是根本不可能的,許多東西依然需要生產。原蘇聯時代確實擁有規模巨大的軍工生產能力,但是解體之後,俄羅斯軍工企業多半已關門,剩下的也絕大部分處於半癱瘓狀態。
到目前為止,僅俄空軍投下的航彈即已達到數千噸之巨,如果以後再投入地面部隊,那麼彈藥及其它物資的消耗量將有增無減。
俄羅斯之前並沒有預計到這場戰事的發生了,自然不會沒有提前安排增產計劃,企業既便加班生產,短時間內,想讓產量提升相當困難。
如果敘利亞戰局僵持下去,對於俄羅斯將不是什麼好消息,也許俄羅斯應準備好長期持久戰準備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