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們在ISIS前線
此刻,我不在法國巴黎,也不在敘利亞科巴尼,只能在北京的中關村裡,敲下些許「冷言冷語」。昨天的巴黎悲傷故事,以及ISIS祖宗八代科普,無須我再贅述。作為《侶行》第三季的一員,我們的前方團隊深入ISIS腹地,與這個組織「剛正面」;我們在北京後方,心系前方安危同時,也通過同步傳回的素材,近距離見識了「平凡」的ISIS。
巴黎昨天的故事,在這五年裡,每天都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上演。
今年5月份,《侶行》第三季前方團隊驅車進入了伊拉克,直面ISIS。在此之前,他們剛剛在阿富汗穿過了塔利班的層層封鎖。 6月,團隊在伊拉克庫爾德武裝的幫助下,「無證」闖入敘利亞,進入科巴尼——庫爾德人和ISIS對抗的前沿陣地。
半道輕微科普一下,為什麼在正面和ISIS交火的,只有庫爾德人?
在伊拉克-敘利亞主戰場上,現存主要勢力有6個:ISIS武裝,敘利亞政府軍,若干敘利亞反對武裝,庫爾德人武裝,伊拉克政府軍,伊拉克反對武裝。哪些是什葉派、哪些是遜尼派,哪些是這兩派的分支派系,請自行科普這幾天刷爆了的文章。在這裡我們不分派系,只說各方立場——很多時候,他們的立場真的和宗教派係無關。
本來是兩場戰爭:ISIS在伊拉克打伊拉克政府軍,敘利亞反對武裝在敘利亞打敘利亞政府軍。兩家各打各的,那庫爾德武裝是什麼身份呢?庫爾德人是穆斯林裡最為崇尚和平和自由的民族,千百年來他們一直在尋求獨立,但也一直被鎮壓。薩達姆政權倒台伊拉克臨時政府建立後,庫爾德人爭取到了民族自治。
ISIS發動戰爭後沒多久,伊拉克政府軍節節敗退,退到了大後方;再加上國內的其他各種反對武裝,也是焦頭爛額。這個時候站出來對抗ISIS的,就是庫爾德民族自衛軍。他們看到了擁有自己的國家的希望。
在敘利亞戰場那邊,是一片奇葩景象。反對武裝打得政府軍節節敗退,同時反對武裝內部也在互相打。 ISIS看隔壁家亂,就聯絡了一些敘利亞反對武裝,搭夥去敘利亞搶桃子去了。敘利亞的庫爾德人,自然和伊拉克的族人站到了一條戰線上。對於庫爾德人來說,敵人只有一個,ISIS。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邊看似到處都打得熱鬧,但是真正是在和ISIS打的,只有庫爾德人。其他的,都是自家地主和農民在斗,ISIS在邊上放火而已。
再表明下《侶行》團隊的立場,毫無疑問,支持庫爾德人,打擊ISIS。這跟派系、信仰都無關,任何對平民下手的人,不可原諒。
2.科巴尼的顏色
張昕宇、梁紅和整個《侶行》團隊的人,進入敘利亞後,第一件事就是奔赴科巴尼。
這個地方已經不能再被稱之為一座城市,因為身處伊拉克、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金三角」地區,科巴尼是戰略要地。被攻陷,奪回陣地,拉鋸戰……幾番爭奪後,這裡已然一片廢墟,彈殼、火箭彈、榴彈砲隨處可見,廢棄的裝甲車和坦克殘骸橫亙在路上。曾經擁有七萬人口的城市,現在只有兩三千人,那些不捨離開家鄉的平民,以及還在拚死保衛故土的庫爾德士兵,在廢墟里堅守著這裡。
見到的每個人,都會笑著對我們比出「V」字手勢。那不止是對勝利的期許,還有殺死IS、堅持、留在科巴尼。
遇到兩個小男孩,他們給了我們一個「V」,然後唱起了《科巴尼之歌》。抱歉我們無法還原庫爾德語,只能給出英文。
ThecolorofKobane.
Turnstosadnesstoday.
ThecolorofKobane.
Herheartisbroken.
Shecan』tholdbackhertears.
Wefeelyourpains.
ThecolorofKobane.
……
這兩個孩子的父母,就是每天從城市——不,廢墟的各個地方,搜羅屍體,運上皮卡,然後拖往墓地。
我們僱請的安保隊裡,有一個人的弟弟,就在上次科巴尼保衛戰中喪生。他想去墓地,在弟弟的墳頭抓一把土,帶回去給自己的母親。
很簡易的墓園,因為在打仗,每天都在死人,墓坑挖得併不深。屍體腐爛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著。一位大嬸正在修繕著一排墳墓,見到我們,她悲痛地講述著他們家前不久發生的故事。
戰爭爆發後,人們都閉門不出,但是他們的大門會為YPG(庫爾德自衛軍)打開。前幾天,一些ISIS的人,穿著YGP的衣服,敲開了他們家的門,然後就是一頓掃射。她那新婚才一個月的兒子、兒媳,和另外兩個家人,都倒在了血泊中。眼前的這四座墳墓,就是他們的。
大嬸悲傷而平靜地講著,但是她沒有哭。我們這些聽眾,眼眶早已紅了,偷偷擦拭著眼淚一一然後走上前去,給她一個擁抱。希望大嬸和無數的科巴尼人堅強,生活還要繼續。
墓地三百米開外的山崗上,飄著土耳其的國旗。那裡就是土、敘邊界線,上面架設著機槍哨卡。 ISIS打過來的時候,大批難民奔向邊界線,卻被哨卡上的機槍給逼了回來,讓他們回過頭去,直面ISIS的槍口。
土耳其對難民和ISIS,始終持觀望態度。此刻我們無法去深究土耳其政府不願救援的原因,但我們實在無法想像,鄰國政府軍面對著被追殺的平民時,是什麼樣的力量,能夠讓他們開槍阻擋難民逃亡的。
3.飛拍ISIS前沿陣地
轉向開往庫爾德人抗擊ISIS的前線陣地。戰線拉得很長,每個陣地上的人並不多,但是對我們中國人都十分的熱情,每個人都對我們敬禮示意。他們在簡陋的工事裡,互相稱呼為同志,還為我們準備了茶。
在他們的陣地裡,唯一的「重武器」,是一挺14.5口徑的機槍,在發射中,卡殼的頻率非常高。他們的裝備也很差,大多數子彈的年齡,都奔四了。簡單說,庫爾德人拿著上世紀六十七年代的武器,在打著2015年的戰爭。而他們的對手ISIS,在攻占摩蘇爾和巴沙爾的過程中,分別拿下了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政府武器庫;那裡面有很多美軍遺留的先進裝備,甚至還有化學武器。
就在我們離開這個陣地的第三天,他們就遭到了ISIS使用芥子氣炸彈的襲擊。 7個和張昕宇一塊兒喝茶的庫爾德士兵陣亡。
我們還去探訪了一個庫爾德女兵陣地,YPJ(庫爾德女子自衛軍)。
是的。那個陣地只有女性,年齡最大的隊長27歲,最小的十七歲,大多數人二十齣頭。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傷疤,她們戰鬥力有限,但是她們卻是ISIS最不願意遇到的人。在ISIS的認知裡,被女人殺死是沒法上天堂的。
梁紅很快就和姑娘們打成了一片,張昕宇卻悄悄地離開了軍營。他說自己不能待在那裡,他害怕自己會愛上這些姑娘,而又無力改變她們將繼續過著這種生活,這太痛苦。
此刻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給她們留下我們的防彈板。
奔赴庫爾德第七戰區的陣地,這一次,《侶行》團隊決定用實際行動來幫助庫爾德人,打擊ISIS。我們派出了自己的航拍飛機,飛往ISIS陣地打探對方的工事布置。
ISIS動用了迫擊砲來打我們的「小飛機」,沒中,同時也暴露了他們炮陣的位置。
4.與ISIS戰俘面對面
進入戰區這麼久,對於ISIS我們只聞其名不見其人。在徵求庫爾德司令部同意之後,他們願意帶幾個ISIS戰俘,讓我們做個採訪。
是的,是庫爾德人在戰場上俘獲的真實的ISIS成員。我們想看看他們長什麼樣,他們到底怎麼想的,他們在幹什麼,他們如何面對死亡。
三個人都被厚厚的布條蒙上了眼睛,被輪流帶進我們的房間。
第一個人來自土庫曼斯坦,長相清秀、俊朗,並無半分兇相。他在ISIS組織裡待了很久很久,但是我們無法與之進行交流。他不會講俄語、阿拉伯語、土耳其語。
第二個ISIS成員是突尼西亞人,是一個身材魁梧、精壯的小伙子。他說自己以前是個油漆粉刷工,月工資大概200美元。一年前的「阿拉伯之春」,他跑到了敘利亞,參加了敘利亞自由軍,來反對巴沙爾政府。後來又遇到了ISIS的招募人員,接著被其蠱惑,加入了這個組織,並且在ISIS控制區結了婚。在今年一月份科巴尼的一場戰役中,他被打傷,繼而被俘虜了。
「你殺過人嗎?」張昕宇問了這個問題。
他的回答是,他們上了戰場就是亂開槍,不知道有沒有打到人,所以並不知道自己殺沒殺過人。這里或許有他想脫罪的成分在。
「那你認為,所謂的伊斯蘭國,是穆斯林嗎?」
他一直在搖頭,說:「ISIS的有些極端做法,跟伊斯蘭是背道而馳的,這不是伊斯蘭。」完了他低下頭,開始喃喃,說ISIS騙了他,他想家了,想媽媽了。
第三名ISIS俘虜很讓人憤怒,因為他是個來自土耳其的庫爾德人。他24歲,在土耳其上大學,讀土木工程系,他壓根就不知道《古蘭經》是什麼。在學校的時候,他看了一些ISIS的宣傳視頻,接觸過一些極端人士,聽信了ISIS在敘利亞所謂的「正義」事業,和烏托邦般的「偉大理想」。隨後他就放棄了學業,跑到了敘利亞參加了ISIS。
在加入ISIS的第一天,就有長官問他願不願意做人體炸彈,願不願意上天堂。他搖頭,然後就被送進了新兵訓練營,接受了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後,拿著武器第一次上戰場就被俘虜了。
他覺得ISIS不過是一種比較極端的伊斯蘭主義,只是另一種形式而已,並沒有什麼不好。並且,他覺得「斬首」只不過是一種伊斯蘭的行刑方式而已,與其他形式的刑罰並沒有太大不同。
張昕宇問他知不知道自己會有什麼下場,這孩子咬著嘴唇低下了頭。
「你想不想媽媽?」
「想。」說完,他就開始嚎啕大哭。
其實我們都知道,他們的下場只有一條路:被處決。因為ISIS從來不留戰俘,也就不存在戰俘交換的可能。
我們離開的時候,背後的營地里三聲槍響。
任何能吸納萬千教眾跟隨、膜拜的論調,出發點總是真善美光明的。在宗教千百年的前行和演變過程中,一些個人化的自私的利慾的東西,在內外環境的裹挾和烘托下,噴發而出,繼而燎原。
ISIS就是如此。
此時的宗教更像是一份溫柔的慰藉,告訴教徒不要怕,不要怕,神一直都在,會庇佑你。那些端起槍,對準敘利亞、伊拉克和巴黎平民的ISIS恐怖分子,還有去年在昆明火車站的那些人——他們並非神的兒子,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跟著口號跟著人群走,他們沒有知覺,甚至可能並無信仰。
他們在口號描繪的烏托邦裡,陷入自我感動自我迷醉的意淫當中,極端又偏執。他們用自己短暫又荒謬的生命,來充當宗教毀滅者的劊子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224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