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人聽聞!國際體壇驚天醜聞!俄羅斯運動員全涉及服用禁藥,可能面臨全面禁止參與明年巴西奧運會!歐美幕後搞鬼?

張無忌| 2017-06-10| 檢舉

駭人聽聞!國際體壇醜聞驚爆!俄羅斯田徑運動員可能全面被禁參與國際競賽!

美歐勢力背後搞鬼?俄羅斯運動員被曝服用禁藥,或遭全面禁賽,無緣參與明年巴西奧運會!

但是根據國際田徑聯合會的記錄,涉及服用禁藥的並不只是俄羅斯運動員,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運動員也有違反禁藥記錄,為什麼單獨針對俄羅斯?這背後有什麼陰謀?

你能想像沒有體育強國俄羅斯參與的奧運會,會失去多少光彩嗎?

====================

俄運動員大規模涉藥 反興奮劑組織籲全面禁賽

國際田聯要求俄羅斯在本週之內提供解釋,同時國際田聯將討論對俄羅斯可能實施的制裁行動。

2015年11月10日

世界反興奮劑組織(WADA) 一個獨立調查委員會當地時間昨日(11月9日)表示,俄羅斯大量運動員多年來持續使用興奮劑,事件涉及俄羅斯政府機構和官員,建議禁止俄羅斯參加國際體育賽事。俄羅斯有官員表示,禁止俄運動員參賽是非法的,而國際田聯則說需要時間消化和理解報告內容。

去年12月,德國一部紀錄片披露了俄羅斯運動員使用禁藥的情況,這些運動員表示政府曾經幫助他們購買興奮劑,同時協助隱瞞興奮劑檢測結果。

今年8月,再有英國和德國媒體爆料,指從1萬2000多份涉及5000多名田徑運動員的興奮劑血檢報告中,發現有超過800名運動員涉嫌使用禁藥。這些血樣有問題的運動員有許多來自俄羅斯,報道甚至指俄羅斯有80%的獎牌都是被可疑運動員獲得。

WADA從去年開始委任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調查報告昨日出爐。

綜合外媒報道,獨立調查委員會在這份報告中指責俄羅斯「作弊文化根深蒂固」, 受報告牽連的包括運動員、教練員、訓練員、醫生,還有包括俄羅斯反興奮劑組織在內的一些國家機構,以及莫斯科一個得到官方認可的實驗室,該實驗室曾負責 2014年索契冬季奧運會的興奮劑檢測工作。

報告稱,在週六上午WADA一個檢查團到達這個實驗室前,該實驗室銷毀了1417個血樣。

實驗室人員透露,聯邦安全局特工曾竊聽辦公室,甚至在索契冬奧期間,冒充工程人員潛入實驗室,損害實驗室獨立自主。

另外,報告指俄羅斯反禁藥機構有時會預先通知選手何時測試,選手還可以持假身分出國,以避過藥檢。俄羅斯甚至設立秘密實驗室,預先篩查選手血液和尿液樣本,並銷毀不合格的樣本。

但俄羅斯體育部長穆特科(Vitaly Mutko)表示,沒有證據能夠支持針對俄羅斯田聯的指控,還稱血樣被銷毀是根據WADA的指示做的。

而WADA的報告則指,在針對包括俄羅斯體育官員在內的調查工作期間,俄羅斯體育部「完全沒有作為」。穆特科否認有做錯,但調查委員會主席龐德(Dick Pound)表示,如果穆特科知道涉藥事件,就是同謀。

穆特科是國際足協執委,帶領俄羅斯成功獲得2018年世界盃主辦權。他在競選期間曾經指責英格蘭足球界很腐敗。

國際田聯(IAAF)主席科爾(Sebastian Coe)表示,對事件涉及規模之大感到意外。幾天前,IAAF前主席迪亞克因為涉嫌腐敗被提起訴訟,他被指涉嫌在2011年收取黑錢,以推遲對沒有通過藥檢的俄羅斯運動員進行處罰。

科爾要求俄羅斯在本週之內提供解釋,同時國際田聯將討論對俄羅斯可能實

施的制裁行動。

WADA的數據顯示,俄羅斯2013年的興奮劑違規情況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多:共計225人次,佔全球所有違規行為的12%,約20%的俄羅斯違規情況涉及田徑運動員。

調查委員會建議,應該禁止俄羅斯在2016年參加比賽。「實際上我們希望俄羅斯方面能夠自願(禁賽),這樣他們可以及時進行補救工作,確保所有俄羅斯運動員都在新的制度下比賽。」

不過,俄羅斯國家杜馬外交關係委員會副主席茹羅娃(Svetlana Zhurova)表示,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參賽是「非法的」。

調查委員會指,已經將大量數據和趨於證明犯罪行為的信息交給國際刑警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則表示,將會協調進行一個全球調查,對象是那些涉嫌貪腐和使用禁藥的田徑界人士。

報告發布的前幾天,俄羅斯運動員協會對5名運動員宣布禁賽,其中包括著名長跑運動員科諾瓦洛娃(Maria Konovalova)。

俄羅斯運動員的違規行為,被指「實際上破壞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在該屆奧運會的田徑賽事上,俄羅斯贏得了17面獎牌,其中有8枚是金牌,位居田徑獎牌榜第二名,僅次於美國。

龐德表示,情況「比想像得還要差」,俄羅斯和國外運動員的比賽成績都受到了影響。「這可能是蘇聯政體的殘餘,必須馬上停止,重新開始。」

他還說,希望俄羅斯方面會藉此機會淘汰舊制,改變做事的方式。如果俄羅斯實施改革,「我希望他們能夠參加里約奧運會」。

調查委員會無權禁止俄羅斯參加比賽,只有國際田聯能夠作此決定。

==============================

傳1/3世界級體育比賽得獎者服禁藥

根據英國媒體取得的資料,2001年到2012年期間,在奧運及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國際級比賽奪牌的選手,1/3都有服用禁藥重嫌,但都未被取消獎牌或被處分。

世界反禁藥組織(World Anti-Doping Agency)官員對此表示震驚,並表明將要追查。

根據「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取得外洩的國際田徑聯合會5000名運動員1萬2000個血液樣本的檢查報告結果,再聘請世界知名的反禁藥專家派瑞索托(Robin Parisotto)及艾申頓(Michael Ashenden)檢視資料,發現有令人震驚的服用禁藥作弊內幕。

2位專家的報告指出,2001年到2012年期間,在奧運及世界田徑錦標賽等國際級比賽奪牌的選手,146位得獎者(含55名金牌得主)中1/3的運動員的血液檢測都有問題。

報告並指出,800多名運動員中,在檔案中每7人就有1人的血液檢測結果顯示,運動員非常有可能服用禁藥。

在部分決賽比賽中,幾乎得牌的前3名選手都有服用禁藥重嫌,而各國的選手中,以俄羅斯用禁藥的人數最高,幾乎8成以上俄羅斯的得牌選手都有問題。

派瑞索托說,他從未見過這麼嚴重血液檢測結果超過正常範圍,但是這些有問題

的運動員卻都沒有受到處分,這已經嚴重危害國際田徑聯合會的信譽。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指出,雖然調查結果不能做為選手使用禁藥的證據,但這項爆炸性的報告內容已讓外界高度質疑國際田徑聯合會打擊選手用禁藥的決心。

主席芮迪(Craig Reedie)表示,他對媒體爆料的內容感到非常憂慮,「這些指控將會撼動全球體壇非禁藥的清譽」

==========================

奪牌即享名利 不藥很難

贊助商與賽事主辦單位在運動明星身上投資大量心血,若這些超級巨星遭抓包與藥物扯上邊,廠商注入的龐大投資將付諸流水。在追求名利財富的心理下,禁藥恐將成為難以根除之惡。

英國《星期泰晤士報》(Sunday Times)與「德國第一電視台」(ARD/WDR)報導,根據2001至2012年間取得的5,000多名運動員共1萬2,359份驗血結果,在奧運及 世田賽等國際大賽與耐力相關項目奪牌的選手,多達三分之一有服用禁藥重嫌,其中包含55名金牌得主,但都未被取消獎牌或受處分。

奪牌非「藥」不可 已成公開祕密

在部分決賽,幾乎奪牌的選手都有服藥之嫌,而各國的選手中,以俄羅斯用禁藥的人數最高,多達415份樣本呈現異常,幾乎八成以上俄國得牌選手都有問題,肯亞長跑好手們也遭到異樣眼光看待。

消息一出,全球體壇為之震撼,儘管國際田總事後質疑、批判這項未經證實的揭密報導,但普遍的反應卻是失望但不驚訝。

一般公認,田徑與自由車屬於最「藥命」的體育項目。以前者而言,即使不談遠的如1988年漢城奧運加拿大「黑豹」班強生(Ben Johnson)的醜聞,近幾年美國男女短跑名將蓋特林(Justin Gatlin)、蓋伊(Tyson Gay)、蒙哥馬利(Tim Montgomery)、瓊絲(Marion Jones)掀起的濤天巨浪,也足以使美國的短跑王國形象蒙羞。

濫用禁藥 皆因金錢誘惑

若不以個人而以國家論,共產國家用藥最猛,尤其德國統一前的東德硬是「藥」得,傾國家之力餵食運動員類固醇,1964至1988年間,人口不到1,700萬的東德單單在夏季奧運就拿下454面獎牌。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國族榮耀是禁藥猖獗的頭號因素。

近20多年來,禁藥的濫用回歸人類最原始的慾望─金錢誘惑。

2003年,美國歷來最嚴重的禁藥醜聞案曝光,舊金山灣區合作實驗室(BALCO)被發現是萬惡淵藪,薪資水準在職業運動數一數二的美國職棒大聯盟 (MLB)淪為用藥氾濫的另一個重災區,從此有如潘朵拉的盒子遭打開,「A-Rod」羅德里格茲(Alex Rodriguez)、曼尼(Manny Ramirez)等眾多巨砲原來都是藥罐子,邦茲(Barry Bonds)創下大聯盟有史以來最多762支全壘打,更是一定會在數字後面加註記號,以示存疑。

創立BALCO的康提(Victor Conte)直指這次田徑界遭掀底的問題核心:全球反禁藥主其事者對於抓藥蟲,其實興趣缺缺。他說:「因為會有利益衝突。這些檢測對商業運作並非好事。」

贊助商與賽事主辦單位在著名運動員身上投資多少心血?以男子100、200公尺世界紀錄保持人波特(Usain Bolt)為例,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這位世界上最快的男人,2014年總收入2,320萬美元,其中高達2,300萬為贊助所得,比賽 酬勞根本無足輕重。假使類似的超級巨星遭抓包與藥物扯上邊,廠商注入的龐大投資將付諸流水。

在追求卓越紀錄等於追求名利財富的心理下,禁藥恐將成為難以根除之惡。距離2016年里約奧運僅剩一年之際,如何建立更全面、更深入的藥檢制度,不讓生長激素和類固醇取代努力與汗水,將是全球體壇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7113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