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2日,習大大從西雅圖開啟他對美國的首次國事訪問。這將是當今世界兩個最具影響力的大國,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對話,前無古人,後啟來者,不僅對兩國的發展影響重大,對世界的發展也將產生較大影響。一次時間長、行程緊密訪問。十八大以來,習大大對多個國家進行了國事訪問,足跡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五個大洲。無論風雪漫天還是烈日炎炎,無論在廣袤大國還是海上島國,都留下他豪邁自信的堅實腳步、和平合作的睿智話語、友愛親和的燦爛笑容。每到一處他都與當地人民近距離接觸,播下和平友誼的種子。就連「習大大」這一暱稱也紅火在海外。「習大大」這一暱稱表達了中外人民對習近平主席的敬仰和認同,更有將他視為家人、親人的真誠情感。
一、外國政要心中的習大大
(一)美國:堅強、穩重、自信、有決斷力
「我與習近平主席有過多次交談,他是一個很有決斷力的人,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我認為他是最傑出的中國領導人之一。」——2015年9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說。
「他(習近平)僅用了一年半、兩年就在中國擁有了這樣的影響力,這給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12月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華盛頓出席一個商界圓桌會議時表示。
「我雖只同習近平主席見過幾次面,但我對他的堅定意志和勇氣印象深刻。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已提出一系列改革舉措,雖然實施這些舉措不會一帆風順,但我相信他有克服這些困難並領導中國向前發展的堅強意志和能力。」——2013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訪華期間評價習近平。
「他非常熱情,非常開放,充滿智慧,我們把他當作一個好朋友。」「過了幾乎30年,習副主席對當年訪問的情況仍然記憶猶新,這說明他是個念舊且非常重情誼的人,我們對他的到來感到很興奮。」——2012年,美國衣阿華州州長布蘭斯塔德接受香港《大公報》專訪回憶27年前習近平首次訪美。
「習近平是繼鄧小平之後最具轉型色彩的中國領導人,風格穩重自信,促進中國在競爭高度激烈的國際市場環境中取得成功,獲得全球思想領袖的廣泛關注。」「習近平在其執政期間,將成為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全球領袖。」——美國前駐華大使洪博培。
(二)俄羅斯:親切、樸實、樂觀
「習近平待人親切、自然、樸實,同時又非常尊重對方」。「習近平懂得如何培養人才和如何用人,也善於學習他國長處,鼓勵青年人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和尖端技術。我聽過他很多演講和論述,他是一個很有天分、非常務實的人。這一點在當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尤為重要。」——2013年3月,俄共主席久加諾夫回憶2010年與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的兩次見面。
「人們都想接近他,都想和他交談」。「我認為,習近平的精神和性格與我們同樣喜歡錶達形象生動、積極樂觀、喜歡微笑的普京總統的性格相契。他們幾乎同齡,普京比習近平大一歲,兩人一定會找到共同興趣。」——2010年3月,身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了正式訪問,俄中友協主席、俄科學院遠東所所長、著名漢學家季塔連科院士評價習近平。
「毫無疑問,受父母的薰陶,他非常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也非常了解俄羅斯的歷史和現狀。」——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嘉麗娜·庫里科娃回憶第一次在2010年俄羅斯「漢語年」開幕式上見到習近平。
(三)法國:積極創新改革
「習近平主席執政以來的亮點包括反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等。習主席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個積極的、能夠動員相關地區人民而且具有創新性的時代戰略」。——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2015年7月接受新華網專訪。
「習近平主席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最高領導崗位的,他了解民意,知道社會期待什麼。他選擇的國家戰略目標非常清晰,全面深化改革符合中國實際。」——法國參議院副議長、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說。
(四)荷蘭:視野開闊高瞻遠矚
「中國選擇了一位優秀領導人!只有習近平主席這樣的優秀領導人,才能治理好這麼大一個國家,成功解決好國內外各種問題。」「習近平主席視野開闊,高瞻遠矚,同時又十分熟悉具體情況。」「習近平主席是一個讓人想同他打交道、同他合作的人。我非常期待習近平主席對我們國家的訪問。」——荷蘭首相呂特由衷地感嘆道。
(五)巴基斯坦:遠見卓識富有哲思
「習近平主席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領導人,而且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制定者。習主席的執政和治國理念很有深度,而且富有哲學思想。習主席是一位具有全球視野的領導人,世界上需要更多像習主席這樣富有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能夠動員和感召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領導人。他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很好的力證」——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2015年7月接受新華網專訪。
(六)澳大利亞:轉型升級成績斐然
「習近平主席帶領中國政府制定了清晰的計劃來應對各種挑戰,其中最為艱巨的當屬中國經濟發展的轉型與升級。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正通過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完成轉型,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已經非常傲人。」——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2015年7月接受新華網專訪。
(七)德國:文化自信
「2012年5月,我與習先生相識於北京。半年後的2012年11月,習先生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觀察他任職後的兩年,我更深刻地認識到,過去40年,中國高層政治家的利益關切和視角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又堅持了中國在內政外交上的傳統」。「習近平主席對儒家思想的闡釋,顯示出中國日益增強的文化自信。在中國這樣規模的大國,國家的凝聚力至關重要。」——2014年12月3日,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所寫書評。
(八)新加坡:「曼德拉」級別的人物
「他有分量,我相信他會獲得黨的支持」。「『曼德拉級別』的人物。」——2013年8月6日,「新加坡國父」、首任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發布新書《李光耀觀天下》,提到在2007年底與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習近平會面時,他表示習近平寬闊的胸襟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九)韓國:溫和圓融意志堅強
「相當溫和、圓融。他是對中國的發展具有非常強烈意志的一個人。我也讀過介紹習近平主席的文章,覺得跟我對他的印象有很多都是吻合的。還有,我也在很年輕的時候,在父母被槍殺等天翻地覆的變化中,經歷了非常痛苦和艱難的時期。我從介紹習主席的文章中讀到,他也經歷了父親受到影響等各種政治變動,也受了不少苦。所以,我覺得我跟習主席之間,也應該有不少相通的地方。」——2013年6月27日,朴槿惠接受中央電視台專訪時說。
「在那次採訪中,習近平介紹了他2005年訪韓的故事,還悉數講出當年曾見過的韓國友人的名字。這樣的記憶力不得不令我感嘆。通過採訪,我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對加強兩國關係的信心,也體會到中國領導人的氣魄。」——韓國《東亞日報》編輯局副局長河宗大張世政回憶2009年習近平訪韓前接受聯合採訪。
(十)南非:隨和友善謙虛睿智
「習近平隨和友善,是一位謙虛而又意志堅定的領導人,作為一位睿智的政治家,真正代表著全體中國人民的意願。」——2013年3月,習近平對南非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在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南非國民議會議長西蘇魯、總統府部長柯林斯·沙巴納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
(十一)日本:溫文爾雅有條不紊長者風範值得信賴
「習總書記給人以溫文爾雅的印象,頗具長者之風。我特別注意到,他肯於耐心地聽取對方的見解,不會一味地固執己見,在陳述自己的主張時思路清晰,有條不紊,而且能夠從多方面考慮對方的感受。有的時候,他的臉上也會浮現出嚴厲的表情,但這是一個人感情的自然流露。事後,他也會很快地和緩下來。我認為習近平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政治家,是一個可以坦誠相對的政治家。還有,我發現習近平並沒有因為地位的不斷上升而變得自高自大起來,他從來不端架子,一貫沉著穩重,給我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2013年2月,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阿津男在接受《日本新華僑報》採訪時,談到與習近平的四次見面。
二、外國媒體上的習大大
(一)喜歡引經用典
習近平經常引用一些中國哲學家的名言讓語言變得活潑。比如,在論述中國年輕人的發展時,他說,「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在向北京大學的教授和學生髮表講話時,習近平引用了至少40句中國古代哲學家的名言。沒有人比某位中國古代哲學家說得更好。——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二)是一名真正的共產主義信仰者
習是一名真正的信仰者--不過只信仰共產主義。實際上,對於有的官員「燒香拜佛」、遇事「問計於神」、「稀里糊塗當官」、「嚮往西方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前途命運喪失信心」和「在涉及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原則性問題的政治挑釁面前態度曖昧」,這位中國國家主席沒有客氣話。——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三)冷靜有控制力
雖然他說所有的私人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但他不抱怨。習近平的生活照片也顯示他是一個冷靜、有控制力,總體來說願意承擔國家主席重擔的人。——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四)為勝利而戰
習為勝利而戰。習近平具有競爭精神。在論述他希望中國成為一個創新國家時,習近平明顯對中國的二等地位不滿意。他說:「我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五)表里如一
習近平通過他的言行倡導的理念和價值觀具有不同尋常的一致性。例如,品行、美德和對人民負責成為他闡述中國官員必要素質的一貫主題。他努力精簡會議活動,了解人民的需求並確保對黨的官員進行恰當的監督,這些也是習近平長期擔任中國共產黨官員的特徵。——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六)雷鋒猶存
沒有一個中國高官的傳記會忽略以歌頌共產主義模範公民雷鋒的超人職業道德和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來向他表示敬意的機會。習近平也不例外。文革時期,十幾歲的習近平到陝西省一個小村子裡插隊。他能挑著裝了近100公斤麥子的擔子走5公里山路。他把獎勵給知青先進人物的一輛帶斗的三輪摩托車換成手扶拖拉機和磨面機、揚場機、抽水機等農用工具給鄉親們用。——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七)像學者一樣喜愛讀書
習近平說讀書是他最喜歡的消遣方式之一,實際上是他有時間進行的唯一消遣。而且他顯然熱衷於俄羅斯文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能一口氣說出十多個最喜歡的俄羅斯作家,包括果戈理。在習近平努力清除中國官僚中的腐敗時,果戈理的作品肯定讓他產生了共鳴。在文革到農村插隊時,習近平放羊時在黃土高坡上看書,晚上在煤油燈下苦讀,在村民的記憶中,習近平經常邊吃飯邊看「磚頭一樣厚的書」。——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八)有個「中國夢」
習近平的「中國夢」看起來很可能成為他任期內的決定因素之一。它代表愛國主義、創新和團結一致。他說:「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對他來說,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都要為實現「中國夢」作貢獻。他說:「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關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幾個有趣事實》
(九)非常低調
「他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一樣,免去了不必要的盛大儀式,乘坐廂式客車,沒有大量隨從,步行穿過街道的十字路口。他享受著普通的樂趣,比如踢足球。」——《華盛頓郵報》評價習近平廣東考察
(十)反腐倡廉帶來新氣象
「當習近平微笑著一一介紹他的同事並開始致辭時,苦等兩小時的記者發現,新氣象明顯地出現了」。——新加坡《聯合早報》
「習近平15日的講話表明,中共新一代領導人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他表示,『我們自豪而不自滿,決不會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並藉機」警醒「全黨,『新形勢下,中共面臨諸多挑戰』。並將『貪污腐敗』排在了這些問題之首。這凸顯未來中共將加大反腐力度」。——法國《歐洲時報》。
(十一)積極尋求國際合作
「面對中國的飛速發展,西方產生不理智的恐華情緒。習近平可以抓住機會,向世界展示中國和平崛起的良好意願,尋求合作與包容,打消西方疑慮。他還指出,不管習近平首次出訪的路線是什麼,中國都會儘可能的支持國際合作--而不是分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文苑主任、中歐論壇創始人法國人高大偉(戴維·戈塞的中文名)撰寫的《習近平的長征:消除西方恐華情緒》一文中的話。
「中國正在尋求促進和俄羅斯的友好關係,而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很明顯,中國領導人訪問首站的選擇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和其他國家相比,俄羅斯是相對穩妥的選擇。而習近平訪問俄時機好的不能再好」。——《俄羅斯頭條新聞》
(十二)展示大國的責任心
「當前世界上一些國家仍然奉行貿易保護主義。習主席建議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這樣各經濟體都能在國際貿易中受益。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市場大國,在帶動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中一直發揮積極作用。中國希望用自己多年來改革開放積累的經驗,幫助一些貧窮落後國家從完善基礎設施開始,逐步發展經濟,使地區經濟能夠共同進步」。——泰國《亞洲日報》
(十三)比歐巴馬更高效的領導人
「習近平是比歐巴馬更高效的領導人。短短兩年時間,可以說習近平就做成了遠比歐巴馬6年任期更多的事。歐巴馬2009年以來的主要政績僅限於醫療改革,而習近平的政績包括了反腐、戶籍改革、司法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等等,幾乎涵蓋中國所有重要領域」。——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014年12月11日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