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據網友拍攝的照片顯示,中國殲-20隱形戰鬥機的最新一架原型機在2015年9月18日進行了首次試飛,據在場的目擊者稱,殲-20的機身呈現出細膩光滑、鏡面可鑑如同豪華轎車般的表面,這種表面工藝不但在中國國產戰機上是見所未見,在全球戰機中也是首屈一指的。這說明成飛的製造工藝和隱身塗層敷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和造詣,但最讓媒體關注的是,這架編號為2016的殲-20戰鬥機幾個細節變化,其中該戰機的DSI進氣道鼓包顏色由深變淺更是處處玄機,外國媒體為什麼對殲-20戰鬥機的這個小變化感興趣呢?讓我們看下去。
【鷹眼圖說軍事 尖端神器欄目第183期】外國媒體認為,在深灰色的隱身塗料遮掩下,殲-20戰鬥機的機身上鉚釘、開口和邊緣完全看不到。對圖像經過一番複雜的處理,才隱約出現了幾條隱約可見的邊縫。即使與隱身技術的王者B-2相比,殲-20也不遑多讓,甚至還略勝一籌,這些特性顯示殲-20戰鬥機的表面工藝水平絕不亞於美國。最新一架殲-20戰鬥機的DSI進氣道鼓包很可能使用了柔性蒙皮技術,而這項技術似乎已經使用到殲-20戰鬥機的的幾個重要部位。
所謂柔性蒙皮,是一種由彈性膠膜和高彈纖維復合而成的高級航空器製造材料,彈性膠膜作為基體材料,是由橡膠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厚度和彈性的膜狀結構,而所謂高彈纖維作為增強材料,由經向纖維和緯向纖維交叉排布,構成網狀結構,並嵌入彈性膠膜的內部,高彈纖維可以隨彈性膠膜一起變形。柔性蒙皮在變形最大時可以達到自適應鼓包進氣道的最高型面,使進氣道的鼓包型面能夠在一定範圍內反覆改變形狀,從而調節進氣道的喉道面積,解決了常規鼓包進氣道型面不可調節的問題。
說白了,就是通過柔性蒙皮技術可以讓殲-20戰鬥機的機體自己改變形狀,來進行進氣的自我調節,怎麼樣?是不是聽起來很科幻,其實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殲-20戰鬥機的多個重要部位上,在殲-20戰鬥機的各個控制面進行偏轉測試,可明顯的看見作動筒大幅擴張的部位有一層包套結構,這就是傳說中的「柔性蒙皮」,「柔性蒙皮」還是種可增強飛機隱形性能的新技術,用於覆蓋飛機各個活動部位如方向舵、襟副翼等的接縫處的縫隙。它如同給殲-20穿上了一件彈力緊身衣,飛機的表面可以改變形狀來適應需要,並掩蓋住可能造成雷達回波的細小縫隙。
雖然柔性蒙皮技術最早是由美國發明的,但目前只有中國的殲-20和美國的F-35戰鬥機使用這項技術,但在進氣道鼓包上使用柔性蒙皮技術的國家目前只有中國,美國計劃在其下一代戰鬥機上廣泛使用該技術,但中國似乎已經走在了前面。
據悉,從2002年開始,中航工業製造所以蒙皮拉形技術為突破口,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柔性多點模具蒙皮拉形研究、數字化蒙皮切割測量技術研究,研製了柔性多點模具、柔性多點支撐工裝以及鏡像銑切系統。我國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柔性蒙皮技術大國。
鷹眼圖說軍事,用圖說軍事的微信自媒體,認認真真做軍事原創,我們讓事實說話,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tsjunshi81(長按可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60976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