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拜是有錢人的世界
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城市。20世紀50年代,它還是阿拉伯灣一個樸素的海濱小鎮,到了90年代以後,杜拜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鱗次櫛比的摩 天大樓在霍爾河畔奇蹟般地崛起,讓人以為自己仿佛到了紐約。 像其它中東城市一樣,杜拜因石油而富庶。但對一個雄心勃勃想在新世紀大展身手的新興城市來說,石油當然不是全部。它打開了大門,大力發展旅遊業。由於擁有 高素質的環境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因為80%的人口是外國人的緣故),到杜拜的旅遊者以模特、藝術家、商人等高收入階層居多。在杜拜王儲的提議之下,知名 企業家al-maktoum 投資興建了美侖美奐的burj al-arab酒店。
酒店的豪華程度令人嘆為觀止,評論家們都不知道 該給它定為幾星:是五星,六星,還是七星?酒店建在海濱的一個人工島上,是一個帆船形的塔狀建築,一共有56層,321米高,由英國設計師 w.s.atkins設計。它正對著jumeirah beach酒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棒的酒店),以202套複式客房、200米高的可以俯瞰杜拜全城的餐廳以及世界上最高的中庭,成為後者最強勁的對手。 到過這裡之後, 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金碧輝煌。它的中庭是金燦燦的,它的最豪華的780平方米的總統套房也是金燦燦的。客房面積從170平方米到780平方米不等,最 低房價也要900美元,最高的總統套房則要18000美元。總統套房在第25層,家具是鍍金的,設有一個電影院,兩間臥室,兩間起居室,一個餐廳,出入有 專用電梯。已故頂級時裝設計師範思哲曾對它讚不絕口。
杜拜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第二大城市,和上海在中國的地位類似。 關於這個遙遠的中東國家 知道的並不多:只是隱約知道這是一個極度奢侈的國家,這裡種植每一棵樹的代價都要在3000美元以上。這裡有數個世界上最貴的酒店,這裡有世界上最貴族化 的運動,這裡的水比油更有價值。奔馳在這裡當警車用,金飾是女人體重的一部分。同時這裡又是一個處於世界戰爭颱風眼的國家,它身處中東要地,但是兩伊戰 爭、海灣戰爭、「9 11」等名詞都和它絕緣。 這裡有蒙著頭紗的女人和穿白袍戴小帽的男人,有奢侈的屋牆、冶艷的民俗工藝品和宏偉的清真寺,在棗椰樹的婆娑身影中,處處洋溢著醉人的異國情調。這裡有 1.75英里、世界最長的蛋糕,有世界上最大的購物袋,還有耗資30億美元、在建的世界第八大奇蹟——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屆時,這座設計得類似大棕櫚樹 的島嶼從月球上也可看得到。
關於杜拜這個城市,有人說它是一個用錢砌出來的城市,五十多年前還是一座窮漁村,1966年發現石油, 從此暴發起來,一眨眼建起一個大都會。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在霍爾河畔奇蹟般地崛起,讓人以為置身紐約。 人到杜拜,最大的「文化」震撼不在與中東風情與西方品味的結合,而是酒店的豪華精美的程度。最為奢華的伯瓷酒店更是讓人感到超出自己以往關於奢侈的全部想 象。
像其他中東城市一樣,杜拜因石油而富庶。但對一個雄心勃勃想在新世紀大展身手的新興城市來說,石油當然不能是全部。它打開了國 門,大力發展旅遊業。由於擁有高質量的環境以及豐富多彩的文化(因為80%的人口是外國人的緣故),到杜拜的旅遊者以模特、藝術家、商人等高收入階層居 多。在杜拜王儲的提議之下,當地知名企業家al-maktoum投資興建了美輪美奐的伯瓷burj al-arab酒店(又稱阿拉伯塔)。 濃烈的伊斯蘭風格和極盡奢華的裝飾在伯瓷發揮到了極致。難以想像除了像在阿聯這樣的阿拉伯國家,還有誰會去設計這樣的東西。
伯瓷 是世界上惟一的建築高度最高的七星級酒店(因為飯店設備實在太過高級,遠遠超過五星的標準,只好破例稱它做七星級),開業於1999年12月,共有高級客 房202間,建立在離海岸線280米處的人工島jumeirah beach resort上。伯瓷糅合了最新的建築及工程科技,迷人的景致及造型,使它看上去仿佛和天空融為一體。伯瓷的工程花了5年的時間,2年半時間在阿拉伯海填 出人造島,2年半時間用在建築本身,使用了9000噸鋼鐵,並把250根基建樁柱打在40米深海下。飯店由英國設計師w.s. atkins設計,外觀如同一張鼓滿了風的帆,一共有56層、321米高,是全球最高的飯店,比法國艾菲爾鐵塔還高上一截。
伯瓷是 阿拉伯人奢侈的象徵,亦是杜拜的新標誌。走進這個世界上最高的酒店就似走進了阿拉丁的洞穴,豪華的佐證非筆墨可言喻,從帶 走進海鮮餐館的小型潛艇,到每個房間的17個電話筒,再到用作機場巴士的8輛勞斯萊斯都可略見些許。 甚至可以要求直升機接送,在15分鐘的航程里,率先從高空鳥瞰杜拜的市容,欣賞壯麗的景觀後,才徐徐降落在28樓的直升機坪
酒店光裝飾就用了27噸黃金.
假定你是初到杜拜,你會被他世界人平易近大連合、四海以內皆兄弟的***景象形象所打動。摩登的購物中間內冷冷清清的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有各類膚 色,從白到黑。人們操著各類希奇古怪的語種。穿戴各色各樣的服裝,從弔帶裙到沙麗,到從頭到腳蒙著黑布的穆斯林。並且人們的承受能力仿佛都很是強,你穿低 胸弔帶裙不會有穆斯林來求全譴責你,你從頭蒙倒腳,也不會有人看著希罕。這邊擺滿了聖誕裝潢,飄蕩著聖誕音樂弄促銷。何處有穆斯林隨地朝著麥加標的目標三 跪九叩。這一切都產生在統一時候統一屋檐下。我沒看見過甚麼處所比這裡更***的生活著更多的極端不合種類的人群。
可是,當你在這裡煳口一段時候後你就會發現這裡的***是因為每個人都固守本身的本分(有的是不得已,後面詮釋),對本身的近況十分知足,貧民對富人的富本身的窮不感覺不公允,所以巨匠問心無愧一派和藹。實際上每個人心裡都清晰,這裡的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我們先來看看杜拜都住著些甚麼人。杜拜在六十年代仍是一個海邊小漁村。人丁不多,沒幾間像樣的房子。發現石油今後杜拜的經濟成長突飛大進,因而引進了大量 勞工和專家。石油的成長帶動了其他行業的成長,因而人丁也爆炸性增加。但他們都不是移平易近,全數是帶工作簽證來的,也就是說,不克不及乾了趕快回家往, 這裡不養閒人。
杜拜的勞工首要來自印度、巴基斯坦。乾的工作以苦力為主。杜拜的高樓大廈、高速公路是由他們的汗水澆灌的。酒店裡做潔凈工作的根基都是他們。最早的一批工 人有的靠後來做本國人生意富了起來,後來也來了許多印度生意人,還有少部門在西方受太高檔教育的印、巴人做專業工種。大部門印、巴人收進低但比在家裡收進 多兩到三倍。他們是杜拜居平易近的最大一部門。家務工作首要由菲律賓人來做,沒有菲傭已經是杜拜居平易近沒法想像的工作,給本地居平易近供給舒適舒暢的煳口,但他們本身卻煳口在社會最底層。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