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中美原先約定在9月舉行經貿磋商可能會取消。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再次展示了所謂「極限施壓」的伎倆,從宣布加征新的關稅,到把中國列入所謂「匯率操縱國」,特朗普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究竟對美國造成了哪些傷害?他的這些所謂施壓手段,真的會有效嗎?

當地時間8月9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回答記者提問。特朗普表示,我們正在和中國對話,但我們還沒有準備好達成協議。特朗普還說,美方不會和華為做生意,除非美中談妥貿易協議,甚至 9 月的經貿磋商取消也沒有關係。當天,特朗普的言論一經發布,立即引發了美國金融市場的擔憂。道瓊斯指數當天應聲下跌200多點,英特爾、AMD、高通等美國晶片企業的股票也紛紛下跌。眼看形勢緊急,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趕緊出來「滅火」,表示美國仍計劃與中國舉行新一輪貿易談判。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也強調說,仍然有機會通過談判解決貿易問題。

8月10號,央視《新聞聯播》援引中國商務部的表態說,美國的極限施壓不會成功。中國商務部條法司司長王賀軍表示:中國絕不接受別國的高壓和恫嚇,面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和極限施壓,中國絕不會在原則問題上做出妥協。王賀軍強調,希望美方放棄零和思維和「極限施壓」的套路,以兩國元首會晤共識為根本指引,坦誠面對分歧,始終堅持相互尊重 平等互利的原則,努力管控分歧,在事關中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謹言慎行,多採取建設性行動,為中美經貿關係回歸正常軌道創造良好條件。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美國農民又一次成為受害群體。繼續信任特朗普,還是失去中國市場?這是美國農民正在思考的一道選擇題。2017年9月到2018年5月,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豆總量為2770萬噸,如今,這一數字同比下降了70%以上。去年8月和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分兩次向美國農民提供了總計280億美元的補貼。但美國農民和農業組織卻並不買帳。對此,美國農會聯合會副會長戴爾·摩爾強調,如果失去中國這樣一個最重要、最大的市場,這將是對我們的嚴重打擊,中國市場是我們花費了數十年才發展起來的。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做出戰略性調整:農產品進口結構發生顯著變化。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從巴西、東協、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進口的農產品數量保持快速增長,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數量則繼續回落。今年前4個月,中國自巴西進口大豆1549.6萬噸,同比增加46.8%;自阿根廷進口大豆215萬噸,同比增長達23倍。8月初,4431.6噸俄羅斯大豆抵達中國,包括大豆、小麥等糧食在內,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農作物同比增長5.4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8月5號,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所謂的「匯率操縱國」,國際社會普遍對此表示質疑。8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報告指出:中國並未「操縱匯率」,美方相關指責毫無根據、站不住腳。美國財政部前部長薩默斯也表示,其實是美國在干預外匯市場,以推動人民幣升值。德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家的經濟學家也都紛紛指出,美方指責中方通過貨幣貶值促進出口沒有證據。
有分析認為,美方將中國列入所謂「匯率操縱國」,意味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有進一步滑向金融領域的危險?美方的做法又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呢?對此,華中師範大學國際問題專家陳菲指出,雖然目前貿易戰還未演變為貨幣戰,但是很多國家非常擔心中美之間會不會走向這糟糕的一步。
因為歷史上,貿易爭端和貨幣爭端經常是相伴而行,特朗普的推特最近也經常說到匯率的問題,但是他的邏輯幾乎是沒有條理的,他讓美國財政部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然而就在第二天,又洋洋自得地在推特上寫道「來自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大量資金正在湧入美國」,並宣稱這是「一件美麗的事情」。事實上,美國的經濟學家已言明,當「巨額資金」湧入你的國家的時候你的貨幣會升值,而美元升值正是特朗普所抱怨的;同理假設確實大量資金流出中國,那人民幣將會大幅貶值,而不是所看到的這一點點的波動。

再者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不到中國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當美國給我們施加關稅壓力時,中國對歐洲 日本 東南亞的出口量都增加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樣一種壓力。相反的是,中國的反制會讓美國覺得痛苦,中國可以在其他地方購買大豆,中國人民幣一點點的微小波動也可能會導致美國股市暴跌。正如美國媒體說的,中國是溫和和謹慎的,還沒有主動去傷害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基礎,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沒有手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21269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