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發布《5G》報告,揭開打壓華為的真相!

baowen| 2019-06-08| 檢舉

隨著5G商用不斷加速,美國對於爭奪5G領先地位的焦慮感和緊迫感日益強烈。2019年4月3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創新委員會發布了《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THE 5G ECOSYSTEM: RISKS & OPPORTUNITIES FOR DoD》)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重點分析了5G發展歷程、目前全球競爭態勢以及5G技術對國防部的影響與挑戰,重點分析了中國在5G領域的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對國防安全的影響,並在頻譜政策、供應鏈和基礎設施安全等方面提出了等方面建議。

 白宮發布《5G》報告,揭開打壓華為的真相!

這份美國國防部發布的《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報告非常精彩,對於全球5G技術競爭作了詳細的描述,也赤裸裸地展示了美國要打壓華為的原因,認真閱讀了這份報告,對於報告中的內容做了一些歸納:壹主流5G技術有兩種,一種是毫米波(24~300GHz), 一種是Sub-6(3~6GHz),由於美國國防部在國內已經大量占用Sub-6,所以美國只能主推毫米波,但毫米波現階段成本高而且實用性低,部署難度大,導致全世界都傾向於用Sub-6,華為在Sub-6上擁有絕對優勢並已大量出貨,如果美國人堅持用毫米波則成本無法全球性分攤,更加難以普及,如果美國人現在追趕Sub-6則時間上完全沒有優勢,還會對已有的國防系統造成干擾,眼看5G這塊大肥肉吃不上,美國人跳腳罵娘。

貳在5G之前的幾代通訊技術更替過程中,對領導者國家都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市場競爭和安全影響。歐洲人抓住了2G,誕生了一代巨頭諾基亞和愛立信等公司,但美國人搶到了3G和4G的主導權,不但賺得盤滿缽滿,還催生了高通、蘋果、Google、FB、Netflix等一系列巨頭,所以在通訊技術上的引領,對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和國民收入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反之會導致產業的巨大損失和一系列企業的退出。叄這份報告里直接提到5G技術開發是「中國夢」願景和「中國製造2025」路線圖的重要組成部分,難怪美國在最新的貿易協議里突然增加了三條,其中一條是放棄《中國製造2025》戰略。我可去你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這種條件能接受嗎?肆日韓都非常清楚抓住5G這波潮流所帶來的巨大利益,所以嘴巴上說支持美國,但是行動上都已經走了Sub-6的技術路線,也就是跟中國是一道的,媽的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財源廣進。大多數欠已開發國家肯定會走成本更低的Sub-6路線,現在就是看歐洲往哪邊搖擺了,其實歐洲人心裡一百個不願意用毫米波。伍美國國防部的擔憂是,5G技術在實時戰爭中有很大的優勢,必然會大量引入到軍用設備當中,如果大量國家最終都部署了華為(或中興)的5G技術,美國國防部在海外的軍事行動將不得不連接到華為的通訊設備(在日韓的軍事設備也會受到同頻5G設備的干擾),華為的設備肯定不會為美國開通後門,這樣就會影響到美國在戰爭中的安全。陸如果5G產業最終被中國引領,加上中國的消費人口眾多,不但整個通訊產業鏈會向中國轉移,基於5G的新型平台(例如自動駕駛)可能也會被中國引領,5G這塊幾十萬億的大蛋糕美國就吃不到了。柒對美國國防部來說,更可怕的是一些過去長期合作的供應鏈可能在這個5G技術更替的過程中被淘汰,那美國的國防部會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一些國防產品中的通訊模塊只剩下中國的供應商。注意:這篇報告的最後,美國國防部直接建議通過貿易戰的方式來保障美國的利益,所以現在這個吃相就相當難看了,整天說什麼自由皿煮,公平公正,引領人類希望的燈塔國,跟高速路上搶人家翻了車的水果沒有區別。看完這份報告忽然理解為什麼中國這麼強硬了,我們5G基站都大量出貨了,5G手機都準備發布了,而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已經站在Sub-6這條路線上了,你他媽連頻段都沒有解決,你跟我吵個毛啊。有生之年如果一個新的通信技術被中國人引領,我們有機會開創出擁有類似蘋果、FB和Google那樣的IT盛世,全球財富向中國轉移,讓我們也過過已開發國家的日子,我他媽能把這種機會白白讓給你?

 白宮發布《5G》報告,揭開打壓華為的真相!

更多新聞任正非打臉特朗普:美國沒5G,他們偷我!5月27日,彭博社採訪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的視頻很火。採訪中,記者提到有人指責華為的成就是靠偷別人技術取得的,任正非淡定而頗具諷刺性地回應說:「那是我們偷美國明天的技術?美國都沒有做出來,我去哪兒偷美國的技術啊?他們偷我們的技術還差不多吧。」

 白宮發布《5G》報告,揭開打壓華為的真相!

誰在一直說華為偷別人據?美國精英很多人都說過。誰說得最狠?特朗普!所以,任正非這個回答,就是狠狠地打在包括特朗普在內的美國極右精英臉上。你們有嗎你就說別人偷你的?壓根你就沒有,你吹什麼?裝什麼大瓣蒜?這個打臉之所以狠,是因為美國現在真的是沒有5G技術,即使不用華為的5G,他也得用別人的,因為美國自己根本就沒有,美國已經被從5G的賽道上甩掉了。特朗普說決不能讓美國在5G競爭中落後,但現在美國連5G的技術都沒有。如果美國不用華為的技術,大概是要用韓國三星的技術。但相比華為的技術,三星的技術至少落後兩三年。 可能有人會問了,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竟然會落後?那既然美國都沒有5G技術,特朗普政府為啥還瘋狂打壓華為?現如今,美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確落後了,不但在5G技術上落後了,在量子通信技術上也落後了。所以,雖然美國在科技領域整體領先,但並不代表所有都領先。美國打壓華為,其核心目的是打擊中國,只是因為美國認為中國的科技進步挑戰到了美國的科技霸權,從而影響到了美國的全球霸權。特朗普政府認為,把華為打掉,中國向上飛升的科技排頭兵就沒有了,中國也就挑戰不了美國了。就像有的企業雖然規模也不小,但他們認為根本不必自己做晶片和作業系統,這樣的企業當然就不會在核心技術上挑戰美國,當然也就不會受到美國的專門打擊,受到美國打擊的企業一定是在科技上領先的企業,包括中興雖然有短板,那也是中國乃至世界優秀的科技公司,美國打壓他一是打壓華為的前奏,也是因為中興本身實力也是很強的。可能又會有人問,記得10年前我們在3G領域還落後的呀?怎麼僅僅用了10年,中國就在5G方面實現了領先呢?美國怎麼就落後了呢? 我們都知道,移動通信技術是出自美國軍隊,本身是軍事科技。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指最初的模擬、僅限語音的蜂窩電話標準,制定於上世紀80年代。1976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師馬丁·庫珀首先將無線電應用於行動電話。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了全球第一個移動蜂窩電話系統—先進行動電話系統。5年後,這套系統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並迅速在全美推廣,獲得了巨大成功。我國第一代通信技術從1987年開始,那個時候我們在西方面前完全是個小學生,沒有任何發言權,相關據極其匱乏,發展規模也小。1982年,1982年,歐洲郵電大會(CEPT)成立了一個新的標準化組織GSM(Group Special Mobile),其目的是制定歐洲900MHz數字TDMA蜂窩移動通信系統(GSM系統)技術規範,從而使歐洲的行動電話用戶能在歐洲境內自動漫遊。在技術發展過程中歐洲不斷推進標準化,1990年,GSM第一期規範確定,系統試運行。之後的兩年,隨著美國、日本等國相關係統標準的使用,GSM系統重新命名為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1993年,GSM系統已覆蓋泛歐及澳大利亞等地區,六十七個國家已成為GSM成員。1994年,CDMA系統開始商用。1995年,DCS1800開始推廣應用。 我國時候GSM系統的積極跟隨者,從1995年開始建設GSM網絡,到99年底已覆蓋全國31個省會城市、300多個地市,到2000年3月全國GSM用戶數已突破5000萬,並實現了與近60個國家的國際漫遊業務。我們都知道,我國人口雖多,但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手機電話費一直都是很貴的。貴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們不掌握核心技術,所以大量產品和技術都是購買歐美國家的,歐美國家的產品和技術都非常貴,這導致了我們在GSM時代投入成本非常高,這必然導致通信費極高。記得當時我們的長途話費還是一兩塊錢的時候,美國的長途話費只有人民幣一兩毛錢。二是我們國家當時的通信基礎設施投資很多都是要貸款來完成,我國當時的利率水平又很高,這又進一步提高了投資和運行成本。後來,通話費之所以便宜了,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三點:一是我國用戶規模攤低了成本;二是我國開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技術和設備;三是電信公司自有投資能力提升了,貨幣價格也逐漸下降了。 隨著我國移動通信用戶量的增加,隨著我國通信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們逐漸開始在研發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領域有了一席之地。雖然中國提出的TD-SCDMA弱於WCDMA和CDMA2000點,但我們依然將TD-SCDMA的三代移動通信拍照發給了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三代移動通信由於標準不同,技術上也有很大缺陷,依然無法滿足用戶高速度的上網需求,所以很快3G就開始向4G標準過度。早在2004年,中國就在標準化組織3GPP提出了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的後續演進技術TD-LTE,主導完成了相關技術標準。從2009年初開始,ITU在全世界範圍內徵集IMT-Advanced候選技術。歷時3年,中國的努力在2012年1月18日取得成果,國際電信聯盟在2012年無線電通信全會全體會議上,正式審議通過將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術規範確立為IMT-Advanced(俗稱「4G」)國際標準(802.16m標準來自美國),中國主導制定的TD-LTE-Advanced和FDD-LTE-Advance同時並列成為4G國際標準。這也就是說,到了4G的時候,中國在標準方面已經與美國在一個水平線上了。那麼,在4G的專利方面中國又是什麼情況呢?根據飛象網2018年初的報道,中國在4G領域的專利份額至少有四成。考慮到全球四大通信設備廠商已經沒有一家是美國公司(兩家中國公司),因此在4G的專利方面,中國顯然遠遠超過美國。 因此,我們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在制定4G標準方面已經和美國在一個級別上,而在後續發展方面,由於中國國內巨大的用戶市場驅動著中國企業的發展,中國總能用更加便宜的價格出售性能更好的設備,以及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中國在4G通信網絡發展階段,事實上已經領先全球。華為在市場份額上成為世界第一是在2011年,爾後即一騎絕塵,華為成為全球通信設備領導者的時間點與4G標準確立的時間點基本一致,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標準制定後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有多大。而中國標準制定的力量從哪裡來?從中國用戶基數大、市場規模大來。在國家層面,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國家足夠重視,最終在3G標準制定上占據了一席之地,然後又在4G拉平了與歐美的距離,4G後中國就實現超越。而在技術上超越西方方面,華為是沖在最前面的。華為的模式與其他企業不同,任正非從一開始就是拒絕資本參與的,他認為資本謀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決定了資本主導下的企業必然導致企業戰略上的短視,所以他從開始就拒絕資本,到現在也堅決拒絕資本,不給資本哪怕一絲一毫的介入空間。 與此同時,華為用其特有的模式把高級人才牢牢捆在華為體系中,這使得華為一直保持非常高的競爭力和進步的速度。與此同時,華為將不斷積累下來的資本進行科技再投入,不斷研發新技術。再加上任正非一直把建立核心通信網絡作為其企業研發戰略的核心,這使得華為在取得技術領先後,在核心網絡技術上一路狂奔。在重視研發投入以及把通信設備作為發展核心方面,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像華為那樣進行就投入,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像華為那樣具有前瞻性。在筆者看來,華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任正非團隊的戰略眼光以及整個華為的機制。哪怕現在華為的消費終端部門很賺錢,在任正非眼裡那依然是給核心網絡部門輸送彈藥的,核心依然是網絡技術。在任正非眼裡,消費終端部門就是賺錢的。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為什麼華為在5G領域能夠全球領先,華為在消費終端領域賺那麼多錢,最終的輸送到了基礎網絡技術的研發當中。美國為啥沒有5G?在筆者看來,核心有三點:一、美國的通信網絡企業在4G的競爭中失敗了。 其實,不僅僅是在4G上美國的企業競爭失敗了,在3G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開始走向了衰落。今天若非美國通信市場拒絕華為,思科還能存在嗎?美國通信網絡企業為何會失敗?價格高技術水平不夠高,當然就競爭不過了。像摩托羅拉在2G時代牛得一塌糊塗的企業,已經基本消失了。規模下去了,研發投入當然上不去,技術不落後才怪。二、資本的趨利性,使得美國資本大量流入投資回報更好的智能終端領域和其他網際網路應用層領域。如果大家注意,華爾街的資金都在哪裡?蘋果是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的它僅僅是智能終端企業,並不做通信網絡。而且,蘋果在資本市場的壓力下是不斷在應用層面投下巨資。再譬如,像亞馬遜、臉書、推特都獲得了巨量資源,但通信企業很難獲得。在資本趨利邏輯下,美國巨量的資本根本沒有向5G傾斜,又怎麼可能有好的研發? 三、美國的市場規模。當然,資本不向該領域投資也是因為該領域增長空間有限。國際市場,被以華為為首的企業給占領了,也就是高通還能勉強排在全球10大通信企業之中。而美國企業之所以在國際上退出競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的市場規模已經太小了,不足以能讓美國形成相關優勢。美國市場規模小,成本不夠低拿不到國際市場份額,於是也就得不到資本的青睞。美國沒有5G很正常,這是必然結果,特朗普要慢慢適應,慢慢接受!因為,哪怕美國努力,恐怕依然是徒勞的,追不上的!至於圍堵,那也是堵不住的,因為誰與技術為敵誰就會落後,美國也不例外!特朗普中計了!這是任正非渴望已久的一場決戰原來,現在的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場華為任正非渴盼已久的戰爭,目的就是希望華為潛伏多年的兵團,能夠全部浮出水面,全線出擊,向3000億美元一線目標高峰進發!!

 白宮發布《5G》報告,揭開打壓華為的真相!

特朗普邁入華為伏擊圈特朗普給華為在全世界做了個價值100億美元的免費廣告!特朗普幫助華為免除了1000億美元的供應商主動違約費用!業內資深人士、中興通信原高管江濤透露,這是一場任正非渴盼已久的戰爭!以下是江濤的披露:近一年多來我一直對他有一個越來越感到驚詫不已的判斷,他為今天這一場可稱為是曠世決戰已經作了太長時間的精心準備和巨大的投入,到今天華為是在急迫地期待這一場與美國的主力會戰。他現在絲毫不掩飾他所作的這一長期準備,就是所謂的「備胎計劃」或「B計劃」。事情的內在邏輯其實再簡單不過了。華為今天毫不掩飾它在15年前就開始著手這一計劃,並且宣稱就是未來幾十年不用備胎,也要堅持把備胎做下去。如果真的當備胎接近完善的時候,無論從商業的內在邏輯,還是華為以及海思的雄心來說,誰會相信其甘心讓備胎永遠放在保密櫃里而不用,卻永遠花費巨額資金去保持備胎與領先技術的可競爭性?如果真是放在保密櫃里,原因只有一個:不是作為備胎卻不用,而是還沒有真正成熟起來、還沒到起備胎作用的程度。晶片如果不進行長期的大量實際應用和磨練是不可能成熟的。我曾與華為海思晶片合作過,是近距離見證了華為海思晶片如何從數位電視領域的機頂盒起步,再次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突然殺入手機領域的。為此,華為自己也採用海思晶片做機頂盒業務,並且長期在美國和印度市場承受了該業務的不賺錢。但不賺錢也好過只開發不應用,至少可以彌補開發人員的成本和費用。當其晶片有能力起到備胎作用的時候,就是任正非硬要想把它鎖到保密櫃里,它也會自己忍不住跳出來的。請讀者冷靜下來仔細想想,曾經全殲美國通信產業主力軍團,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市占率,有18萬博士、碩士、本科精英,富可敵國、銷售額千億美元的華為,你真以為會與伊拉克一樣嗎?華為無論是系統設備還是手機都屬於產業鏈上的最終產品,晶片屬於其產業鏈上更上游的夥伴。一般情況下,華為不應該過多介入上游產業鏈,因為這樣屬於和上游產業鏈搶生意。華為的上游產業鏈過於龐大,如果一步一步去進行替代上游產業鏈的過程,與夥伴之間會產生嚴重的衝突,這個過程不可能順利進行。因此,如果從一般商業邏輯上來講,華為很難在正常經營環境中一步一步進行全面的晶片替代,從經濟上說也不划算。可是,中美之間存在著一個難以迴避的「修昔底德陷阱」問題。這一問題未來並不一定會導致軍事的戰爭,卻大機率會帶來一系列激烈的經濟貿易、科技等衝突。任正非正是提前看準了這一點,早就著手準備將這個本來對企業經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激烈動盪,變成一次重大的戰略機遇。特朗普誤入華為設下的伏擊圈去年中興事件發生時,我就明言不會讓中興陷入破產的境地。因為目前世界上核心通信企業只剩下4家,如果讓中興破產,事實上會讓相應市場份額大部分併入華為。美國能做出選擇的空間已經非常狹窄了。最後中興事件以一定屈辱的方式結束,給了特朗普和美國政府相應決策者一個極為錯誤的觀念,以為華為也同樣不堪一擊。但今天看來,中興之戰不過是承擔了一個誘敵深入的前哨戰功能而已。20年前,美國還是世界通信業的領導者,朗訊和摩托羅拉等是世界上最傑出的通信設備和手機提供商。但是短短十多年間,隨著中興華為的崛起,美國通信業已經全軍盡沒,所有通信設備廠商完全退出了競爭。只有新興的蘋果手機還在憑藉喬布斯的神力獨撐門面。不僅是美國,曾經在通信設備領域興旺過的英國(馬可尼)、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卡特)、以色列、韓國、日本等全都退出了競爭的行業。很多討論去年中興今年華為事件的人根本就想像不到,今天還有資格在這個領域「混」的國家只剩下三個:中國(華為、中興)、瑞典(愛立信)、芬蘭(諾基亞)。前不久有一個視頻在網上傳播,特朗普勢言美絕不能失去在5G領域的競爭,不能容許其他國家在這個領域超過美國。他根本就還沒明白,美國早就已經連參與競賽的企業都沒有了,還談什麼失不失去競爭的問題,美國是根本連參與競爭的資格都沒有。通信設備業已經高度集中到中國公司手裡,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居然膽敢以自己僅存的晶片和作業系統優勢來發起一場決戰性的行動。這明擺著是一種把自己最後一點老本全押上進行的賭命行為。今天的很多人難以想像美國晶片業的巨頭會遭遇破產消失的結局,就如同10年、20年前誰也無法想像通信業的領軍者朗訊和摩托羅拉會破產一樣。但對早已經適應了美國巨頭隕落的人,當聽到高通、博通甚至INTEL這樣的晶片巨頭破產倒閉時,不要感到有任何意外。區別只是,朗訊和摩托只是因為競爭不過而倒下,但高通、INTEL、博通等公司是被特朗普硬生生捆綁起來,送到華為早已設下的伏擊圈一個個成為待宰羔羊的。通信業的設備商是晶片商的甲方,晶片商是要靠設備商生存的。當設備商完全不具備晶片技術選擇能力時,可以店大欺客。但如果設備商擁有了晶片技術之後,客戶本來就為大,此時晶片一方還想用店大欺客那一套行事,無異於自己砸自己的門店。如何理解特朗普和任正非要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讀他曾經讀過的書,或他寫的書。理解特朗普不難,看他《交易的藝術》即可。而要理解任正非,你得看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毛澤東的《論持久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特朗普《交易的藝術》中說:「我喜歡好大喜功,因為我覺得這不是件困難的事情,既然人們總要思考點什麼,為什麼不往大的方面想呢?大多數人愛打小算盤,因為他們害怕成功,害怕做出決定,害怕取勝,這就使像我這樣的人占了很大的優勢」。以下是特朗普和任正非在各自詞典里的詞彙對比和區別。

 白宮發布《5G》報告,揭開打壓華為的真相!

這個詞彙表當然不一定完備,也不一定完全準確,但看過這個詞彙表就該明白,為什麼寫華為的書那麼多,卻沒有一本是真正沾邊和靠譜的。只不過是只要書是寫華為的就有人看。更重要的是,很多任正非詞典里的詞彙,特朗普可能根本就沒有對應的詞彙去理解。甚至有些詞彙是任正非因不便於表達而從來就沒從他口中聽到過,你只有讀完並且深刻理解任正非看過的書之後,從他的實際行為中才能理解這些詞彙的存在。如果你不精通戰爭和軍事理論,怎麼可能理解任正非所思所想,怎麼可能理解華為究竟想幹什麼?任正非的確是一個擁有迷人語言藝術的企業家。如果你能理解他在極力模仿毛澤東的語言魅力,就會很容易理解他的很多剛開始聽起來有點雲霧繚繞的語言真正含義所在。毛澤東的語言藝術常常會將極大的事情往極小的方面說,極小的事情往極大的方向說,正的事情反著說,反的事情正著說,壞的事情往好了說,好的事情往壞了說。面對當年全球令人恐怖的美蘇兩霸,毛澤東講: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現在因為形勢的變化,任正非頻繁地公開接受媒體採訪。但他很早時一再表示不願見媒體,卻讓媒體人都知道他說過華為太渺小了,國家的紙張很貴,不值得浪費寶貴的紙張談華為的事情。讓全世界人都知道自己很低調很低調,你就該知道其高調到什麼程度了。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資格談失敗,只有功成名就的人才有資格謙虛,只有賺到太多錢的人才會說對賺錢一點興趣都沒有。當華為銷售額登頂全球第一時,內部傳出的卻是一片驚恐的信息:大事不好,我們成世界第一了。面對今日泰山壓頂的美國動員全球對華為公司進行制裁,任正非說影響有但不大,今年華為的增長率可能會因此低於20%——請一定要注意只是一個1000億美元的公司增長率會低於20%。如果你能知道去年華為就低於20%(19.5%),是否會有被憋到說不出話來的感覺?如果你在看任正非接受央視採訪錄像之前,先讀一讀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將會更有效地理解他的萬丈豪情是什麼: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任正非一再地感謝和讚揚美國的科技公司長期以來對華為的「無私幫助和貢獻」,並且一再提醒不要去罵美國公司,要罵就罵美國的政客。如果你聽到這些話只是感到他很仗義、而沒聽出溫柔語言之下令人震驚的殺氣,那你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任正非下一步準備幹什麼。突襲、實力與交戰結果在中興事件以表面上特朗普的奇蹟般勝利之後,給太多人一個極為錯誤的印象——美國的晶片優勢具備壓倒性的控制力。事實上,如果人們能夠理解突襲型零傷亡作戰的基本規律就不會產生這種天大的誤解了。以突然襲擊的方式進行作戰,一個弱女子也有可能將一個拳擊世界冠軍打翻在地。但如果你真以為拳擊高手被以這樣的方式擊倒,就認為其實力真的不堪一擊那就大錯特錯了。當中興事件發生之後,在特朗普看來是其交易藝術的又一次勝利,他拿到更大的籌碼,讓對手心理上更多了一層壓力。但在任正非看來,實際的宣戰一旦開始,戰爭就毫無懸念地已經發生,並將持續到戰爭循環因果序列的終極。華為以及整個中國晶片業和軟體業已經進入戰爭動員狀態,這就使一年後才針對華為的制裁行動完全失去戰略上的突然性。在開始對華為的制裁之前,美國又自作聰明地先通過加拿大扣留了孟晚舟,在特朗普看來這是先給華為來一個下馬威的又一次極限施壓動作。但在任正非看來,這是對手完全失去了戰役上的突然性,相當於讓華為提前進入一級戰備、所有子彈上堂、所有武器備足N個彈藥基數。在孟晚舟事件上中國政府給加拿大強大的壓力,使其引渡的法律流程一波三折。在正式宣布制裁華為後,美國商務部發現很多中小運營商因不能得到華為供貨會產生嚴重問題,從而又莫明其妙地宣布給90天的緩和期。這又使美國的制裁完全失去戰術上的突然性。這等同於日本當年進行珍珠港戰役時先通知美國軍方將要發起攻擊,但給你們90天時間緩和期。如果是這種方式的珍珠港事件,日本海軍精銳一開始就將全軍覆滅、而根本不用再等到中途島戰役。當針對華為的制裁完全失去戰略、戰役、戰術上的突然性之後,美國就會全方位地充分見識華為真正的實力是什麼了。事實上,這樣的制裁如果在沒有獲得突然性的前提下,就是想讓中興認可美國的制裁也很難成功。如果中興事件發生時也可有一到兩年的緩衝期,結局會完全不一樣,況且是今天的華為。在沒有自身設備製造業保護前提下對華為發起全面進攻,就如同制空作戰的機群早已經在前期與對手的交戰中全軍覆滅,卻膽敢將全部家底押上,用沒有護航戰機保護的轟炸機群,去攻擊擁有無窮無盡最先進的防空飛彈、最先進的制空隱形戰機機群,尤其是早已經盡知敵情、枕戈待旦的強勁對手。隸屬深圳市南山區粵海街道辦的華野與中野等高達26萬的精銳集團軍群,已經足夠美國晶片業後背心發涼了。但在針對華野的戰役剛剛開啟的時候,特朗普居然又把戰線擴大到疆野、並且通過美國媒體透露有可能與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辦的五個方面軍同時開戰。這種分散式的進攻歷來就為兵家之大忌,況且還在進攻時提前敲鑼打鼓地告知對手。中野與華野真會協同作戰嗎?別自作多情地想太多了,中華永遠是「友商」。但是,如果華野成功完成對晶片業的大舉進攻,橫掃乾坤,轉回手來中野將面臨什麼樣的空前壓力就可想而知。因此,如果中野不乘勢加緊自研替代晶片的進程,未來華美之戰結束之日、就是中華決戰開啟之時。不會協同,勝似協同。特朗普的決策班子根本沒清楚地想過,歐巴馬也曾對中國巨型機進行過高端晶片禁運,可是僅僅一年之後,即使業內人士也極少人知曉的SW26010晶片和神威太湖之光橫空出世,問鼎TOP500之首。別把晶片想得太神秘了,華為、中興和整個中國都為此準備了20年左右的時間。如果還剩下什麼沒突破的,那就差特朗普給個特別的機會冒出頭了。歐巴馬只是讓中國的SW26010晶片冒出頭,特朗普會讓中國所有潛伏在地道下、青紗帳、崇山峻岭中的精稅集團軍群傾巢而出的。特朗普把制裁當作交易,而任正非從一開始就已經被把這當作戰爭。況且在任正非的詞典里,但凡能被當作戰爭的東西,就不會被當作別的。交易與戰爭的根本不同之處在於:交易要成功做下去必須雙方同意,卻可以單方面中止。戰爭只要一方開打,另一方就必須得陪著打下去。但要和平,那必須得雙方都同意。不要以為特朗普可以在極限施壓後能夠迅速變換身段,突然地靈活採取和解策略,對方就一定會跟隨。戰爭開始取決於特朗普,但戰爭已經開始,是否會結束那就得問任正非是否願意了。特朗普以為自己「Think big」,他卻不知道任正非所思所想比特朗普大上幾個數量級。特朗普只是要「讓美國再次偉大」,而任正非卻是要讓華為大到地球人難以想像的程度。2018年,華為銷售額7212億人民幣,約1000億美元出頭。就在2019年3月29日,任正非在華為消費者BG「軍團作戰」誓師大會上的講話中,定下華為5年後銷售額目標是2500億至3000億美元,是2018年的3倍,2萬多億人民幣。這是什麼概念?全球電信運營每年資本支出約為2000億美元,相對很穩定。因為對電信運營商來說,穩定期的資本支出CAPEX基本是在總收入的20%左右。這裡面還有很多基礎土建工程的投資,真正屬於華為等電信設備商可能參與的只有不到1200億美元(華為2018年432億美元)。華為就算運營商市場占有率做到極限,能到500億美元就已經是再難突破的天花板,這已經是超級壟斷的水平,保持這種水平不下降就不錯了。事實上華為2018年的運營商業務就是略有下降的。2018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額為5220億美元。華為513億美元,5年後目標為1500億美元。那麼,剩下還有500億至1000億美元的目標用什麼來填補?2018年全球所有半導體銷售額4700億美元。這裡面是包括了電視機、汽車電子等所用的一切半導體市場。有很多屬於純生產性質,華為不適合介入的低附加值市場。真正屬於華為可介入的通信業所涉及的半導體市場最多也就1000多億美元左右。華為2018年企業業務為744億人民幣,合109億美元。華為雖然已經涉入了PC領域,但遠遠連排行榜還沒進入,況且全球PC業本身就已經連續下滑了7年多,算是一個「夕陽行業」。晶片和企業的存儲、伺服器、數據產品等就是華為未來最大的潛在增長點。當然,讀者或許對這個分析不一定認同,那麼好,您可以仔細計算或討論一下,當華為增加這1000億美元的時候,是哪些行業和公司成為殲滅戰的打擊對象。特朗普本計劃通過貿易戰將中國大量製造業趕出中國,但同時展開的科技戰結果卻很可能是讓美國的晶片業被趕出美國。2018年的中興事件時多少算是找到一點點鴻毛式的藉口,但此次針對華的制裁,在孟晚舟事件等任何法律結果都沒有的情況下,僅僅以美國緊急狀態為條件,什麼藉口也不找就開戰,這使美國完全失去道義上的包裝,同時特朗普又幫華為卸掉了身上所有商業道義的責任,從而使華為可以放開手腳。另一方面,這也使人們對去年的中興事件可以有新的認識。最後的懸念不是華為會不會輸,誰到今天了居然還在討論這個問題,就表明其對晶片技術和戰爭形勢的判斷偏差甚至無知達到什麼程度了。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剩下的唯一問題只是華為的殲滅戰打到什麼程度、什麼邊界才會收手。當今世界已經是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既然如此,華為要追求的就不是看起來鼓舞人心,但卻是屬於防禦作戰性質、以擊潰對手進攻為結局的上甘嶺戰役,而是率先發起進攻一方最終將全軍覆滅的孟良?戰役、突出部戰役、坎尼會戰。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這不意味著華為一定會去圍殲整個美國通信晶片業、達到「全無敵」的境界,而是對於美國晶片業來說必須面臨一個需要迅速做出的戰略抉擇:到中國去、到歐洲去,到特朗普管不著的地方去。否則,唯一可以等待的結局就是破產倒閉。更要命的是,就在華美之戰開打的同時,5月23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訴高通公司壟斷案中,高通敗訴。高通壟斷行為業內早有流傳,這還在其次,既然已有美國法院法律上的結論我們當然就不好再多說什麼了,但此時此刻真正的緊急狀態出現的時候,卻急忙著處理這個事情,不能不說美國政府和特朗普的心可是真夠大的!任正非的底氣從何而來?今天,任正非接受媒體採訪,回應外界關切。上周,特朗普政府密集出招,從市場和供應鏈兩段對華為進行「圍堵」;隨後,谷歌公司宣布:終止部分和華為的業務,外界預測,這將對華為手機的海外業務影響巨大。很多人都為華為捏一把汗。畢竟,華為再牛,不過一企業;而美國,是當今世界的無敵霸主,二者完全不在一個重量級上。要知道2003年的第二次伊拉克戰爭,美國打敗中東強國伊拉克,只用了25天!這些年,被美國制裁的國際企業不在少數,無一不是忍氣吞聲乖乖就範。比如說,2010年2月,當時如日中天的日本豐田汽車爆出質量問題,豐田汽車總裁豐田章男被勒令去美國國會接受質詢,豐田章男不敢不去。他以最謙恭的姿態出現在美國國會,在盛氣凌人的美國議員們的輪番「炮轟」下,這位向來矜持的豐田汽車當家人不堪壓力,淚灑當場。然而,華為不是豐田,任正非也不是豐田章男。雖然,特朗普政府把長期隱身幕後的任正非逼到了前台;但是,任正非也「逼」特朗普不得不宣布美國處於「國家緊急狀態」。為了對付華為,特朗普可謂「使出了吃奶的力」。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以應對一個外國企業,這在美國歷史上恐怕也是「破天荒」的了吧。強大如美國,居然以舉國之力,乃至調動全球的外交資源,只為對付一個中國企業,這是華為的不幸還是華為的「榮幸」?這究竟是體現了美國的強大還是折射出美國的脆弱?我們還是來回顧一下,在今天的記者會上,任正非回答記者的那些精彩觀點吧:——美國的「90天臨時執照」對我們沒有多大意義,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一年前就受到美國實體管制了。大家要罵就罵美國政客,這件事不關美國企業什麼事情;——我們犧牲了個人、家庭,是我們為了一個理想,為了站在世界高點上,為了這個理想,跟美國遲早就是會有衝突的;——華為的5G是絕對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美國科技深度和廣度上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很多小公司產品超級尖端;——華為公司不會出現極端斷供情況,已經做好準備了;——歐洲跟我們溝通很密切;——我們的量產能力還是很大的,並沒有因為美國的禁令下來我們就沒有量產能力了,我們的增長速度不會太大,也不會像想像中的那麼慢,我們一季度是39%,但不會負增長;——別瞎喊口號,別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自信,理性,睿智。今天的任正非一如既往,還是那麼淡定。任正非的底氣從何而來?其一,源自對道義公理的清醒認識。任正非今天說:「歐洲跟我溝通很密切」。這句話信息量很大。華為站在道義的高地上,因為它是無辜的。雖然,特朗普是以「國家安全」為藉口封殺華為,但全世界都知道,他完全是在自說自話,全世界都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華為的系統存在安全問題。特朗普政府「犯渾」,全世界不可能都跟著他們一起「犯渾」。包括英、德、法、荷、加、日、紐西蘭等美國的傳統盟友,都以各種方式消極應對甚至公開反對美國的禁令。其它國家更是「以腳投票」,直接加入華為的用戶陣容,今年一季度,華為銷售增長39%。其二,源自對利益關係的清醒認識。華為是高通、博通等美國知名晶片企業的大客戶,是它們的「上帝」,從商業邏輯上,它們和華為屬於同一個利益共同體,它們沒有任何理由和動機由得罪華為,因此,任正非今天反覆強調,要把美國政客和美國企業區分開來,」要罵就罵美國政客,這件事不關美國企業什麼事情「,他還讚揚了蘋果手機,表示想繼續購買美國的晶片。「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任正非對此心知肚明。任正非的判斷是有依據的。有報道說, 2018財年年度財報顯示,華為在美國的主要供應商中,高通在中國(包括中國香港)的收入為15.14億美元,占比總收入66.64%。美光科技中國區收入為17.35億美元,占比總收入57.11%。英偉達2019財年財報顯示,其中國區(包含香港)收入為28.01億美元,占比23.9%。對這些企業而言,對華為停止供貨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很可能永遠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很可能永遠失去中國市場,甚至可能破產。這些企業會願意嗎?當然不會願意。他們都是因為特朗普的「強拆」而不得不和華為「分手」的,和華為一樣,都是受害者。他們一定會利用各自的影響來修正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在特朗普政府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以後的第三天,特朗普政府又宣布「緩期90天執行」,其中緣由,值得玩味。三、源自對自身實力的清醒認識。打鐵還得自身硬。任正非今天說:「華為的5G是絕對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為」;「 華為公司不會出現極端斷供情況,已經做好準備了」;「華為不會出現負增長」。雖然這兩天有不少所謂專家紛紛發表觀點,分析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對華為的影響如何大,華為的「備胎」晶片如何不靠譜,華為的「凜冬將至」,等等,這些觀點,顯然和今天任正非的觀點南轅北轍,對於我等不懂通信技術的吃瓜群眾而言,是願意相信這些專家?還是願意相信任正非?至少,我是願意相信任正非的。華為的競爭力在於產品的高性價比。任何一個國家的電信運營商都沒有理由拒絕最先進的技術,因為新技術直接關係到自己的用戶體驗,尤其是當新技術的使用成本也非常有誘惑力的情況下,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了。已開發國家的電信公司基本上以民營企業為主,政府,可以強迫企業棄用「價廉物美」而選用「質次價高」嗎?難——敷衍一下是可以的,落實到位是很難的。美國和華為之間的這場「不對稱戰爭」何時結束?任正非說,這要問特朗普。其實,在我看來,特朗普的壓力比任正非更大。美國對華為斷供晶片的信息傳出,中國晶片製造企業一片歡呼,因為,他們恍惚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蛋糕在等著自己去爭搶。過去,由於美國的晶片製造企業太強大,中國晶片企業沒有機會,現在機會來了,他們怎能錯過?昨天,一個晶片企業的高管告訴我,也許只需要兩年,中國晶片企業就可以趕上高通。我們想像一下,如果兩年以後,華為繼續屹立著,中國的一批晶片企業茁壯成長起來,高通等一批美國知名晶片企業卻因失去中國市場而風光不再,這時,特朗普將作如何收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20836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