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了中國媒體的群訪。現場很熱烈,問題很豐富,回答很精彩。占豪是忙了一整天一直到當天晚上10點後才有時間細看採訪全部內容。一共兩萬多字,一口氣讀完全部內容,之後占豪就決定調整計劃選題,專門為任總專訪寫一篇解析。因為,看完全文後,發現這篇群訪內容太豐富,裡邊不僅是解惑本次美國的封殺華為的事件,更多的是任正非的大格局、高站位,能帶來很多啟發,特別是對於想創業的年輕人、正在創業想把企業做大的企業家及想了解華為為何能發展到今天的公眾,是個很好的窗口
由於內容太多,占豪知道這個活一口氣干下來是真的辛苦,但分享價值最重要。一口氣爬格子七八個小時一萬多字,一直到早上七點都才推送,又審核了一陣子才發出來。占豪是早上8點多才躺下,3個多小時後爬起來吃飯後又開始一天工作,一直到晚上9點多回到家休息一個多小時又開始工作直到現在推送,大概再睡四五個小時再開始一天的循環。
任總的很多觀點非常值得思考和借鑑,占豪怕大家錯過要點所有才做了二次挖掘,歸納出了40個要點供戰友們參考。
按贊本專頁獲取更多環球課題==》 環球課題

(網絡配圖)
中美貿易戰重啟,美國針對華為的封鎖還沒結束。剛剛,又傳來三條重磅消息:
一、美國政府準備對大疆無人機下手:
據參考消息5月22日轉引路透社的報道稱,美國國土安全部(DHS)警告美國企業,中國製造的無人機可能令企業數據面臨風險。怎麼個面臨風險法呢?這份名為「中國製造無人機系統」的通知警告稱,美國官員「強烈關切任何把美國數據帶入有關國家領土內的科技產品,這些產品允許這個國家情報機構隨意訪問數據或濫用這些訪問權限。」
美國政府的這些說法絕對是胡扯,因為如果大疆無人機真的數據可以隨時被訪問,那麼這種賣到了全世界的民用產品,難道不會被拿著放大鏡研究它的美國情報機構抓到證據?這種指控理論上都不可能。就像華為的設備,如果真的存在安全問題,拿到這個證據對美國來說應該並不困難,但至今美國沒有任何證據。反倒是美國,監控其他國家領導人的通信,由斯諾登爆料的稜鏡門······美國才是網絡安全的真正破壞者。
在這個時候,其實辯解對美國政府來說基本都是沒用的,所以在占豪看來,現在不是思考美國政府是不是計劃對大疆下手的問題,美國考慮的只是下手的利弊權衡及時機問題。因此,我們要做好最壞打算。

(網絡配圖)
二、美國政府準備對5家中國監控設備廠商下手:
據環球網轉引美國彭博社5月22日的報道稱,美國政府正考慮將5家中國監控設備企業列入與華為類似的「黑名單」,禁止他們獲得美國零件與軟體,其中包括海康威視與浙江大華。此前,《紐約時報》曾報道說海康威視會被列入黑名單,後者已公開做出回應稱不會對生產經營造成實質性影響。
三、微軟或將中止Windows授權。
在美國政府的逼迫下,微軟下架華為筆記本電腦,據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 5月21日報道,微軟是上周末這麼做的。報道稱,接下來微軟或將中止Windows授權。之前,谷歌已經宣布暫停為華為提供服務。
從上述消息及之前美國的行為看,美國針對華為本質上是中美貿易戰的衍生,是美國發動對華科技戰背景下的戰役級別的挑釁。考慮到對美國的傷害,美國並未發起對華全面科技戰,白宮試圖通過打壓華為來達到讓中國屈服的目的。
但是,在占豪看來,特朗普政府這次是真的打錯了算盤。中美貿易戰,中國政府早就說過「打,就奉陪到底!」;現在,美國政府針對華為下手,但華為已經準備了一二十年,雖然特朗普使出了吃奶的勁,但頂多傷及華為皮毛。至於其他公司,相對可能損失及壓力大一點,但考慮到中國全工業鏈以及開發能力,困難也只是一時的。中國企業的綜合能力,是基於中國工業鏈的高效、高質基礎上的,所以哪怕中國企業因為美國的打壓一時遇到困難,未來也一樣可以把失去的市場給搶回來。

(網絡配圖)
然而,對於美國來說,特朗普政府的行為看似在為美國「搶奪」利益,實則是手抓流沙越抓流走越快,此次錯誤美國政府的戰略性錯誤,在占豪看來至少會給美國帶來四大難以修復的嚴重後果:
一、美國高端科技主動撤離全球產業鏈,科技疊代速度將放慢。
東亞是全球科技向產品轉化的製造中心,在全球的科技產業鏈中,東亞是鏈條最長及最終轉化的製造中心,中國又是中心的中心。僅僅中國一個國家的製造能力,應該已經占據全球電子產品的一半以上。美國科技產業處在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最頂端,具有技術優勢,也獲得了科技產業鏈的大部分利潤。
但是,研發離不開生產,而電子製造的產能轉移不是三五年的事,也不是十年八年的事,這事關更深層次的工業、教育和市場機制體制的基礎,所以製造業轉移不是美國想轉走就轉走的。既然轉不走,美國要想實現科技研發的高效產業化轉化,就不可能離開中國。
現在,特朗普政府主動撤離全球產業鏈的製造端市場,其結果將必然是美國主動撤離產業鏈,喪失市場份額。沒有了市場份額的支撐,美國的科技疊代速度必然放慢,科技企業的盈利會下降,從而最終影響到美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
二、美國二戰後奠定的國際信任體系崩潰。
特朗普上任後,到處「退群」、撕毀簽署的協議,說話出爾反爾,做事翻臉比翻書還快。由於美國是全球霸權國家,基於國家實力,基於盟友對其以來,他耍賴皮當然可以獲得短期利益的。這就像接頭流氓「擂肥」,別人為了息事寧人終歸是會給一些的。但是,國家信譽呢?人無信不立,國家也是如此。那麼,美國的國家信譽,經過特朗普兩年多的破壞,已經差不多損失殆盡了。所以,在占豪看來,如果特朗普連任,簡直太好了。在挖美國國家信譽「牆角」的道路上,特朗普兩年多時間就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8年時間可想而知。8年時間,足以將美國二戰後奠定的國家信譽砸個稀巴爛,讓後來者連修復的機會都沒有了。
對於一個人而言,失去了信譽寸步難行。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哪怕是個霸權國家,失去信譽都註定了他與其他國家合作的效率必然降低,是全面降低。
三、幫助中國完善產業鏈和打造基於中國的科技生態體系。
中國的工業鏈是最完整的,但哪怕如此中國依然有明顯的短板,特別是在科技領域。考慮到高精尖領域的攻克難度,我國在正常時期只能一步步擊破。譬如,在液晶顯示屏領域,京東方為首的中國企業就是忍辱負重多年後取得了一個個突破。之所以不能集中快速突破各個領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也是全球產業鏈分工的一部分,你不能搞閉門造車的事,否則就可能失去更多市場機會,所以我們只能在動態市場中順勢而為。
再譬如,像作業系統,我們做了二三十年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成熟的系統為市場提供服務。為什麼?不是因為開發有難度,而是生態系統的建設太難了,門檻太高。不過,現在美國逼著美國作業系統企業給中國企業華為「斷供」,華為前面的積累就可以藉機爆發了。
據媒體報道,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華為OS最快將於今年秋天、最晚將於明年春天便有可能面市。目前的華為OS已經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等產品,並將其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而且華為OS還兼容全部的安卓應用和所有的Web應用,相關安卓應用在華為OS上重新編譯後,運行性能提升將超過60%。
看到沒有?華為推出作業系統雖然是被逼的,但這實際上也是藉機、借勢。若平時華為貿然推出作業系統,其結果不一定能成功,因為生態系統的建設太難。現在則不同了,美國給華為「斷供」了,逼著華為乃至整個國家投入資源建立生態。試想,有了美國的行為,舉國上下都知道中國的短板在哪,為了不受制於人中國上下只能抱團取暖,那麼這個生態系統在這種背景下是最容易搭建的。
因此,占豪認為,特朗普的這些行為,是幫中國加速完成產業鏈短板的補充和產業生態的完善。譬如,像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做出限制,那麼必然會催生大量中國的晶片企業崛起。雖然,最初提供的晶片性能會比美國的低,但中國的市場需求會推動這些原本被美國壓制的企業快速進行產品疊代,用不了多久美國就能感受到中國的力量了。
四、將逼出一個美國科技產業的超級對手。
美國的智能終端蘋果公司很厲害,美國的通信設備廠商思科很厲害,美國的智能終端作業系統蘋果、微軟、谷歌都很厲害,美國的晶片高通、因特爾、博通等都很厲害。美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把這些公司的業務融合到一家公司里,但中國做到了,華為就是把這些業務都做到一家公司里了。而且,這些領域,華為都不差,甚至不少領域都取得了全球領先。華為,就實力而言,已經是全球頂級公司。然而,華為有些地方還有短板這也是事實,但這個短板華為全部有備胎。
現在,特朗普政府一聲令下,華為被「斷供」了,華為備胎一夜轉正。如此結果會怎樣呢?華為被轉正的「備胎」們,會從「備胎」狀態快速進入產品高速疊代狀態,以中國的市場規模、華為在全球的市場能力、華為的科研實力綜合來看,這個體系一旦疊代起來,會形成對美國的領先地位的全面追趕。基於此,可能過不了多久,美國就會發現,原來華為一家公司就能把美國幾大公司的活都乾了。而且,由於是在一家公司里,那這必然會形成更加明顯的優勢。
所以,接下來,占豪認為,在美國的逼迫下,華為會是一個合格的對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這是給自己培養了一個10年後全面挑戰美國科技優勢地位的真正對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20734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