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拒絕美國的「最後通牒」後,日本在5G問題上也開始玩曖昧?

WeiJin ...| 2019-03-31| 檢舉

日本最近相當關注歐盟的戰略調整。義大利不顧美國和歐盟的異議,成為首個簽署「帶路倡議」合作意向書的G7國家,法德儘管持一定的保留態度但也表現出合作姿態,對於這些變化,日方看在眼裡,也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歐盟拒絕美國的「最後通牒」後,日本在5G問題上也開始玩曖昧?

據日媒報道,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3月29日在記者會上回應了關於5G的焦點問題,針對外界的疑慮(是否會在5G建設領域公平對待中企),菅義偉聲稱「並非對特定國家企業的設備加以排除」、「電信商可以自行決定採購事宜」,只是「在風險考量的基礎上進行設備採購」。

不過,日方的話恐怕是言不由衷,因為以下幾個事實可以證明日方的真實態度。

首先,2018年12月,安倍內閣其實已經要求日本國內承擔重要通訊設施運營的企業不要採購具有安全風險的設備,主要的目標其實就是華為和中興。日本企業對此心領神會。日本電信運營商NTT社長澤天純在2月底已經透露,出於對失去美國客戶的擔心,「原則上不會採用華為產品」。日本電商樂天也表示會避開華為和中興的產品。軟銀更是在2018年12月就響應安倍內閣的號召,把計劃採購的華為通信基站更換為諾基亞和愛立信。

其次,日方之所以放了軟話,恐怕更主要的原因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3月28日向日本提出警告:如果日本公布的採購清單排除了華為和中興,將有損兩國間互信的基礎和改善關係的良好勢頭。日本的5G網絡頻譜分配方案是一個重要指標,其結果將驗證日方是否信守了對自由貿易的承諾、是否公平對待中企,是否維護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安倍在2018年10月訪華時,也曾聲稱願意密切各層級交往,管控分歧,改善兩國友好的民意基礎,將戰略互惠關係提升到更高層次。他還盛讚「帶路倡議」是一個有潛力的構想,日方願意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3月28日的警告,實際在拷問日方說的話還算不算數。在施壓之下,日方的表述出現了軟化的跡象。

歐盟拒絕美國的「最後通牒」後,日本在5G問題上也開始玩曖昧?

第三,歐盟在此之前已經拒絕加入美國的「5G戰線」,儘管蓬佩奧發出「美國不會與使用華為設備和系統的國家分享信息」的最後通牒,但歐盟不惜與美國決裂,也要捍衛自主權。這個衝擊波對日本應該產生了不小影響。歐盟拒絕聽從美國的命令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也讓日本有了想法。縱然東京第一個支持美國的禁令,但從維護國家主權的大局出發,也要在表面上做點文章。

當然,日本與歐洲的現狀不同。歐盟移動通訊基礎設施里,至少30%的市場份額由華為占據,摩納哥更是完全依賴華為搭建5G網絡。德國與英國則反對按照企業的國家屬性否決其市場准入權。日本在這方面沒有歐盟國家的那些顧慮,更大的因素是考慮到自身利益。

日本GDP目前雖然高居世界第三,但與前兩名相比已經差得太遠,而且在不遠的將來還會被印度趕超。對東京而言,成為一流國家也只是個夢想而已,符合實際利益的做法是在大國之間維持一個平衡,最好是坐收漁利。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2019年1月29日的內閣會議上一語道破天機。在被問及日本經濟復甦的原因時,他說了實話:主要得益於美國將主要目標對準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再加上安倍首相實施的通貨緊縮政策,令日本的經濟復甦期創下自二戰結束以來的最長紀錄。

麻生還承認,日本的「苦日子」其實從冷戰末期就已經開始,彼時蘇聯敗相已露,美國隨即將注意力從備戰轉移到經濟競爭上來,美日關係就變得微妙,日本不得不作出妥協和讓步。而對日本來說,好消息是歐巴馬在其總統生涯的末期轉變了戰略,不再將日本視為最大的經濟競爭對手,而把東方大國視為最大的威脅。特朗普雖然廢棄了歐巴馬的絕大多數決策,但是卻將這個判斷繼承了下來。

這對日本來說是個好事,也是機遇。東京當然是毫不猶豫地親美,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讓美國再次將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一種隱蔽的方式鼓勵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美國纏鬥。

安倍的做法是,繼續為美國當忠犬,但又與崛起中的大國保持曖昧。日本首相安倍在3月25日的內閣會議上提出一個重要論述:日本可以在「帶路倡議」的項目上合作,但大國必須滿足4個條件,包括項目的開放性、項目的透明性、項目的經濟性、保證貸款國家的財政穩定與健全。安倍還強調,不能讓接受項目的國家承擔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貸款,以避免讓這些國家陷入困境。安倍聲稱,在滿足這4個條件的基礎上,兩國將攜手為地區建設提供更加美好的未來。

歐盟拒絕美國的「最後通牒」後,日本在5G問題上也開始玩曖昧?

表面看起來,安倍的論述滴水不漏。但日方從「冷麵冷心」到「皮笑肉不笑」,其本質並未發生什麼變化,對其並不能抱有任何幻想。在5G問題上將了安倍一軍,雖然不能改變日本的立場,但讓其保留一點小想法就可能成為日後的小火苗。(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20410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