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板塊」的位移,令澳大利亞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

義大利在「西方七國集團」中第一個簽署「帶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第一批項目的直接價值就達25億歐元(約合188億人民幣),潛在價值至少200億歐元(約合1506億歐元)。空客成功推銷了300架客機,價值300億歐元(約合2280億人民幣)。德國西門子與國電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歐盟的主要國家(德法意)都開始識時務,拿到了近2500億人民幣的大單。其產生的衝擊波影響深遠,讓一些國家開始反思自身的對華策略。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3月29日報道稱,坎培拉方面為了結束對華外交的「冰凍期」,表現出了積極的姿態,同時採取了2個重要措施。其一是任命「中國通」弗萊徹為駐華大使,其二是建立「澳中關係國家委員會」,取代存在40多年的「澳中理事會」,前者獲得的經費是後者的近9倍,達到4400萬澳元(5年)。
不過,兩國關係能否好轉,取決於澳方能否虛心改正自身的3個嚴重錯誤——包括插手海洋糾紛、在5G問題上針對特定國家的企業頒布禁令、編造「遭到滲透」的謊言並在此基礎上出台《反外國干預法》。
歐洲國家其實已經打了土澳的臉。法國在2月21日已經宣布,因為某個海域的「局勢緊張」,攜帶20架「陣風」戰機的「戴高樂」號航母和其他5艘戰艦將不在東亞大國的家門口進行具有挑釁意味的部署。印太地區儘管是法軍「戰略前置」的優先區域,但巴黎方面聰明地避開了是非之地。

法國是澳大利亞事實上的軍事盟友。澳大利亞在2月份剛剛與法方簽署總額高達500億澳元的軍售大單,向法國訂購12艘「攻擊」級超級常規動力潛艇,首艘潛艇將於2030年交付。澳大利亞不惜重金打造龐大的水下艦隊,很可能是為了給「坎培拉」級准航母編隊配備4-6艘先進潛艇,與美軍一起在敏感海域巡航,甚至在開戰期間封鎖某些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峽或水道。這樣一來,法國其實也擔負了相當大的責任。但法國拒絕派航母挑釁,實際上逃避了這種責任,無疑在向澳方傳遞這樣一種信號:我不想惹上大麻煩,要去你自己去。
在5G問題上,歐洲國家也讓澳大利亞感到孤立。澳外長佩恩在近一個月前強硬重申:即使美國對HUAWEI的立場出現軟化,澳方也會堅持禁止其參與澳大利亞的5G建設。美國的確尚未軟化,可歐盟務實的做法恐怕震動了澳方。歐盟委員會3月26日宣布,給予各個成員國自行決定是否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而禁止某些公司參與5G建設,並在年底前就降低風險的措施達成一致。這等於是拒絕了美國要求封殺HUAWEI的指令。法國、德國、荷蘭、奧地利等國都計劃在2019年拍賣5G牌照,英國公開表示不會全面禁止HUAWEI設備,反對美國的一刀切,葡萄牙則決定在年底與HUAWEI簽訂關於5G建設的備忘錄。
俗話說,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被澳大利亞視為「親媽」的歐洲卻沒有與澳方站在同一條戰線。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所謂「威脅國家安全」實質上就是個偽命題。
讓土澳更加心慌的是,歐盟不僅不會在遏制大國崛起方面與澳大利亞協調一致,還利用澳大利亞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敵意來爭奪利益。譬如,歐盟對華輸出的一些產品與澳大利亞的一些產品存在明顯競爭關係,趁這個機會,歐盟國家開始搶占本來屬於澳大利亞的市場份額。
2001年,13個國家的牛肉被禁止進口。2018年6月簽署「輸華牛肉檢疫標準議定書」以來,法國2家大型屠宰企業已經獲得了輸華准入。2018年11月6日,法國牛肉在首屆「進口博覽會」上亮相,打響了「訂單爭奪戰」。年產牛肉近150萬噸的法國計劃在2019年將對華出口量擴大到數千噸的量級。而馬克龍在這次接待貴客之後,又成功地令3家法國牛肉生產商獲得了出口許可。除此之外,法國也成功打開了世界第一大禽肉類消費國的市場大門。
對澳大利亞來說,壓力來了。澳洲牛肉生產商在價格方面能夠占有一點優勢,主要得益於區位因素,畢竟澳洲離東亞更近。可歐洲的明智之處在於率先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搞好關係,從而能夠減少市場准入方面的問題。

幾乎可以肯定的是,澳大利亞開始採取2個措施暖化冰冷的對華關係,至少90%以上是心疼人民幣。利益關係不會降低敵意,但能促使土澳採取務實的行動。人之交在於誠,國家也是一樣。即使是出於赤裸裸的利益考量,澳大利亞也需要表現出真正的誠意,以此來取信於人。可以想見,在未來十數年乃是數十年的時間裡,袋鼠與熊貓談不上有什麼感情,只談生意即可,雙方各取所需而已。(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