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裡,奧地利就是「古典音樂」和「好風景」的代名詞,只有去過那裡的人才能充分感受到最正統的歐洲貴族那種不求「上進」的生活態度。

圖/memecenter
相比起義大利,法國和瑞士,他們可能是全歐洲最不屑於從遊客身上榨取金錢的人。
「去維也納的紀念品店買郵票和明信片,身上只帶了50歐的現金,店主居然因為找不開錢直接就說不賣了。」
「在美泉宮西門花園馬路吃自助,坐下準備點個招牌的烤肋排,帥哥waiter疑惑地看著我,然後引導我的視線投向一塊小黑板,說你瞧我們中午有8塊5的 buffet,主菜沙拉濃湯隨便吃管飽,言下之意你點個12塊5的buffet里就能吃得到的肋排不是腦子有病吧?」
「儘管遊客絡繹不絕,但當地的許多餐館居然連刷卡都不支持(只收現金)。」

圖/goodreads

全球最大的調查機構之一「 Expat Insider」近日發布的一項調查報告,奧地利是世界上對外國人最不友好的國家之一。
不友好,尤其是對外國人的不友好,在奧地利幾乎是根深蒂固的傳統。在巴伐利亞俚語有句話叫作「mia san mia」,大概的意思是:「我們就是我們,像抖落多餘的糖霜一樣無視所有的國籍。」
「奧地利人的脾氣真的比德國人大的多得多得多,跟奧地利人比德國人簡直溫柔體貼。」
「都說法國人是傲慢的高盧x,相處久了,還是能找到點相處的門道的,最難相處的還要屬是德國日耳曼人,尤其是他們同種的奧地利人,傲慢的簡直讓人一刻都不想多呆。」
「如果你擋到後面的人的路,英國人會直接繞過去,但奧地利人繞開之後還要瞪你一眼。而且在奧地利開車,我們稍微開慢一點,就會摁喇叭或者是壓車,一點都不care安全距離。」

電影《茜茜公主》截圖。
即便維也納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但沒有哪國人比奧地利人厭惡技術進步了。世界上第一台印表機,第一台汽車甚至第一台縫紉機都是奧地利人製造出來的,卻全都不是他們自己發揚光大的。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原著隱喻的發生地就是在奧地利。
但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個如今在世界上可以說毫無存在感的彈丸小國,卻曾經是掌管著大半個歐洲的「皇中之皇」——奧地利歷史上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幾乎當過歐洲所有國家的國王,換句話說,歐洲所有王室都和這個國王是血親。

哈布斯堡家族族徽。(圖/zazzle)

德意志、法國(勃艮第)、西班牙、尼德蘭(今天荷蘭)和捷克(波西米亞)等很多國家都曾經是奧地利的裙下之臣。(圖/vishub)
現在看到 「Austria(奧地利)」,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卻是打錯的「Australia(澳大利亞)」。


圖/giphy
昔日的貴族不得不撐起路牌來勉強維持尊嚴:「對不起,這裡沒有袋鼠。」

圖/worldwizard
但奧地利人骨子裡那種沒落貴族苟延殘喘的驕傲卻依然根深蒂固,並且程度絕不亞於英法兩國。
作為全球食品安全監管最嚴厲國家,在歐洲的各大超市裡,綠色的徽章就是品質的象徵。

非轉基因食品,奧地利的標準就是歐盟的標準。(圖/gentechnikfrei)
就連麥當勞也不得不低下頭,在當地只能使用奧地利原產的土豆、牛肉等原材料。

圖/read01
養尊處優慣了而變得口味刁鑽的奧地利人對水質也非常挑剔,維也納的自來水質量可媲美高品質礦泉水。住在南邊的奧地利小城市的人,每星期開車到這裡來接自來水。

圖/travelbook

街頭公共飲水處,味道絕對賽過法國依雲礦泉水。(圖/reginaldchan)
即便全民講德語,但在奧地利的德語課上,老師一定會糾正你的德語口音,讓你講一口奧地利口音的標準德語。因為在奧地利人眼中,德國人就是不懂生活沒有幽默感的農民後代工作狂。

圖/facebook
據一個在奧地利生活多年並在這裡工作的朋友說,奧地利人即使公費去出差也是極其不願意的(連普通公司都有著國內頂級的差旅待遇),很多當地人一輩子都沒出過歐洲甚至是奧地利的國土。

圖/ricksteves
奧地利作家馬克斯·胡貝爾曾在書中酸倒牙的吐槽各地的歐洲人,唯獨對自己的國家引以為傲。
「不同的歐洲文化,歷史,風景和語言,這一切在這裡都災難性的消失了,唯一一個例外就是奧地利。我們曾經擁有一個世界帝國,當它輝煌時,我們是它的主人,而當我們對多民族深感厭煩時,又利落的給自己減了肥。我們講一口不帶德意志口音的德語,除了很少幾場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戰爭外,我們也從未輸掉過戰爭。」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經過了接連幾次重要戰爭的落敗,奧地利人最終把自己設定成了「醉心藝術的悠哉貴族後代」這樣一種形象,這也許是忘卻憂愁的最好辦法了。

莫扎特,布魯克納,舒伯特和海頓。(圖/travelsfinders)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中男女主人公對奧地利的評價。
有人調侃說,奧地利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讓全世界以為希特勒是德國人,而貝多芬是奧地利人。

在電影《音樂之聲》里,當德國占領奧地利,當地軍官是不願意為其效力的。

圖/me.me
但「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怒氣總要找個地方釋放,也許正因如此,奧地利人向來以脾氣暴躁、不愛助人,和悶悶不樂著稱,不友好的態度幾乎被各國遊客視為奧地利的文化遺產。
「他們似乎對現行國際秩序十分不滿,倒不是他們真的有多麼怨恨猶太人,而是他們怨恨整個國際秩序,怨恨自己曾有的、卻已經丟失的國際地位。」

圖/facebook
當然,友好的奧地利人總還是有的,尤其當你能說一點德語的時候。

圖/hotel.de
如今,神聖的羅馬帝國皇冠正躺在奧地利的霍夫堡皇宮裡,似乎在默默的憋著一股氣:「試問北邊那些亂臣賊子,你也配叫』德意志『?」

圖/travelladda
可惜的是,如今已經沒有幾個人真正在意奧地利怎麼想了。

圖/facebook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20240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