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1 23:18聯合報 記者李京倫╱即時報導
伊朗伊斯蘭革命是一場顛覆中東政治秩序的大地震,影響中東40年。
1979年2月,什葉派教士何梅尼推翻親美國的伊朗國王巴勒維。同年4月1日,伊朗宣布成為伊斯蘭共和國,實施政教合一體制,頒布新憲法。何梅尼於5月5日成立「革命衛隊」,是伊朗菁英武裝部隊,執行嚴格的伊斯蘭律法。
流亡的巴勒維同年10月赴美治療淋巴癌,激怒伊朗政府,何梅尼11月號召民眾聚集在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外示威,66名美國使館人員被俘為人質,要求美國把巴勒維送回伊朗受審來交換人質,演變成外交事件。
美國和伊朗的談判遲遲沒有進展,美軍營救行動也失敗。直到198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雷根就職後,伊朗才釋放被拘留444天的人質。
華盛頓郵報報導,對美國而言,巴勒維被推翻是至今尚未痊癒的地緣政治傷口。在美國和蘇聯對峙的冷戰時期,巴勒維一直被視為中東地區維持穩定的霸主之一,同時也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發揮影響力的堡壘。美國故總統尼克森將巴勒維政權視為美國在中東的「管區警察」,不讓中東被蘇聯染指。
然而,革命的動盪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終結了這種局面。伊朗出現對美國有敵意的政權,把美國人擄為人質,對中東美軍發動致命攻擊,還自詡為美國霸權的反抗者。
對中東其他國家而言,伊朗建立政教合一體制不啻政治炸彈,讓長年遭中東世俗威權政體遏制的宗教組織有了活力。
巴勒斯坦歷史學家米爾漢說:「伊朗革命對阿拉伯世界聖戰組織的出現和崛起,影響重大。伊朗革命影響了中東的政治思考,啟發人們把宗教當作改變政治的手段,以對抗壓迫和貪腐。」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伊朗專家塞梅說,伊朗革命對中東和全世界來說,都是重大意外。伊朗革命對中東各國王室和執政菁英都構成了威脅。
塞梅指出,對中東遜尼派伊斯蘭基本教義組織和少數什葉派來說,伊朗革命是靈感來源。

伊朗革命期間,何梅尼在德黑蘭一所學校陽台上發表演說。(路透)分享

1979年1月16日,伊朗國王巴勒維與王后法拉赫在德黑蘭搭機流亡。(美聯社)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