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日綜合電)自2018年4月起,好幾個發展中國家,對一帶一路所需背負的大量債務,表達憂慮的態度,於是先後退出或暫緩了一帶一路的相關建設。
據美國財經頻道CNBC的報導,將近一年來,多國若非退出一帶一路的計劃,就是對計劃中的建設部分喊停。這些國家當中,就包括了大馬、巴基斯坦、緬甸、孟加拉和非洲的獅子山。
這些國家立場轉彎,間接證實了全球其他各國,對於一帶一路融資條款的擔憂之餘,也說明這些發展中國家,比起外國的投資需求,更願意將國家主權,放在更優先的位置上,進行考量。

高額外債讓斯里蘭卡不得不對中國低頭,將國內極具戰略價值的漢班托塔港,以11億美元的代價出租給中國,為期99年。圖為該港口檔案圖。
出租港口成導火線
據悉,引發這些國家退出,或對一帶一路計劃喊停的導火線,是在2017年發生的。當南亞島國斯里蘭卡,無法向負責其國內一帶一路發展項目的中國公司付款時,該國政府被迫將該國一座極具戰略價值的港口——漢班托塔港,以11億美元(約45.4億令吉)的代價,出租給中國,為期99年。
而這筆價值11億美元的款項,最終將用於協助斯里蘭卡政府,還清積欠外國的債務,而這些債務當中,又以積欠中國的債務最為大宗。
這樣的事件,引發了其他有份參與計劃國家的警惕,斯里蘭卡的情況被視為前車之鑑,提醒這些國家,若無法履行對北京的債務責任,就可能被迫簽署出賣國家領土主權,抑或是簽署對本國經濟嚴重不利的嚴苛條款。這樣的現象,被稱做債務陷阱外交,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其政府,否認參與其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紛紛如骨牌倒下般,接二連三叫停一帶一路的相關計劃。大馬首相敦馬哈迪,在去年8月末訪華後,就宣布取消一帶一路旗下3個項目,總值220億美元(約910.4億令吉)。早前被指在若開邦,對羅興亞人實施種族滅絕的緬甸,原本打算和中國借款73億美元(約302億令吉)在若開邦發展深水良港,事件後也大削借款數額至13億美元(約53.79億令吉)。
巴基斯坦方面,在新總理上台後,已要求中國暫停價值20億美元(約82億令吉)的聯合開發煤電廠項目;而在更早以前,巴基斯坦鐵路部長,已把從中國獲得的鐵路項目「絲綢之路」的貸款規模,由82億美元(約340億令吉)減少至62億美元(約256億令吉),並聲稱,巴基斯坦是個貧窮國家,無法負擔如此巨大的債務。
就連位列非洲最窮國之一的獅子山,也在去年,叫停了一項由中國公司主導,價值3.18億美元(約13.15億令吉)的機場建設計劃。
撤回計劃是好事?
地緣政治專家帕拉·卡納在其新書《未來屬於亞洲人》中寫到,市場如此排斥這一不可持續的一帶一路條款,是良好健康的現象。他表示,在某種程度上,中國這樣的資本侵略,反倒讓這些國家成功現代化,幫助他們獲得抵抗未來類似侵略的信心。
與此同時,一帶一路的資金缺口,也是個不得不令人正視的問題。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去年4月的說法,一帶一路項目每年都面臨高達500億美元(約2069億令吉)的資金缺口。
文:綜合報導
圖:網際網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