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低生育率成了全球化的問題。低生育率國家,從上世紀初開始,先是歐洲的法國、德國,再到東亞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地。
為了應對這件事,各國都出台了「催生」政策。
為了鼓勵生育,各國政府也是操碎了心。
越是富裕的地區,生育越成了問題。生養孩子的不但金錢成本高,時間成本也高。
總之,一個字,貴!
亞洲:為了催生,政府拿錢來買單
日本催生——
在日本,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每個階段都有政府的扶持。

孩子出生前,孕婦的生育前的孕檢,基本上都是免費的。

這些都有補助
從懷孕4個月開始,就會發放不同的補助金,包括:生育一次性給付金、生育補助金、育兒休假補助金等。
除了以上這些生育補助金外,日本政府還會每個月支付育兒費用,注意:是每月都有哦。
3歲前:每個孩子15000日元
3歲~小學畢業:第1胎和第2胎10000日元,第3胎(或以上)15000日元
中學生:每個孩子10000日元
家庭收入超過限額:一律5000日元
tips:為了留住人口,長期居留的外國人也可以享受到的。(連外國人也不放過了)

另外,為了更大力度推行人口政策,日本政府預計在2019年10月後,還將實行幼兒園、大學全部免費。
韓國——
韓國從2006年始頒布應對低出生率的政策開始,已經累計投入了152萬億韓元(約人民幣8937億元)。男職工申請育兒休假時,有3個月可最多領取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865萬元)的育兒期工資。
歐洲:從時間到金錢,費勁心思「催生」
許多歐洲國家,在養育孩子的補貼方面和日本相似,從孩子出生到成年,政府補貼非常多。
比如德國,社會福利涵蓋了孕期、產後,直至孩子成年。但這真金白銀的政策,仍然沒有提高德國人的生孩子慾望。德國的生育率依然低迷。

各國政府嘗試以各種政策鼓勵生育,除了金錢方面,更是給予准媽媽們更長的產假、更高的帶薪比例。
俄羅斯為了讓媽媽們沒有後顧之憂,通過法案,確保生育三個孩子的媽媽可以獲得3年半的產假,同時還會獲得一定的補助。產假時間算入工齡,女性可以隨時要求返回工作崗位。俄羅斯還向多子女家庭免費提供住房用地,能夠生育更多的家庭還能獲得頒發「光榮父母獎章」。
挪威和英國的帶薪產假長達一年。挪威媽媽除了休一年、拿80%的工資,還有另一種選擇———休10個月、拿全薪。
瑞典的產假長達16個月,其中前390天拿原工資的77.6%。

但是,通過調查發現,如果只是單純地延長女性在家照料孩子的時間,會削弱了女性的職業競爭力,因此生育率並沒有得到明顯提高。
對此,已開發國家鼓勵,媽媽們則更早地回歸工作崗位,給奶爸們更多產假時間——
丹麥法律規定,孕婦從預產期前4周開始休假;產後有14周產假,這期間配偶享有2個星期的假期;在孩子出生14周後,夫妻雙方還各有32周的「父母假」,可自由安排何時休假;夫妻雙方能享有的帶薪產假加起來最多可達52周。

瑞典為了鼓勵父親多休產假,瑞典的社會保障部門還設立了獎金,在休夠法定的60天產假後,父母每多休30天產假,就可多領取3000克朗獎金。
法國規定,如果一對夫婦為各自的僱主工作超過一年,那麼他們都有權請假在家帶小孩,直到小孩3歲。
歐盟也提出方案:孩子出生時,父親必須享有10天帶薪陪產假,父母雙方均享有4個月帶薪育兒假,薪資不低於病假薪資。
從各國這些實際經驗來看,我們國家的「催生」之路,還將任重而道遠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98991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