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中國!北斗系統正式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世界資訊| 2018-12-28| 檢舉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2月27日報道,在12月27日下午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於今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這標誌著北斗系統服務範圍由區域擴展為全球,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

據介紹,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範圍,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北斗系統啟動研製,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先後建成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系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道路。

以下為發布會文字實錄:

胡凱紅: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提供全球服務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北斗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謝軍先生;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林寶軍先生;北斗三號運控系統總設計師陳金平先生。

下面,我們先請冉主任做介紹。

冉承其: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和我的三位同事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在此,我向大家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今日起提供全球服務。

厲害了中國!北斗系統正式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情況

冉承其:北斗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啟動研製,按「三步走」戰略,實施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先有源後無源,先區域後全球,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道路。

2012年的今天,北斗開通亞太服務;6年後的今天,北斗開啟全球時代。北斗團隊始終弘揚「自主創新、團結協作、攻堅克難、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突破百餘項關鍵技術,實現區域服務穩中有升,建成全球核心星座,帶動我國航天能力整體躍升。

冉承其:今年是北斗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一是高強密度組網形成全球服務能力,一年內完成10箭19星發射,創下世界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我國同一型號航天發射的新紀錄。二是高可靠運行確保穩定服務,發射備份衛星,精化軌控策略,服務性能穩中有升。三是高標準打造國際合作新亮點,成功主辦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第十三屆大會,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賀信,大會發布西安倡議。簽署中俄衛星導航合作政府間協定。建成首個海外北斗/GNSS中心。四是高精度特色帶動應用新突破,北斗晶片、模塊等基礎產品銷量突破7000萬片,北斗高精度產品出口90多個國家和地區,北斗地基增強技術和產品成體系輸出海外。

今天,同步發布新版北斗公開服務性能規範(2.0版)。經全球範圍測試評估,北斗系統服務性能為:

系統服務區:全球;

定位精度:水平10米、高程10米(95%置信度);

測速精度:0.2米每秒(95%置信度);

授時精度:20納秒(95%置信度);

系統服務可用性:優於95%。

其中,亞太地區,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95%置信度)。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地,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統服務。

這裡,我展示兩張圖片。第一張是北斗全球服務可用性示意圖,顏色越淺,可用性越高,可以看到,北斗全球服務可用性均在95%以上。第二張是全球典型區域北斗星空圖,紅點代表各區域上空的可視北斗衛星。今天以後,無論你走到哪裡,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

北斗已得到廣泛應用,正走出國門惠及世界。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從業單位達14000家、人員超過50萬人,形成珠三角、京津冀、長三角、鄂豫湘、川陝渝五大產業區,湧現出一批有實力的衛星導航企業。自主北斗晶片跨入28納米工藝時代,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5.4萬件,居全球第一。二是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交通運輸、海洋漁業等應用走深走實,全國已有617萬輛道路營運車輛,3.56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中心城市8萬輛公交車,3230座內河導航設施,2960座海上導航設施,使用北斗。港珠澳大橋採用北斗高精度形變監測系統,保障安全運行。國內銷售的智慧型手機大部分支持北斗。北斗前裝車輛超過200萬輛。基於北斗高精度的智能駕駛汽車,有望2019年上市。三是國際化實現新突破。北斗已服務於俄羅斯、緬甸、寮國、柬埔寨、泰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科威特、阿爾及利亞、烏干達等國家,收穫良好口碑。北斗已加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國際組織,國際民航組織批准北斗星基增強服務商標識號和標準時間標識號,國際搜救衛星組織將北斗納入全球衛星搜救系統計劃。有關詳情,可參看《北斗系統應用案例》和《北斗系統發展報告(3.0版)》。

北斗提供全球服務,是建設的一大步,也是發展的新起點。到2020年,將繼續發射11顆北斗三號和1顆北斗二號衛星,完成全面建設,進一步提升系統服務性能;2035年還將建成以北斗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北斗將以更強的功能、更優的性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謝謝!

胡凱紅:謝謝冉主任,下面開始提問,提問之前請按慣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我想問一下,北斗三號系統與北斗二號系統相比,它的功能和性能上有哪些提升和擴展呢?

冉承其:從北斗二號系統到北斗三號系統,我們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北斗三號系統的服務區域擴展到全球,性能指標大幅提升,功能也得到顯著增強。相較於北斗二號系統,北斗三號系統有四方面的性能提升:

一是更高的精度。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成後,全球定位精度10米;在亞太地區定位精度,由原來的6米提升至5米;二是更強的原子鐘。北斗三號衛星採用了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銣原子鐘天穩定度為10-14量級,氫原子鐘天穩定度為10-15量級。三是更新的技術。北斗三號衛星通過採用新的技術,空間信號精度(SIS URE)優於0.5m。四是更優的信號。北斗三號衛星增加了性能更優的互操作信號B1C,同時,在全球系統中將B2I信號升級為性能更優的B2a信號。

北斗三號系統還有三方面的新增功能:一是在進一步提高基本導航服務能力基礎上,將按照國際民航標準提供星基增強服務。二是按照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標準,提供國際搜索救援服務。三是在全面兼容北斗二號短報文服務基礎上,將服務容量提升10倍,用戶機發射功率降低10倍,短報文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中國日報記者:謝謝主持人,剛才冉主任在發言中談到北斗三號基本系統今天建成了,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連續和穩定的服務。我想請問,咱們為這項工作前期做了哪些準備?謝謝。

冉承其:優化衛星發射計劃儘早提供服務。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優化衛星發射計劃,在2018年底前共發射了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和1顆北斗二號備份衛星,完成北斗三號核心星座組網部署,可為包括「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在內的世界各國提供連續穩定服務。

持續提升北斗系統服務性能。不斷提升北斗系統精度、可靠性、連續性、完好性等基本服務性能。同東協、阿盟等國家和地區,共同推動建設增強系統和監測評估網絡,大幅提升北斗系統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服務性能。

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提供北斗知識服務。和阿盟、泰國等國家和組織共建北斗中心。2018年4月,首個北斗海外中心落地突尼西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持續開展教育培訓和科技普及。

推動北斗產品落地生根。北斗高精度基礎產品已經輸出到9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為這些國家提供晶片、模塊、終端、軟體、服務一攬子應用解決方案。在東協、阿盟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應用合作,為中俄跨境運輸、巴基斯坦國家位置網、緬甸大湄公河監管、寮國精細農業等成功提供應用解決方案。

彭博新聞社記者:為了實現北斗全球的服務,還需要做些什麼?在2020年之前做到這些,還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北斗的覆蓋範圍以及服務性能同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相比有什麼不同?

冉承其:北斗是一個提供全球服務的系統,現在全世界一共有四個系統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包括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以及中國的北斗,這四個系統在覆蓋範圍、系統性能上是相當的,中國的北斗有我們自己的特色。

第一個問題,我們除了提供全球服務以外,繼續保留了傳統的北斗特色服務。特色服務是什麼?短報文和位置報告。我們大大提升了這樣的功能性能,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把導航和通信技術在一個系統中實現。這個特色服務是其他三大系統不具備的。另外,我們採用了很多新興的技術,比如構建了天上衛星之間互相聯繫的星間鏈路系統,還有就是在核心技術上,相對北斗二號相比有很大的提升。可以這麼講,其他三大系統有很好的性能,我們北斗同樣具備,並且我們也希望通過合作,更好地促進各自系統的發展。謝謝。

第二個問題,關於北斗三號後續要做的工作,大概有幾個方面。第一個層面,因為我們今天只是基本系統提供了服務。在基本系統上可以提供10米精度的服務,從北斗的追求目標來講,我們還要繼續提高性能。所以,我們未來的目標是到2020年前後把現在的性能進一步提高一倍或者更多。第二個層面,我們要大大地拓展北斗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擴展應用,便於我們更好地可以為全球提供服務。第三個層面,我們新的技術,比如搜救和星基增強的服務,也是我們後續要重點加強和推廣的。

科技日報記者:剛剛冉主任介紹了北斗系統這一年內實現了創記錄的高密度組網,請問這樣的密集發射是怎樣實現的?另外還想請各位專家簡單介紹一下北斗三號系統實現的技術突破?謝謝。

冉承其:謝謝。今天我有三位同事在這裡,他們可能比我回答得更專業。首先請北斗系統工程副總師,也是我們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師謝軍先生來回答。

謝軍:非常高興向大家介紹一下。北斗三號系統在建設過程中,衛星是如何實現密集發射、快速組網的。我們都知道,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多星組網的系統,一顆衛星上去不能提供服務,一定要成群地上去,所以圍繞著北斗系統的建設目標,我們在任務初期就進行了全面、科學的策劃,把所進行的工作項目進行了分解,對用戶需求、任務要求也進行了詳細分解,同時做了很好的、全面的風險控制等分析工作。

第二方面,要實現衛星的密集發射,產品一定要組批生產,所以我們在元器件、原材料等一些基礎保障工作上,圍繞著工程系統建設的衛星數量,提前做好了相應儲備。同時,我們在技術和計劃流程上還做了進一步優化。我國在衛星研製的流程上,有一套成熟的管理辦法和技術流程,多星的研製、發射和單星是有差異的,一定要開創性地、創新性地制定我們的計劃流程和技術流程。我們通過計劃流程和技術流程的優化,整個研製周期相對於以往的衛星縮短了近1/3,也就是30%。同時,我們還採用一些先進的科學方法,比如發射場的遠程測試,可以大大地減少發射場的工作人員數量,縮短髮射場的測試時間。這樣既保證了發射場的工作能夠正常運行,同時也保證了工廠里多顆衛星可以並行研製,不出現人員上的衝突。

除此之外,整個產品的質量控制也堅持中國航天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堅持零缺陷的理念,沒有質量就沒有進度。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我們形成了一支隊伍,多項任務並行開展,統一、協調進行工作,形成了這樣的管理模式。這幾年下來,確保我們在這一年完成19顆衛星的密集發射,實現了中國航天工業轉型的標誌性實踐。謝謝大家。

冉承其:謝謝謝總。關於技術突破方面,我也想請另一位北斗三號系統衛星總師林寶軍先生回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9857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