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
拿破侖戰敗原因一直是歷史學家探究的話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一種新觀點認為,遠在印尼的火山噴發,影響了當時的全球氣候,歐洲天氣變得異常惡劣,成為拿破侖落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1815年6月,拿破侖統領下的法國軍隊,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展開對戰,最終聯軍取得勝利。落敗後的拿破侖被流放並自此退出歷史舞台。
此前已有歷史學家提出,當時天氣條件惡劣,大量降雨、道路泥濘讓法軍在戰場上困難重重。
新華社報導,帝國理工學院的馬修·金格博士在新研究中進一步拓展了這一觀點,並認為這與全球氣候出現較大變化有關,而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印尼的火山噴發。相關論文刊登在美國《地質學》月刊上。
據金格介紹,在滑鐵盧戰役開始前兩個月,印尼坦博拉火山噴發出大量火山灰,這些火山灰上升到大氣電離層後讓電離層「短路」,而電離層影響雲的形成,最終導致歐洲地區出現暴雨,惡劣的天氣條件成為拿破侖戰敗的重要因素。

拿破侖在滑鐵盧戰敗。
拿破侖戰敗原因一直是歷史學家探究的話題。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近日提出一種新觀點認為,遠在印尼的火山噴發,影響了當時的全球氣候,歐洲天氣變得異常惡劣,成為拿破侖落敗的一個重要因素。
1815年6月,拿破侖統領下的法國軍隊,與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展開對戰,最終聯軍取得勝利。落敗後的拿破侖被流放並自此退出歷史舞台。
此前已有歷史學家提出,當時天氣條件惡劣,大量降雨、道路泥濘讓法軍在戰場上困難重重。
新華社報導,帝國理工學院的馬修·金格博士在新研究中進一步拓展了這一觀點,並認為這與全球氣候出現較大變化有關,而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印尼的火山噴發。相關論文刊登在美國《地質學》月刊上。
據金格介紹,在滑鐵盧戰役開始前兩個月,印尼坦博拉火山噴發出大量火山灰,這些火山灰上升到大氣電離層後讓電離層「短路」,而電離層影響雲的形成,最終導致歐洲地區出現暴雨,惡劣的天氣條件成為拿破侖戰敗的重要因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