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本週四)16:30,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收盤報6.2960,較上一交易日跌40點,盤中一度升破6.29關口,續創2015年8月以來新高至6.2866。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94個基點,報6.3045,並創2015年8月11日以來最高。
在短短的一個月裡,人民幣中間價從6.5左右一度升破6.29關口,漲幅超過3%,創下2015年8月「811」匯改以來新高。如果從去年12月下旬以來這波人民幣單邊上漲計算,已經累計上漲4%。而2017年全年,人民幣升值幅度才為6%。
對此,我們認為,人民幣出現快速升值,美元指數狂跌甚至跌破了90的歷史支撐位,這才是主因。同時,我國央行近期不斷上調中間價,從而引導人民幣匯率不斷上行,以及我國政府開始加強對外匯流出的管制,加速了人民幣連續上漲的動能。
面對近期人民幣的瘋漲行情,專家們從中道出了其背後的玄機: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可以留住國內外資金,防止遊資大規模拋售中國資產,並回流美國本土,這樣可以讓我國樓市、股市泡沫還能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如此可為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騰出足夠時間和空間。
另一方面,人民幣要走國際化道路,首要目標就是匯率要始終保持強勢。由於美元指數持續贏弱,這為人民幣國際化迎來了新的契機。現在你若去東南亞旅遊,可以用人民幣來消費。此外,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等石油生產國,都希望以人民幣作為石油計價單位。更關鍵的是,已經有60多個國家承諾將以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現在看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似乎對中國有利,人民幣升值對中國人外出旅遊、留學、海淘購物也都有很大的受益。甚至於對於房產、航空、銀行等手持大量外債的高負債企業也是利好,從此對外債務給減輕了,難道不好嗎?
但是,我們近期卻從美國政府那邊傳來的資訊卻是,美國高層卻更樂見美元指數的貶值。那麼,美元貶值會給美國帶來哪些好處呢?
首先,美元指數一路狂貶,對於中國出口不利。過去一年多,人民幣升值了6%,而進口增速全年卻達到了15.9%,出口增速才7.9%,貿易順差增速下滑17%。如今,一個月上漲3%,一個半月上漲4%,幾乎將出口企業的一半利潤吃掉!
眾所周知,中美經貿關係已經進入多事之秋,美國稅改、對華貿易摩擦等等舉措都在為「美國製造」創造條件,而現在又再加一個美元指數的持續貶值,這無疑更加提升了美國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將使中美兩國貿易逆差進一步收窄。
再者,美元暴跌是為了掩護美資轍退。特朗普實行了減稅政策後,蘋果公司已經準備把海外利潤匯回美國,而美國企業的海外利潤是用當地貨幣計價的,如果美元指數瘋狂貶值,甚至跌至90以下,那就意味著,美國在海外的企業不必再匯更多的美元回本土了。
在此之前,特朗普曾表示,稅改後,在未來的數年內可能會有4萬億美元回流美國,而這次美元瘋狂貶值,就是要掩護美資將別國的貨幣換成美元後,全身而退。舉個例子,2017年初,美元兌人民幣在6.9左右,現在卻落到了6.3附近,如果按照現在的價格將在華利潤換成美元,1億人民幣就可以多換140萬美元。
再次,美國希望通過美元指數的持續貶值,來給新興經濟體剪羊毛,這樣可一勞永逸的保持著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2008年暴發了國際金融危機,美聯儲為了應付這場危機,就拿出了量化寬鬆政策,說白了就是通過印鈔票來化解金融風險。而很多新興經濟體國家也跟著貨幣寬鬆,從而推高了其本國的資產泡沫。現在美國要收緊貨幣了,新興經濟體受到衝擊就會更直接。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經濟持續向好,日本人狂買全球資產,日元大有取代美元霸主地位之勢。隨後,日美就簽下了著名的《廣場協議》,美國逼迫日本單邊升值,這導致大量的遊資流向日本,推升了日本房地產泡沫。
到了九十年代初,美國的經濟政策開始收緊,日本也跟在後面加息,隨後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日本經濟開始進入了二十多年的低迷期,日元挑戰美元的霸主地位也就此告吹。而這次也一樣,美國希望通過貨幣戰爭,把他未來可能出現的潛在競爭對手給打壓下去。
最後,美元瘋狂貶值,美國對外的債務就可以得到部分稀釋。現在特朗普又搞基建投資建設,又要搞減稅,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肯定又要直線上升,那麼美聯儲只有通過美元指數持續貶值,通過全球貨幣體系霸主的地位,來將一部分還債壓力轉嫁出去。而倒楣的是那些持有美國國債的人,莫名其妙債權被稀釋掉了。
從表面上看,近期美元與人民幣呈現「強弱分明」的走勢。但實質上,人民幣的強勢上漲背後有其「贏弱」之處,主要還是以攻為守。而美元指數狂跌背後有著層層殺機,而且步步跌得都很驚心。其主要目的就是,只為美國一家經濟復蘇,其他一切都可置之度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8243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