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隨處可見的袋鼠,最近遭遇到了一場「滅頂之災」!一種神秘的疾病正在澳洲全境袋鼠種群中蔓延,造成灰袋鼠和紅袋鼠大規模死亡。有數據統計,2016年至2017年,單是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紅袋鼠數量銳減了120萬隻,灰袋鼠更是減少了250萬隻。
據《澳洲新聞網》報導,目前獸醫、動物學家專家們對死亡袋鼠進行解剖,也沒有發現致病原因。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種疾病會造成袋鼠內出血,很快奪取它們的性命。當地獸醫格雷表示:「有時候你看著一群袋鼠坐在那兒,但它們其實都已經死了」。
報導中說,格雷撿起一片袋鼠枯骨說,「袋鼠的死亡範圍十分廣,不是植物引起的、也不是營養不良或是寄生蟲導致的。」
報導中也說,新南威爾斯州有著澳洲最多的袋鼠,達到了1700萬隻。其中紅袋鼠和灰袋鼠就有1200萬隻,這次神秘疾病的侵襲,讓兩個袋鼠種群死亡數量數百萬,這在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情況。
面積900平方公尺 怡保發現最大二戰防空洞
怡保29日訊)馬來亞歷史研究組織(Malaya Historical Group)在怡保蘇丹阿茲蘭沙機場管轄的一塊空地,成功發現一座相信是我國最大的二戰防空洞!
該組織研究主任沙哈隆表示,該組織是接獲機場員工的通知後,於2天前前往該空地進行考察,進而發現該防空洞的存在,隨後經調查證實為英國軍隊在40年代二戰時期所建設的防空洞,以備戰爭發生時作為軍人和當地居民的庇護所。
他說,該防空洞的結構相當堅固,相信當年可掩護軍人及居民免受迫擊炮(mortar)及火砲(artillery)的傷害。
「該防空洞的面積為900平方公尺,深約2.5公尺,每次可容納30至40人,從表面可見,該防空洞雖已廢棄多年,但其建築結構仍完好無損。」
他是於今午率領媒體參觀該防空洞後,在記者會上這麼說。陪同者尚有怡保機場經理莫哈末阿里、機場輔警阿末扎基警長、怡保市政廳代表莫哈末達祖丁等。
沙哈隆告知,該組織一開始乃懷疑該洞是一個水槽,惟之後發覺洞內設有門及柱子等,因此鑑於這些特徵進一步查證後,才確認該洞實為一座二戰防空洞。
此外,他希望該組織接下來能與大馬機場控股公司、怡保市政廳及霹靂古蹟協會進行會議,以商討下一步將採取的行動,如把防空洞打造為古蹟旅遊的景點之一。
他也認為,該防空洞附近應該還有其他的二戰遺跡,不過需要時間進行考察和挖掘,且有關空地自二戰至今未曾進行任何發展,因此相信其他古蹟仍被埋在地底。
值得一提的是,該防空洞內的其中一幅牆壁上仍保留著當年以粉筆手寫的中文字,由於廢置多年,導致牆上部分字跡已消失,而肉眼能看見的就僅留下「夠2100人食」、「2500食」及「1800食」等字跡。
對此,沙哈龍指出,根據該組織初步推斷,相關字跡乃來自二戰時興建防空洞的承包商。
「二戰期間,英國曾指示來自中國及印度的承包商和工程師,在大馬各地建造防空洞,而我們現在所見的這個防空洞,很大可能是由來自中國的承包商興建,所以才會在牆上記載相關資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7743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