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軍事
一、誆騙
2003年,歐洲人熱情地「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對衛星導航系統極度渴望的中國欣然接受,迫不及待與其簽署合作協議,一口氣投入2.3億歐元(約合20億人民幣,這筆錢在14年前,對中國來說絕對是一筆巨資)。
由於中國巨額資金的注入,因資金短缺捉襟見肘的「伽利略」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2005年,在美國的干預下,歐洲航天局(18個成員國)開始排擠中國,拒絕中國進入「伽利略」計劃的決策機構,更可惡的是在技術開發上故意給中國使絆子,中國派往歐洲的科研團隊一夜間成了擺設,就連之後加入的日本、印度也能進入決策層,並參與技術開發!
數年的寶貴時間,數十億人民幣的投入,結果卻是沒有結果。
二、詭異
1996年,台海局勢緊張,解放軍隨後展開一次大規模軍演,向某海域發射了3枚飛彈,以示警告。發射的第一枚飛彈準確命中目標,就在所有人為這次成功歡呼的時候,出現詭異的一幕:隨後發射的第二、第三枚飛彈突然無法追蹤,與指揮中心完全失聯,最終飛彈大大偏離原定落點。
演習中指揮部一片死寂!
日本、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媒體將此事搬上本國新聞頭版頭條,大肆宣傳。
事後軍事分析表明,兩枚飛彈在發射後,GPS信號突然中斷,飛彈變成無頭蒼蠅,方才造成與指揮中心失聯的詭異一幕!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獨立號航母戰鬥群、尼米茲航母戰鬥群來勢洶洶,對中國海軍進行威懾,我國派出112艦隊,但意外發生,112艦隊突然在海迷失了方向,瞎轉悠了數天。
事後查明原因,是船載GPS系統在這段時間釋放錯誤信息,美軍也並未隱瞞此事,而是高調宣布就是自己所為。
三、怒吼
經歷種種,讓中國清醒,西方不可信,GPS也不可靠,歐美之所以在衛星導航方面肆無忌憚,歸根結底還是他們堅信中國無法獨立研發衛星導航系統,所以才會有恃無恐。
為了不再授人以柄,中國發出最強音:中國命運必須自己掌控,大國重器必須自己打造!
中國將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命名為「北斗」,飽含近代以來中國歷經劫難的清醒、走向復興的企盼。
2007年4月初,中國首顆北斗導航衛星終於如期矗立在發射塔架上。4月14日4時11分,這顆肩負著重要使命的衛星,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兩天後的16日20時許,北京終於清晰接收到來自這顆衛星的信號。
這顆北斗導航衛星凝聚無數人的心血,它的設計團隊中,不僅有超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也有白髮蒼蒼再度出山助祖國一臂之力的元勛們(如88歲的孫家棟院士,「兩彈元勛」、東方紅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北斗工程首任總設計師)。
孫家棟院士
一聲怒吼,硬生生闖出一條新路,如今,北斗人、北斗精神已經中國新時代的標杆。
在11月5日,北斗再傳喜訊,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一箭雙星」成功發射,開啟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新時代!
如今的北斗,已成為當代中國一張耀眼的「國家名片」。
反觀當初的伽利略導航系統,截止目前,「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有18顆衛星在軌運行,但其中5顆衛星上的10台原子鐘幾乎同時出現故障並停止運行,再加上資金困境,歐洲航天局局正面臨一個艱難的抉擇:是否先暫停後續衛星的發射計劃,等待原子鐘的問題解決後再繼續?
俄羅斯導航系統同樣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不過俄現在已經決定將格洛納斯導航系統融入北斗系統,因此,歐洲航天局也考慮過同中國合作,希望高抬貴手,摒棄前嫌,不過中國會給他們機會嗎?
四、騰飛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只是千千萬萬個中國成就中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打破西方封鎖最好的見證。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坎坷經歷,正如人生的某個階段一樣,有過彷徨、有過困惑,但終將走向成熟。
想必很多人會不解,為什麼西方處處針對中國?
因為在蘇聯倒下後,擋在西方面前的一座大山就是中國,只要拔掉它,這個世界再無對手。
可是,出乎西方意料的是,就是這樣的一個看似「弱小」的國家,卻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從小米加步槍,到殲-20、航空母艦、055萬噸大驅;從一貧如洗,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縱觀世界,哪國敢說:「離開了中國,世界依舊轉?」……
每一絲進步的背後,都飽含艱辛,中國人不需要西方「感動」,而是需要你們「不敢動」!
面對無孔不入的封鎖,我們奮力衝殺,方才有今天的成就,但依舊不能有一絲鬆懈。
現在,全面復甦的東方巨龍正在蓄勢,正如一飛沖天的北斗一樣,終將龍騰九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