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中國強盛了數千年,一直是亞洲地區的龍頭老大,也是萬國來朝的天朝上國。然而歷史的車輪推進到清朝末年時,中國卻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在清朝末年,禍國殃民的慈禧太后當國,國內、國際一片混亂。吃不飽、穿不暖的老百姓揭竿而起,有了義和團,有了太平天國。窺探到中國有利可圖的西方列強,也紛紛將貪婪的魔爪伸向中國,甚至企圖瓜分中國。這個時期的中國,可以說虛弱到了極點。
雖然慈禧太后無法無天、為所欲為,將清朝的天下搞得烏七八糟、千瘡百孔,但好在還有晚晴四大名臣替他補鍋。在這四大名臣中,左宗棠一直是最受後人推崇的一位。年少時期,左宗棠即表現出極高的學習天賦,對於當時科舉考試所應學的四書五經他幾乎能夠做到一目十行而過目不忘。並且,左宗棠的思維方式與尋常人不同,他所寫出的文章,其中心主旨往往與尋常讀書人的文章迥然相異。很顯然,左宗棠是一個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絕對不拘泥於書本、道統的條條框框。
簡單來說,假設有伯樂的話,伯樂一定會說左宗棠是一個人才。然而可惜的是,當世沒有伯樂,左宗棠要想實現偉大的抱負,他的必經之路是科舉考試。那個時候的科舉和現在的高考,形式上不同,本質上沒有區別,考的就是書本知識,並且不由得你摻雜半點獨立思想。所以左宗棠這樣一個善於獨立思考、喜歡發表獨特意見的人,在科舉考試上屢考屢敗、屢敗屢考。總計考了三次,都沒上榜,只好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左宗棠當上了教書先生,這是絕對多數落榜考生唯一能選擇的比較體面的出路。但左宗棠的教書生涯並不長,很快他就抓住機會進入了官場。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只是時間問題。左宗棠這塊純度極高的金子第一次發光是在湖南。當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清朝根本遏止不了太平軍的攻勢,短短几年時間南方半壁江山就落入了太平軍之手。但湖南沒有。當時左宗棠鎮守長沙,太平軍前來攻城,連續進攻多次,都拿左宗棠一點辦法沒有,只能退去。
這一次發光,左宗棠的軍事才華得到了當局的肯定。此後,左宗棠用六年時間將湖南治理得井然有序,經濟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時人曾讚譽左宗棠說: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而左宗棠所建立的最大的、為後人所永遠銘記的功勞是收復新疆。早年林則徐曾就時局向左宗棠詢問:眼下何處隱患為大?左宗棠回答說:海上的日本和北方的俄國,俄國隨時都有可能打過來!林則徐聽後非常讚賞,直夸左宗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治國大才。而同樣的問題擺在晚晴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面前時,李鴻章卻說:收復新疆又如何?朝廷多了幾千里不毛之地,反為朝廷增加負擔。這種觀點,當時很普遍。

經過幾多波折,左宗棠收復新疆的計劃終於得到了當局的支持。清朝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左宗棠正式出兵新疆。當時,他已是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出於身體狀況考慮,以及為鼓舞士氣、堅定收復新疆的決心,左宗棠命人抬著棺材出征。此舉,感動了所有將兵。在左宗棠的鼓舞下,清朝的將兵們個個奮勇作戰,僅僅一年就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領土。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在左宗棠的努力下,清朝廷允准將新疆設為省級行政區,稱為新疆省,省會位於迪化。
當年李鴻章口中的一片不毛之地,如今卻發現了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據勘探數據稱,新疆總計石油儲量超過200億噸。假設李鴻章當年的主張得到請朝廷支持,李鴻章將成為絕對的、真正的歷史罪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