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國機密
來源:今日平說
古人云: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當今的世界大潮步入了4.0時代,商業、經濟、體制。。。都在經歷蛻變,只有能看清大勢才能成為命運的舵手。雖說舞台的正中央總是大國在博弈,但小國對戰略平衡的熱情和渴望,也從未改變過。
這兩天,有幾條很重要的新聞被淹沒在了娛樂新聞當中,這些新聞低調得幾乎看不見多少人轉發,但它所包含的信息卻是十分令人震撼的。
說到孟加拉,他的另一個名字應該叫做「東巴基斯坦」,和現在中國「巴鐵」本是同根而生一個國家。
當年,印度利用巴基斯坦內部的間隙,野蠻出兵將其割裂為兩個國家。從此,印度在南亞得到絕對優勢,巴基斯坦不得不尋求中國的幫助。而孟加拉國則被印度視為自己嘴邊的肉。
(孟加拉原名「東巴基斯坦」)
孟加拉國忍氣吞聲已經很多年了。如今,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的福音,傳遍亞洲各國,孟加拉當然迫不及待的想融入其中。
據報道,2017年10月29日,中孟兩國簽署協議,雙方將合作建設220公里長的輸油管道。消息雖短,但意義重大。繼緬甸皎漂港之後,中國在印度洋沿岸又有了一個支點,不僅可大幅縮短原油卸載時間,同時還能避免原油泄漏造成環境污染,減少原油轉運成本和損失。石油管道日後如果和中緬石油管道對接,將進一步減輕了戰略壓力。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數日前的10月24日,印度外長在訪問孟加拉時宣布,給予孟方870萬美元的援助。
為何印度寧可倒貼,也要討好孟加拉國?
主要就是莫迪為了實現「藍色經濟戰略」,而孟加拉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現在,印度已經與日本積極推進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合流,有了日本的資金支持,印度更有了底氣。不過,孟方顯然沒有被印度的錢砸暈,選擇了最有利於本國發展的選項。對莫迪來說,可能會產生某種失落感,因為印度已經砸了不少血本。
不過,更讓莫迪沒面子的是,除了孟加拉之外,還有個南亞國家也在努力擺脫印度的束縛!
作為亞洲最小的國家,馬爾地夫早就對莫迪的「霸主夢」嗤之以鼻。馬爾地夫不僅是度假天堂,還是扼守印度的「南大門」。儘管陸地面積僅有298平方公里,但馬代卻扼守印度洋重要航線,是東亞與西亞進行能源和商品交換的重要通道,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失守」了,對印度來說就是當頭一棒,將面臨遭到南北夾擊的不利形勢。
令印度揪心的是,馬爾地夫2012年決定收回印度公司對馬累國際機場的租賃權。接著,又允許中國在馬爾地夫南部的拉姆環礁戈杜島建設一個新港口。除此之外,馬爾地夫還拒絕了印度的要求,毅然堅持接待中國海軍編隊,還允許中方修建本國第一座大橋。。。。。。
而從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到緬甸的皎漂港,一條「珍珠鏈」似乎正在成型。接下來,莫迪也將面臨兩條路選擇:一條是自絕於世界,成為「一帶一路」繁榮圈外的困獸;一條是誠心合作,搭中國經濟快車。
與此同時,一條規劃已久的鐵路線,這也將打破西方對中國的能源封鎖包圍圈。
2017年11月3日上午10點,成都國際鐵路港首趟「蓉歐+」東協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開行,至此以後從成都向西至歐洲、向北至俄羅斯、向南至東協的「Y」字形國際物流通道實現了互通,意味著成都作為西部物流中心的集散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全球化整體態勢呈現出向外拓展之勢頭。
而在這條新聞的背後,另外一條新聞多少引起了一些關注,那就是西方的「亞太戰略再平衡」將呈現出收縮狀態。
在全球貿易的核心地緣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馬六甲海峽、巴拿馬運河、巴士海峽、蘇伊士運河、荷姆茲海峽、好望角等地區。在過去很多年,西方一直控制著這些區域,中國根本不可能把生意做過去。這怎麼辦呢?
無論從任何角度來看,中國不希望被鉗制,一直在爭取平等和自由,這是一個主權國家的正當要求而已。
於是「一帶一路」倡議轟轟烈烈地搞起來了,中國修建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以及高鐵客運+貨運列車把中國和中亞以及中東地區徹底貫通,從此世界人民有了新的商貿通路。從此以後,中國內陸的商品不再需要經過被西方人控制的商路,就可以直達中亞和中東。從此以後,中亞中東的商品也不再需要經過被西方人控制的商路,就可以直達中國市場。
貨通天下,互換有無!
世界大潮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但,不論是西方還是印度,雖然守著這麼大的產業,卻不會用心經營,缺乏了解別國真正需求的耐心,只想著把別國吞到肚裡和享受美味。
現在,全世界在使用著中國製造的產品,全世界的貨物正在中國的各個港口吞吐,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投向中國,中國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世界的一舉一動。
雖然,如今的中國還沒有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無疑,中國時代到來的足音已經漸漸響起,我堅信,不久的將來,加入雙贏、多贏、共贏的「一帶一路」倡議,會越來越成為東南亞、南亞諸多國家的共識,而中國也必將重新徹底回到世界舞台的正中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