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密:薩達姆女兒即將參選總統的消息背後,隱藏著一個滅國陰謀!

| 2017-10-29| 檢舉

最近,網上突然傳來一則「重磅」消息!說是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女兒準備重返伊拉克,並準備參加2018年的總統大選——這位據說準備回伊拉克參選的薩達姆女兒名叫拉加德·海珊,她是薩達姆的第一個孩子,據說也是薩達姆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在薩達姆兩個兒子和一個孫子戰死後,她是薩達姆家族為數不多的繼承者。

而網上那則「消息」說:伊拉克戰爭時薩達姆拉加德逃亡到了約旦,但一直關心著伊拉克國內的政治變化。沒想到薩達姆倒台十多年後,伊拉克反而越來越混亂了,以致很多人開始懷念薩達姆時代。這一呼聲使得薩達姆拉加德決定重返伊拉克,參加總統大選,復興家族政權。

雖然很多伊拉克人對推翻薩達姆這事已經開始反思,但是薩達姆女兒即將參選這件事卻依然是一則精心炮製出來的謠言,並且這個謠言的炮製者說不定就是星條旗國。

首先,目前的伊拉克實行的是總理制而不是總統制,所以就算薩達姆拉加德真的能參選甚至能當選總理,那也只是個名義上的職位,並無權力可言,實際權力依然在美軍手中。更重要的是,伊拉克人雖然對國家現狀很不滿意,對當初推翻薩達姆感到有所後悔,但是目前的伊拉克也沒人真正想回到薩達姆時代。因為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也並不怎樣。薩達姆不是卡扎菲。有人懷念卡扎菲的高福利統治,但卻沒有人懷念薩達姆的窮兵黷武統治。

其次,以伊拉克目前的社會環境,就連基本的女權也很難得到保護,所以很少會有人願意把選票投給一位女性。不過,更殘酷的是:無論伊拉克人決定把選票投給誰,伊拉克都只能註定是一個混亂不息的國家,因為這種悲劇命運的根源在很早以前,就被美國種下了。所以,不論伊拉克人如何努力,他們都永世不能翻身。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就要從伊拉克的地緣和歷史說起了。

伊拉克,位於中東乃至亞歐非三大陸的中心。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這裡流淌千年,並孕育出人類最早的文明之一,上天賦予了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和無盡的資源財富,但這也使得這片土地在數千年的時間裡,一直成為全球各大勢力爭奪的熱點。城頭變幻大王旗,夢裡依稀慈母淚。

一戰後,隨著土耳其帝國的崩潰,伊拉克開始形成了現代國家的雛形。它北至小亞細亞,東扼守波斯灣,西不遠就是地中海和西奈半島,南是廣袤的阿拉伯半島,本來這個國家可以大有作為。但是,它卻被種下了太多太多的病根。

如今從伊拉克那如直尺般的國境線就可以看出,它的國境劃分是大國權力博弈的產物,這種國境線的劃分是毫無道理,也不符合地緣常識的,所以這樣的地區,註定不會寧靜。

不過儘管在1932年獨立之時被埋了很多坑被種下了很多病根,但它依然可以稱之為「得天獨厚」。畢竟它在整個中東阿拉伯國家中擁有最好的土地(兩河流域)、最多的人口(阿拉伯國家中僅次於埃及)、幾乎最多的資源(石油儲量世界排名第四、阿拉伯國家中僅次於沙特)。按照常理推斷,這樣的國家不愁發展起來。

1958年伊拉克發生革命的時候,正值阿拉伯國家民族復興運動高潮期間。整個阿拉伯民族也是在數百年時間裡飽受大國蹂躪和分裂之苦,在戰場上也屢屢被以色列所羞辱,他們回憶當年那個橫跨亞歐非的龐大阿拉伯帝國,期待有一個強大的阿拉伯民族勢力能夠打破當前的各國家族統治,統一一盤散沙的阿拉伯世界,使之恢復成世界上原有的大國地位。「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正是在那個時代應運而生的。由於這種政黨生態遠優於阿拉伯國家的封建政治生態,所以在60年代獲得了極快的發展效率,迅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取得政權。

(60年代的伊拉克)

客觀地說,雖然這個政黨後面出了一系列問題,但當年在他們治下,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世俗化程度卻是阿拉伯國家中最高的。當現在某些國家女性必須把頭蒙得嚴嚴實實才能出門的時候,當年伊拉克的女性則可以穿著短裙逛街。當初的伊拉克,儼然是中東社會履行女權和現代世俗文明統治的先行者。按理說,提倡這種理念的國家應該和美國的「普世價值」相吻合才對,從意識形態上,伊拉克應該成為美國在阿拉伯國家中的朋友,但事實上伊拉克和敘利亞從建立政權起就成了美國的眼中釘,而中東地區其他保留君主封建制度、推行極端教育、罔顧基本人權的國家卻是美國親密「盟友」!——真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很多親美慕洋的人,要麼是真的對這些事不了解,要麼就是對這些選擇視而不見的裝瞎。

其實「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之所以不受美國待見,其根本原因就在它提倡要建立一個強大而統一的現代化阿拉伯國家。由於世界石油資源幾乎都集中在中東,所以一旦伊拉克的這一宏偉目標得以實現,美國就將徹底失去對中東石油的控制權,石油美元體系立即就會崩潰。所以,美國絕對不會允許這件事發生。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伊拉克是阿拉伯國家中最具實力統一阿拉伯的國家,所以當1963年復興黨在伊拉克掌握政權後,就一直積極朝著這一進程推進,提出了阿拉伯復興的偉大夢想。甚至,當年伊拉克決定了加入由埃及和敘利亞牽頭聯合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不過後來由於幾個國家之間勾心鬥角和西方勢力的挑撥離間,所以這一次統一阿拉伯的努力很快就失敗了。

這次的失敗對「阿拉伯復興運動」是一次極大的打擊。當時「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旗子,第幾個加入就是幾顆星,當年伊拉克已經公布了這面國旗,三顆星意思為第三個加入這個共和國的國家。——今天的伊拉克國旗也是源於這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旗子,以表明其仍以復興阿拉伯民族為己任。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失敗了,而伊拉克複興黨人也逐漸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一度失去政權。與此同時,由於缺乏先進綱領的指導和自我革新能力,各國的阿拉伯復興黨也開始了蛻變,重新回到了「家族政治」的老路子。而青年軍官薩達姆就是在這個時候登上的歷史舞台。

1979年薩達姆成為伊拉克總統,這無疑是個信奉力量的強人,他有統一阿拉伯的「大略」,但同時也是個缺乏城府的「猛人」,尤其是在其拋棄政黨組織,成為一個赤裸裸的「裁決者」後,伊拉克就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了。而美國最初對薩達姆這樣的人,無疑是充滿了好感的。美國不在乎你是不是獨裁,也不在乎你是不是推行極端教義,美國在乎的僅僅是不能讓那些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而對那些缺乏城府和智慧的人,對那些可能搞亂自己國家的人,美國當然是舉雙手歡迎的。

因此早在1982年,美國就將伊拉克移出了「恐怖國家」名單,並且同意向伊拉克出口武器。1984年,美國與伊拉克恢復外交關係。1988年,美國還向伊拉克提供了高達35億美元的巨額援助。因此正是在美國的支持和默許下,薩達姆才邁開了統一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步:發動了對伊朗的戰爭,試圖擊敗信奉遜尼派阿拉伯世界數百年的敵人什葉派的伊朗為其贏得政治資本,奪取石油出口波斯灣的控制權增強硬實力。

不過,薩達姆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勇猛程度」,這場戰爭中伊拉克伊朗兩個中東實力最強的國家兩敗俱傷,反美情緒嚴重的伊朗國力大損,薩達姆的「統一阿拉伯」野心也遭遇失敗,——這無疑是美國最樂於見到的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美國高興極了!因為美國只是支持了一下薩達姆,就同時搞弱了兩個在中東地區對自己霸權可能造成影響的國家,這簡直太爽了。

慘痛的戰爭損失並沒有使得薩達姆回歸清醒。他並沒有意識到:「攻打伊朗是美國樂於見到的,所以才會得到默許。」於是他隨即犯了一生中最重大的錯誤,他認為自己既然不能向東打開局面,那就先向南打開局面。自己堂堂伊拉克,打不過伊朗,還打不過科威特嗎?先吞併科威特再說!而薩達姆沒想到的是,這個科威特是萬萬打不得的。

說起來科威特的存在,本身也是英國當年在中東挖的「坑」,這個國家歷史上的確一直屬於伊拉克巴斯拉地區的一部分,是被英國的殖民者硬生生地將其分裂出來的,所以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以前一直不承認科威特是獨立的國家。因此武裝收復科威特,是薩達姆「統一阿拉伯」野心的新一步,一旦成功伊拉克對世界石油的控制力將達到新的高度。因為科威特的石油儲量和港口地緣決定了其戰略地位不輸伊拉克。

一旦伊拉克收復了科威特,那麼就會如同被拔掉牙齒的猛虎重新長出了獠牙。所以,美國可以默許伊拉克入侵伊朗,但絕不會坐視薩達姆真正把伊拉克做大做強,因此,美國果斷下手,親自赤膊上陣教訓薩達姆,發起了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這場戰爭以伊拉克慘敗告終,並從此國力大傷,徹底失去了「統一阿拉伯」的能力。

不過當年老布希在完全可以徹底滅殺薩達姆時,卻依然給他留了半條命,不得不說老布希還是有政治手段的,美國這樣做,目的就是留著伊拉克牽制伊朗,以防止伊朗乘虛而入做大做強。對美國來說,伊拉克做大做強是不可接受的,而伊朗做大做強也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老布希留著被打得半殘的薩達姆繼續牽制伊朗這樣一招,不可謂不高。

當然,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伊拉克從此也迎來了近十餘年慘重的經濟制裁,伊拉克人民苦不堪言,這段時間伊拉克和薩達姆一直很老實,而美國在中東石油格局和結算霸權在此期間也再沒有受到挑戰。

然而,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歐萌的橫空出手震驚世界。歐元開始大肆攻城掠地、快速崛起,對美元的石油結算權產生了威脅。此時薩達姆又忍不住了,他認為這是伊拉克擺脫美國石油美元結算霸權和控制的最佳機會,於是和歐洲進行了大量的秘密磋商和接觸,打算向歐盟販賣石油,並使用歐元結算。——無疑,薩達姆的這番行為又再一次觸犯了美國的利益!於是沒過多久,2003年小布希便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藉口,未經聯合國授權,發動了「美伊戰爭」。這一次,小布希徹底推翻了薩達姆政府,並絞死了薩達姆,徹底終結了其家族在伊拉克的政治勢力。

這裡需要說一句的是,美國打伊拉克當然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維持與石油掛鉤的美元結算霸權。薩達姆被消滅後,從此伊拉克的命運被美國全盤掌控。伊拉克的經濟、石油結算、政治格局、軍事組織等等,都是被美國死死控制和滲透的。今天的伊拉克政府,可以說再也沒有任何自主權了。比當初的「偽滿洲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所以回到本文開頭的問題:為何伊拉克人再努力,也不可能改變伊拉克混亂的現狀?其實答案就在美國佔領伊拉克以後的思路和布局。

首先,美國是肯定不允許出現一個強大而統一的伊拉克,因為以伊拉克的地緣優勢和潛力,一旦出現這樣一個強大的政權,那麼不可避免的會再度開啟阿拉伯民族復興運動,改變世界格局。美國是絕不允許中東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對手的,也絕不允許自己對石油格局失去控制。所以,如果不能直接控制伊拉克(美軍在伊拉克駐軍成本過高),那麼維持一個混亂弱小但受控的伊拉克才符合美國在的中東利益。

其次,美國控制伊拉克的辦法和前任大英帝國的方法如出一轍,就是給伊拉克挖無數「坑」,讓其陷入無休無止的內耗之中。比如,美國佔領伊拉克後,「總督」布雷默前兩道命令分別為:「所有伊拉克複興黨的前黨員終生不得在新政府中擔任任何公職」以及「解散伊拉克軍隊、內政治安保力量、總統安全衛隊共計72萬人」。——這兩道命令結果就是,近百萬受過良好教育、有組織經驗、經過軍事訓練、知道武器存放地點的伊拉克軍政人員,丟掉了他們賴以保命的飯碗。那麼絕望的他們會選擇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呢?當然是扯起大旗,自立門戶。因此伊拉克境內幾乎是一夜之間出現了各類武裝派別組織,因為這些人失去了希望,所以選擇了「落草為寇」。

而這些諸多武裝組織之中,有一個名叫「The Organisation of Monotheism andJihad」的組織在十年後將會把自己的名字改為「 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Syria」,英文縮寫就是ISIS!——ISIS的極端思想和恐怖襲擊給世界造成了多少災難,我們恐怕已經難以一一細數了,但它從誕生到毀滅的整個過程,都伴隨著美國的影子。

雖然今天看來,ISIS的失敗命運已經不可避免了,不過美國挖的另一個大坑「庫爾德斯坦」卻開始閃亮登場。這個伊拉克的「國中之國」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後實力已經做大,前不久剛剛組織了獨立公投,公開和伊拉克政府分庭抗禮。可以預見,這對伊拉克來說又是個持續十餘年的棘手問題。

最後,把各派勢力玩弄於鼓掌也是美國的拿手好戲。玩離岸平衡手,實際上是美國在伊拉克的長期策略。當薩達姆遜尼派政府當政時,美國就鼓勵什葉派和庫爾德人不斷發動叛亂;而當美軍撤出,並扶植伊拉克什葉派佔據政府主導之後,美國卻在背地裡開始支持庫爾德人獨立,並放縱極端遜尼派武裝勢力做大。——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手,美國玩得很溜。

最近,由於伊拉克政府在反抗ISIS戰爭中得到了伊朗的大力協助,所以兩伊關係開始緩和。正是鑒於此,美國對目前這個自己親手扶植起來的伊拉克什葉派政府的態度開始明顯轉變。23日,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還專程到伊拉克,就「伊朗民兵」一事向伊拉克總理海德爾·阿巴迪提出了「警告」。

可以想像,如果當前的這個伊拉克什葉派政府敢再靠近伊朗,敢繼續緩和兩伊關係的話,那麼美國極有可能像幹掉自己親手扶植的薩達姆政權一樣,幹掉這個自己親手扶植的什葉派政府,然後再挑選一個並將其遜尼派的政治勢力扶持上檯面,為伊拉克這口本身就沸騰的大鍋再加一把火。——而所謂薩達姆女兒(遜尼派)即將回國競選總統的「謠言」恰好在此時傳出,並被各種新媒體和慕洋大V廣泛傳播,這條謠言出現的時機,巧合得非常令人玩味。伊拉克會因此走向和平繁榮還是毀滅深淵?這對伊拉克來說是天賜良機,還是滅國陰謀?諸位讀者,您說呢?!

顯然,依靠伊拉克人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擺脫星條旗魔鬼的噬魂巫毒了。或許,只有等到東方神秘大國的春風吹遍中東大地時,這裡才能真正結束戰亂,重新恢復和平和盛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935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