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還沒到 美國民眾迫不及待開啟「妖魔鬼怪」模式(組圖)

stella ...| 2017-10-26| 檢舉

每年11月1日是萬聖節(All Saints' Day),西方傳統節日。萬聖節又稱「諸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不過,在萬聖節之前還有一個「萬聖節前夜」(Halloween),但現在美國人已經迫不及待地早早地開啟萬聖節模式了。據韓國《朝鮮日報》10月24日報道,美國佛州基韋斯特(KeyWest)已經開始了「2017年幻想」的遊行。 (來自:碳客地理)

基韋斯特的萬聖節前幻想其實已經算是有點傳統了---該節始於1979年,至今已經30餘年,時間是萬聖節前一周。當然,幻想是與萬聖節相關的,「2017年幻想」其實就是萬聖節前一周的遊行。 (來自:碳客地理)

殭屍、喪屍、吸血鬼、萬聖節等各種死亡文化在西方世界大行其道,特別是近些年,隨著殭屍、喪屍、吸血鬼類電影的流行,各種「鬼節」也日益盛行。 (來自:碳客地理)

東西方文化中生死觀的差異很明顯,表現為討論死亡時的心態大為不同。西方文化下討論死與討論生的心態一樣,不會引起明顯的心理衝突;相對來說,東方較為忌諱談論死亡。 (來自:碳客地理)

萬聖節源自古代凱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在祭祀亡魂的時刻也避免惡靈干擾,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此後變成了「不給糖果就搗蛋」。 (來自:碳客地理)

「不給糖果就搗蛋」是小孩們的遊戲,更多的人喜歡在萬聖節前後「借屍還魂」,把他們喜愛的各種殭屍、喪屍、死亡文化酣暢淋漓的表達出來。 (來自:碳客地理)

萬聖節流傳到今天已經完全沒有了宗教色彩,幾乎完全成了流行文化的節日,各種鬼魅遊行、化妝舞會遍地開花。 (來自:碳客地理)

笑容猙獰的骷髏頭、陰森可怖的鬼臉,這些「鬼」們不但招搖過市,而且還在深更半夜聚在一起載歌載舞。美國人之所以這麼迫不及待地過萬聖節,其實就是許多年輕人希望藉此釋放自己的「鬼」文化。 (來自:碳客地理)

對一些城鎮來說,萬聖節也是促進經濟的好方式。萬聖節,如今已經成為歐美一些城市推動經濟的文化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美國人在萬聖節平均花費在數百美元,各種萬聖節活動不但吸引了大量遊客,也帶動了很多城市的消費。 (來自:碳客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898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