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東方國家普遍受「華夏文明」影響,朝鮮、越南等國都使用過漢字,20世紀以後,東亞,東南亞國家紛紛去漢化,朝鮮、越南文字改革後,全盤不用漢字,然而,唯有一個國家,沒有完全拋棄漢字,那就是日本。圖為朝鮮曾將漢字作為官方書面語言。

圖為朝鮮上世紀街道上的漢字,這個曾全面使用過漢字的國家,除了幾處古蹟,竟找不到其他寫有漢字的地方——朝鮮解放後,逐步廢除了漢字。

漢字是韓國爭論不休的課題,甚至遠在朝鮮時代,他們就開始爭論漢字的存廢,兩千年前,和日本一樣,因為自己沒有文字,又嚮往中國的文明與強大,朝鮮曾主動模仿中國,並全盤輸入中華文明體系。

其中,最具體的事物便是使用中國人創造的漢字。如今,為了招攬漢字文化圈的遊客,韓國街頭還是有不少店鋪有漢字招牌。

1980年以來,韓國加速「去漢字化」,為了徹底去漢化,2005年的時候,把首都「漢城」改為「首爾」。

但是,中國的重新崛起,東亞的復興在望,特別是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使得韓國有識之士預感到即將被孤立、不知何去何從的文化危機感。韓國的「去漢字化」問題遂再度成為舉國重新檢討的國家課題之一。

越南也推行「去漢字化」,但是,這樣一來,因為語法、語調、語義等歷史原因,只是單純的把漢字用拼音進行的標註,用了拼音化的中文後,出現了各種問題。

最為明顯的一點是,導致拼音化的漢字長期存在詞義表達錯誤和理解障礙。為了避免同音異義字,越南當局甚至通過減少了詞彙量來規避錯誤,這使得越南文化詞彙越來越平庸和單調。

迄今為止,日本首都「東京」,雖然與中國北宋京城同名,現在也有英文音譯,但是,還是規規矩矩地寫上漢字。

回首日本文字變遷,不能說日本的文字沒有改革,畢竟日本的外來語越來越多,甚至超過三分之一,但是外來語再多,日語裡的漢字終歸無法取消。

因為一旦取消漢字,同音不同字的功能馬上消失,日語馬上就會出現詞義的混亂局面恐怕,到那個時候,日本人也無法看懂他們的字母要表達什麼意思。

中國可謂是日本的第一任「文明課老師」。歷史上的日本經歷四次「才變」,一次跟德國有關,一次跟美國有關,兩次跟中國有關。

日本學習華夏文明的刻苦,刻到了骨子裡,他國無人能及。如今,或許,日本也和韓國人一樣,雖有心和「漢」說永別,可是基於現實情況,又無法徹底去漢化。

古代的日本上層人士,似乎每一個都是「中國通」,他們的漢語文言功底甚至比中國人還深厚,禮數比中國人還周到。足見古代中國文化進入了他們的血脈里。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日本註定與華夏文明有「扯不清」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834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