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又一家百年企業深陷造假驚天醜聞
日本神戶制鋼所(KOBELCO),繼10月9日被爆料銅、鋁產品質量不過關,從而篡改質檢數據造假之後,10月11日,又被爆出該公司鐵粉製品也存在同樣的情況。
更嚴重的是,神戶制鋼所的「數據篡改史」可追溯至10年前。
日本製造的神話泡沫在一個個被戳破。日本製造的真容也在一個個露出原型。在激烈的大競爭之時,作死的日本企業還在繼續作死。
神戶制鋼所是日本第三大鋼鐵聯合企業,已有百年歷史,主業為鋼鐵生產和銷售,這家公司的產品被廣泛用於汽車、鐵路以及航空航天類產品上。
神戶制鋼所造假問題被揭露後,受到打擊的不只是「神戶鋼鐵」,還有200家日本企業。
其中就包括豐田汽車、東海旅客鐵道公司、三菱重工等日企。
目前,豐田正在對汽車安全性進行確認,如果涉及汽車性能和安全,或將引發大規模召回。
今年9月,大眾召回中國市場近500萬輛汽車的悲劇似乎又將重現。原因是因為大眾的汽車使用了日本高田公司生產的存在安全隱患的氣囊。
造假已成為日本製造的一大特產
在汽車領域,日本三菱汽車油耗造假。日本鈴木汽車數據造假。全球氣囊市場占有率高達20%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測試數據……
在家電領域,東芝、奧林巴斯被曝財務造假,虛報稅前利潤。
在建築領域,日本旭化成建材公司和日本東亞建設工業公司,先後被曝偷工減料。
在食品領域,北海道某烤肉連鎖店以次充好。
在化工領域,日本肥料企業太平物產造假。
高高在上的日本製造,正在花樣作死,工匠精神哪兒去了?
日本高田公司已申請破產保護,負債破萬億。
日本製造神話終結的原因
其實這和日本財閥制度有關,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富士的例子。
財閥得為員工們負責啊,我膠捲賣的好好的,怎麼能搞數碼呢?
數碼要是賣不出去,我底下員工誰負責?
所以日本財閥制度保守得很理所當然。
對比中國華為這樣的企業,員工憑本事掙錢,長期沒升職所以失業了?回去讀兩年書再來吧!
這才是世界主流,戰國時代,誰給你講兒女情長。
第二個,手錶的例子。
當年瑞士的鐘表出過一次大危機,日本的電子手錶洗場,全新技術,完整的產業鏈導致極低的價格,瑞士鐘錶的剛需瞬間就沒了,緩了這麼多年都只剩奢侈品需求了,這個戰例很經典。
日本新一代的財閥們本來就是搞這類小物件起家的,或者至少有這種本家產業鏈思維。其實韓國三星也是,但是三星只有手機這個產業鏈長點。
日本財閥收購企業是主要組建產業鏈,次要涉足其他產業。
韓國三星收購企業是主要涉足其他產業,次要組件產業鏈。和日本正好相反。
日本的這種方式對於小物件生產,控制成本很合適,但一旦產業鏈長了(斷了),那就只能絕望啊。
比如,你我今天同時搞數字產業,你分包,我建本家產業鏈。明天你神功大成,攻入我家,我產業鏈才建到一半,不完蛋才怪。
所以還不如賭新技術,如果我領先你幾天,我建成了本家產業鏈,你再攻來,那你就是送死了。我成本低得多,我可以一條產業鏈賺錢,而你的產業鏈每個環節都得賺錢。只是很不幸,後一種情況不常見。
中國大概也是這樣,可能做小零件起家的人都有點這種理念,控制成本也確實很重要啊。
但區別在於,我們最大的「企業」可以說是政府,其他的企業只是些子公司。
所以,中國可以利用更多的資源建本家產業鏈,效果和分包其實一樣而且可能會更好,所以沒這個問題。
財閥制度深入日本,財閥制度不裁除,日本是興盛不了的。
但日本又得借財閥勢力來平衡美國的影響。
而要徹底打敗美國,日本需要先興盛起來。
也就是日本要興旺發達,就要打倒財閥,就得先借財閥打倒美國,可財閥的局限性又導致財閥力量不能打倒美國...
所以,這就是個死套。
而日本製造正在自己敲響喪鐘。
國際上各類競爭對手,絕不會放過繼續揭露真相,擴大影響,打壓日本企業的機會。
事件繼續發展下去,倒掉牌子的是日本製造,死掉的是日本鋼鐵生產廠家,牽連的是日本眾多製造企業,擠出的是日本海外資產。
為了加強對中國民眾生命安全的保護,要充分發揚「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對此沒什麼好客氣的,也絕不需要心慈手軟。
一頭肥羊被按倒在地,正是大好剪毛之時,不剪何以說得過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751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