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美韓「薩德」 俄軍「上刺刀」

Ctw| 2017-09-08| 檢舉

瞄準美韓「薩德」 俄軍「上刺刀」

 

美軍在韓國部署的「薩德」反導系統。(新華/美聯)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記者胡若愚)隨著4輛攔截飛彈發射車7日一早駛入駐韓美軍星州「薩德」基地,美國與韓國完成這一反導系統所謂「臨時」部署,讓本已緊張的地區局勢更趨複雜。在此之前,一貫反對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的俄羅斯便警告,會把針對性軍事反應提上日程。

「如果部署以這麼快的速度繼續下去,在某一時刻,俄方自然會把自己的軍事反應提上日程,以便建立再平衡,」俄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4日說。

在韓國部署「薩德」是美國全球飛彈防禦體系的「節點」工程,被俄羅斯視為美國在東北亞展開的戰略「圍堵」行動。從美國籌劃「薩德」入韓起,俄羅斯就針對性地展開軍力部署。

上海軍事問題專家吳健告訴新華社記者,從火力威懾、電子反制等戰術環節,到戰備規劃、軍演示強等戰略布局,俄羅斯已經在遠東地區形成制衡美韓、非對稱優勢明顯的反遏制實力。

【戰略力量威懾】

按照俄國防部機關報《紅星報》的說法,「薩德」入韓加大東北亞地緣利益博弈,在這番較量中,包括俄戰略火箭部隊在內的「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將為俄羅斯維護核心利益發揮關鍵作用。

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圖片來源:俄羅斯國防部網站)

據吳健介紹,今年3月15日,俄戰略火箭部隊組織9個飛彈團進行大規模實兵演習,遠東地區作為飛彈射擊靶場「重點評估打擊效果」。演習動用的「白楊—M」和「亞爾斯」等俄現役洲際彈道飛彈是反制「薩德」的「撒手鐧」。

俄戰略火箭部隊司令謝爾蓋·卡拉卡耶夫表示,戰略火箭部隊熟悉遠東等攸關俄安全利益的地區環境,長年在堪察加半島組織戰略打擊訓練,具備突破任何反導網絡的能力,而「承擔末段攔截任務的『薩德』,沒有能力對俄核心戰力構成威脅」。

吳健說,演習中,五個機動飛彈團還演練野外機動戰備巡邏等課目,以提升快速響應和戰時生存能力。俄羅斯媒體分析,此舉旨在展示俄戰略打擊手段的靈活性,使「薩德」系統的核心偵察裝備AN/TPY—2型X波段雷達「無處覓跡」。

【技術破解良方】

「薩德」攔截示意圖。(圖片來源: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網站)

吳健認為,「薩德」能夠對付中高空彈道飛彈,卻存在「攔截空檔」,因此,戰術上的反制可以從削弱「薩德」偵察能力和避其鋒芒兩個方向著手。

首先,可對「薩德」雷達或戰術指揮中心實施精確打擊。低空陣地防護是「薩德」系統的弱點,用巡航飛彈、低空彈道飛彈、遠程反輻射飛彈或火箭彈實施精確的低彈道突擊或飽和攻擊,是破壞「薩德」最有效的方法。

吳健說,「薩德」雷達必須長時間開機進行戰備值勤,可以藉此對其進行電子偵察,掌握其使用規律,捕獲雷達信號特徵,戰時便可實施針對性的大規模電子壓制和干擾。即使不能完全壓制AN/TPY—2雷達,也可降低其探測距離和精度。

另一方面,「抓空檔」也是不錯的反「薩德」戰術。美國陸軍公開資料顯示,「薩德」系統在3至4萬米高度有一個攔截空白區,這正是洲際彈道飛彈等高速武器飛行的最佳高度區間。

吳健認為,彈道飛彈還可以通過在巡航階段機動變軌,讓「薩德」雷達上當。雖然這麼做必定損失能量,但可有效掩藏彈道參數,使「薩德」雷達搜集的數據失真,從而作出誤判,計算出錯誤的攔截方案。(據新華社客戶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294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