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器營
摘要:每當提起中國第四代戰機殲-20或者殲-31時,很多人會不由自主的拿日本的「心神」驗證機來同殲-20、殲-31進行比較,認為日本的航空工業不會比中國差,甚至很多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二戰時日本造出了「零」式戰機而中國當時沒有能力自主研製戰機所以日本現在的航空工業肯定還是比中國先進。對於這種問題我只能說呵呵,今天本文就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說日本航空工業現在一定不如中國,或者說為什麼日本無法獨立造出第四代戰機(或者稱第五代戰機)。
要說起日本為為何無法獨立造出第四代戰機,還得先從戰機的代數劃分來說起。二戰期間交戰國大量使用了螺旋槳的戰機,此時由於各國的航空工業標準不一,而且處於交戰時期,並沒有對戰機進行劃分。而後來戰機性能越來越先進,而且性能呈現出了跨代的趨勢,人們才逐漸將性能類似的戰機劃分為一代。
二戰後國際上普遍將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噴氣式戰機劃為第一代戰機,例如米格-15、F-86等戰機都為第一代戰機;第二代戰機為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出現的米格-21、F-104、薩博-37等戰機都為第二代戰機;第三代戰機為20世紀70年代開始服役的戰機,主要代表有F-16、蘇-27、陣風、颱風以及後來追上來的殲-10等戰機;而第四代戰機則是進入21世紀後服役的戰機,例如F-22、F-35、殲-20等戰機(俄羅斯蘇-57能否按時服役尚是未知數)。
可見中國雖然沒有經歷過獨立研發螺旋槳戰機的時代,但是中國卻經歷了仿製蘇聯第一代戰機米格-15(國產型號殲-5)、米格-19(國產型號殲-6)以及第二代戰鬥機米格-21(國產型號殲-7),後來又引進了第三代戰機蘇-27的生產線製造出了國產的殲-11戰機,同時中國通過幾十年的積累終於獨立設計和製造出了國產的殲-10戰機。中國最初沒有戰機的設計能力(原因就不多說了),但通過後期的仿製到最後掌握了戰機的設計和研發能力,最終才有了國產的殲-20戰機。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先是師從前蘇聯,後又同西方進行了密切的交流學習到了不少的東西,雖然也走過一些彎路,好在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航空道路。也就是說中國參與了第一代、第二代戰機的仿製,並開始獨立設計第三代戰機獲得了成功,緊接著獨立設計和研發了第四代戰機,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走的是循序漸進的國程,世界戰機的發展主流中國都或多或少的參與其中。
而日本在二戰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是不可以獨立研製戰鬥機的。1954年日本航空自衛隊成立後首先裝備的是美國支援的F-86戰機,後來日本還引進了F-86戰機的生產線生產了約300架F-86戰機,日本航空自衛隊當時裝備了總數約600架的F-86戰機。
隨後在1972年日本開始研以T-2教練機為基礎的F-1戰機,1977年F-1戰機服役,但僅裝備不到60架。此外還引進了一定數量的F-4EJ戰機,日本也引進了F-4EJ戰機的生產線並生產了約F-4EJ戰機,這兩款戰機的核心技術和零部件都是他國提供,日本主要還是負責組裝。
不過通過引進F-86、F-4EJ戰機生產線到改進T-2教練機,日本航空工業也具備了一定的設計和製造能力,所以日本也想獨立自主研製一款第三代戰機,所以就在1984年開始了第三代戰機的計劃,同時向國外三家戰機製造公司發出了「招標」邀請,結果國外的三家戰機製造公司不明不白就被三菱重工給擊敗了,這一下子引起了美國和歐洲國家的不滿而對日本施壓,最後日本不得不放棄三菱獨立設計和製造第三代戰機的機會而選擇了採用美國F16為藍本而改進的F16戰機。也正是日本在戰機競標時的「小把戲」,直接讓美國感覺到日本想要復甦其戰機設計和研發能力所以對日本收緊了限制,日本失去了獨立設計和研發一款戰機的機會。
而此時世界航空工業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時期,各國的三代機都基本上研製成功了,日本雖然得到了以美國F16為藍本改進而來的F-2戰機,但是由於日本錯過了戰機發展的最佳時期,所以失去了戰機設計和研發能力,所以才有了今天日本「心神」戰機兩台發動機推力還沒一台渦扇10推力大的尷尬局面。因為戰機的核心技術如發動機、航電、雷達等系統日本都未曾真正實現過獨立自主和設計,所以技術儲備也不具備,「心神」也只能算新一代的技術驗證機。
另外,日本也並不是只是缺少相關係統的技術儲備,很多關鍵的試驗設備日本也根本沒有,比如風洞和高空試驗台。沒有先進的風洞實驗室就無法製造出氣動性能優異的戰機,日本的「心神」技術驗證機的是在法國進行的風洞測試,而中國則擁有亞洲規模最大的風洞群。另外一個高空試驗台是航空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台是在地面模擬飛機發動機在空中的飛行狀況和環境,對發動機整機和部件進行高空模擬試驗的系統設備;是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及其改進改型不可或缺的手段,中國的第一台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台早在1995年就通過了國家驗收。
所以日本目前根本不具備獨立研發第四代戰機的能力,不僅僅是沒有相關的技術儲備、設計經驗、更沒有可靠的平台進行試驗。日本的「心神」技術驗證機也只能驗證一些不是很關鍵的技術,而新一代的戰機技術難度更高,對綜合國力的要求也更高,日本在沒有技術儲備、沒有相關設計經驗、沒有相關試驗設備的前提下就想研製出一款先進的戰鬥機無異於痴人說夢。綜合來看日本的航空工業現在很可能連三代機都造不好更別說四代機了,日本的航空工業目前整體落後中國最少20年!
最後也請一些不明真相的朋友們認清現實,別說日本擁有技術只是被限制了,日本想要研製的話能很快研製出來或者還有什麼日本汽車造得那麼好,難道造飛機造不好?這類無知的話了。更別總覺得中國航空工業就該落後日本才是正常的,如果用《戰狼2》裡面的話說就是:那TM是以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283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