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要逆天嗎 一次核試竟兩次地震?

Alinna ...| 2017-09-07| 檢舉

文|刀口談兵

軍迷朋友們請點擊「刀口談兵」的藍色字關注我們,並歡迎大家轉發朋友圈,傳播正能量!

商務、投稿專用微信號:dktbmsz  歡迎投稿及合作!

作者:刀口團隊 / 瀚海狼山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東鄰於2017年9月3日中午連續發生了兩次地震。造成中國吉林省多地有明顯震感。第一次:11時30分東鄰(北緯41.35度,東經129.11度)發生6.3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第二次:11時38分在東鄰(北緯41.21度,東經129.18度)又發生4.6級地震,震源深度沒有報告。

那麼,這是東鄰在一天之內,事隔僅僅8分鐘,進行了兩次核試驗嗎?這種可能不能排除,若真是這樣,那麼這就不是東鄰的第6次核試驗,而是東鄰的第6和第7次核試驗了。

但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比較小。第二次地震,可能不是核試驗。理由有:

第一,核試驗對任何國家來說,都是高度保密、花費極大、風險極高的武器試驗項目,即使美蘇這樣的超級大國,在冷戰最瘋狂的年代,也很少在一天之內,在非常近的距離內,進行多次核試驗,(很少不代表沒有進行過,但是不多見)。

東鄰作為一個小國(東鄰最不愛聽的恐怕就是說他是小國,他自己和他的南方兄弟一樣,都認為自己是「宇宙第一大國」),在極短的時間間隔和極短的距離間隔內,進行連續兩次地下核試驗,機率不高。

 

第二,地下核試驗前的準備工程,是很複雜很精密的。核大國的一般做法是:

1。根據地質資料,在山上開挖水平坑道的正切方向;

2。每個水平坑道都有數條巷道,深度通常為150米;

3。水平坑道的橫截面面積通常為9~12平方米,以方便運輸設備和裝置;

4。距離爆炸中心數米到10米的地方擺放監測裝置;

5。每個水平坑道出口處,都有試驗器材的集散平台,並分布成相應小區,以便擺放性能不同的各種器材;

6。自動爆炸控制台及檢測儀器控制台設在距坑道出口處1~5公里的地方;

7。核爆炸發生後,中心產生的放射性氣體排出的總量通常為1.5~105居里,不會對地表造成任何污染。

 

可見,做地下核試驗,不論是用水平井山洞法,還是直接採用豎井法,都非常麻煩和精密,工程量很大。若是連續試驗,應該讓兩枚核彈爆炸的距離,越遠越好,時間間隔也不能很近,因為前面的核爆炸帶來的劇烈地震,很可能會對後一枚核彈的實驗場地和設備,帶來嚴重的震動破壞,若後一枚的試驗電纜被震斷,那麼全部實驗將完全報廢。

而且間隔較近的核試驗,最好先實驗小當量的,再實驗大當量的,這是一般常識。但是東鄰昨天的人造地震,卻是大當量的在前,而小當量的在後,這完全有悖常理。

因此筆者研判,兩次地震,第一次6級以上的人造地震,很可能就是東鄰進行的第六次大當量核試驗;而8分鐘後的4.6級地震,更可能是核試驗引發的地質坍塌地震。

地下核試驗後,引發地質坍塌,是非常常見的後續效應。美國在內華達沙漠中,遍地的「大彈坑」,基本都是地下核試驗後引發的地質坍塌造成。

 

網上最直觀的核爆坍塌,就是美國早年核試驗後的這個動圖,但網上解說是錯誤的,這種坍塌,不是核爆炸瞬間的坍塌(核爆瞬間坍塌,豈不成了黑洞了,因此解說有常識性錯誤),而是核爆冷卻後,後續發生的坍塌,核爆瞬間對外壓強極大,一般不會立即坍塌!

本次引發4.6級地震的坍塌,又分為幾種可能:1,是第六次核試驗造成的地下超大爆炸洞穴的直接坍塌;2,本次大當量實驗,引發前幾次實驗造成的某個地下爆炸洞穴的坍塌;3,本次大當量實驗,引發天然地下洞穴的坍塌。

從速報的地震震中坐標來看,兩次人造地震的震中並不重合,因此研判這是本次實驗,引發以前實驗造成的地下爆炸洞穴坍塌的機率最大。當然,地震震中的速報,坐標往往有較大誤差,必須經過後續幾百個地震台網匯總,精確測定後,才能最終確定兩次地震震中的精確坐標,誤差在50米以內。

 

另外,天然地震、核爆炸地震、地質坍塌地震的波形,區別是很明顯的,後續也可以根據波形,最終確認昨天兩次地震的性質。這個確認過程,大概需要兩周時間。

地下核試驗後,特別是平地豎井核試驗後,會在地面留下非常壯觀的「大彈坑」,但是這種大彈坑,並不是常規炮彈或炸彈,落在地面爆炸後,炸飛地表的部分泥土,造成的彈坑。地下核試驗在地表留下的超級大坑,往往都是「後續塌陷坑」,爆炸點本身的上層泥土往往並未炸飛!

 

塌陷坑是怎麼造成的呢?這是因為核爆炸的衝擊力極其強大,在核爆炸的瞬間,即十分之一秒內,會強烈氣化、融化和壓縮周邊的泥土和岩石,在地下瞬間產生一個直徑從幾十米甚至高達兩百米的超級大空洞!等於在地下瞬間人造了一個比人民大會堂大禮堂寬度還大的大跨度無支撐的空間。在核爆炸的威力釋放後,空洞內的氣壓和溫度下降後,若這個地下大空洞上面的岩層和泥土不夠厚,將無法承受自身的重力,將會出現瞬間的大面積向下坍塌!在地面留下一個超級大坑!

這種核爆炸後的坍塌,有可能在爆炸後幾分鐘後就坍塌;也可能過幾個月後才突然坍塌,甚至多年後,才在外力引發下坍塌;甚至幾十年都沒有坍塌的情況也有。主要看核爆的當量、深度和地質構造條件。

地下核試驗產生的瞬間壓強在100-250萬個大氣壓之間。這相當於在指甲蓋這麼大的面積上,壓上一列貨運火車的全部重量!在這麼大壓強的衝擊波作用下,離爆心最近的岩石會被瞬間加熱氣化。衝擊波下降到不足以氣化岩石時,岩石則在其作用下被融化和推擠,表現為流體性質。

 

這個液化層在空腔膨脹過程中被展薄,部分熔融岩石會被擠入空腔壁面的裂隙中,部分會由於重力作用流向空腔底部;空腔中的岩石蒸汽冷凝霧滴大量落入空腔底部的液化層中或附於空腔岩壁的液化層上,液化層最後冷凝成了玻璃體。

千噸核爆炸,炸出空腔的直徑約為30米,萬噸核爆炸的空腔直徑超過60米;十萬噸以上的核爆空腔可高達120到200米的驚人寬度!這個空腔的直徑也不會隨著核爆的當量的上升無限擴大,美國最大的核爆塌陷坑,爆炸當量才十幾萬噸,有些數百萬噸的氫彈地下爆炸後,空洞反倒沒他大。

假設人處在核爆炸空腔的中央而不受核爆影響,會看到這樣的奇景:轟隆一聲巨響以後,隨著光亮逐漸減弱,一個球形的巨大人造山洞,瞬間出現在眼前。山洞內紅彤彤一片,圓形的洞壁上面掛著紅紅的岩漿,緩緩的順著洞壁流向底部,頂部的岩漿則滴落下來,山洞中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岩漿雨。山洞的底部彙集了紅紅的岩漿。

 

隨著時間流逝,溫度的下降,岩漿雨停了,洞壁的岩漿也停止了流動,整個洞壁如鑲嵌著閃閃發光的琉璃般晶瑩璀璨。很快,由於爆炸後岩體產生了很多裂縫,完整性不如原生岩體,加上空腔頂部地表岩層鬆散以後的重力壓迫,爆炸空腔一般很難形成穩定的拱頂支撐,因此核爆炸後,空腔頂部就開始塌落,幾秒鐘內,拱頂塌陷就發展到地面,形成一個直徑比爆炸空腔還大的大坑。

如果「爆深」足夠,也就是說在足夠深度的地下進行核實驗(500米深以上),有可能可以阻止塌落的發生:「爆炸產生空腔後,空腔上部岩土體會發生應力重新分布,這個過程中往往伴隨位移,並最終在空腔上部形成一個拱狀的結構而穩定下來。由於深度足夠,地表的坑會小很多或者乾脆沒有。但是這種空洞,也可能在多年後,再突然坍塌。

到這裡有人又要問,一個地下大空洞的坍塌,就能引發高達4.6級地震?

是的,地下洞穴的坍塌(天然或者人造地下空洞),往往就能引發有感地震,前幾天,北京房山剛有一次2.6級的坍塌礦震,不過級別較小。和核爆坍塌地震規模比較相似的,是發生在2015年12月25日的平邑石膏礦坍塌礦震。

 

據國家地震台網官方微博發布的消息,2015年12月25日07時56分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北緯35.5度,東經117.7度)發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0千米。經過分析,並結合現場情況,確定本次事件非天然地震,而是由石膏礦塌陷引起發的振動,能量相當於4.0級地震。

塌陷地震是地下岩洞塌陷、大型山崩或礦井頂部塌陷引起的地震,影響範圍及危害一般較小,在速報時震源深度一般按照0公里處理。

本石膏礦採空區的坍塌,相當於3.5—4.0級地震能量的礦震,即相當於180到300噸TNT當量。據計算,引發礦震的初始垮塌點300m之內的採空區礦柱和護頂膏的質點移動速度遠超過允許值,造成相鄰礦採空區部分強度較弱的護頂膏層折斷,護頂膏和軟弱直接頂板垮塌,形成新一輪石灰岩坍塌,造成次生礦震破壞。

此次礦震坍塌的跨度在150米以上,和大當量核爆空洞直徑接近,因此坍塌的威力也大致近似。

 

地下核試驗會產生放射性核素,造成環境危害。這種危害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物理和化學機理,這些機理控制著放射性核素如何進入地下水並將它傳播給生物圈內的各種生物。

當前世界各國,除了東鄰外,早就全部停止了核試驗。唯獨東鄰還在搞,而且當量越來越大,東鄰的試驗場也不是沙漠,有豐富的地下水,長此以往,對周邊有強烈放射污染是免不了的。這個搞法,只能說是越作越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刀口談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283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