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運河,一個被炒了十多年的話題,又一次進入公眾視線。先是有謠言說中泰要合作開挖,後又是利益會受損的新加坡如臨大敵、草木皆兵。
澳大利亞洛伊解讀者網站8月14日報道稱,最近有報道稱泰國計劃藉助中國投資,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修建一條新的運河。假設(這是一個重大的假設)項目順利進展,它必將製造一些重大的贏家和輸家。
這個項目是在泰國灣和安達曼海之間開挖一條穿越泰國地峽、長達135公里的運河,從而縮短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大約1200公里(或是2至3天)的行程,耗資280億美元。它相當於亞洲的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但是修建難度會更大。
泰國為何遲遲不願修克拉運河?
克拉地峽如同臂膀般連結馬來半島,最窄處僅56公里,擬建的克拉運河可解脫對繁忙擁塞的馬六甲海峽之依賴,然泰國政府對此設想貌似並不積極,制約因素頗多:
效益方面,一是和巴拿馬運河節省數周航運時間相比,克拉運河縮短的航程和時間有限。而且,收費空間不大,如果收費過高,船隻還會選擇走馬六甲原線,想靠收取通行費收回成本似乎遙遙無期。
環保因素方面,泰國秉承保護原生態環境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適足經濟理念」,而開鑿克拉運河難免對貨輪途徑的泰國灣海洋生態保護區造成潛在損傷。如煤電廠、深水港等政府主導項目曾因當地民眾掣肘而擱淺,更別提打破生態平衡的克拉運河了。
除了經濟、環保因素,泰國不願投建克拉運河也有國家安全的考量。泰國南部一些地區長期存在分離意識,多年來分裂勢力的破壞活動始終無法得到遏制。泰國許多社會精英認為,在這種形勢下開鑿克拉運河,無異於人為挖掘心理鴻溝,為分裂勢力提供口實和破壞目標。
克拉運河項目有望重啟?
《日本經濟新聞》7日報道稱,儘管泰國現政府曾否認會重啟克拉運河項目,但該報獲悉,泰國一些與中國關係密切的退役將領、政客、學者和商界精英正敦促其改變主意。他們認為,如果總理巴育被說服,批准有關克拉運河的可行性研究,該運河可以從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那裡獲得大部分建設資金。如果同意進行可行性研究,這條運河可以在5年之內開始運營。
為了推進運河項目,泰國一些退役將軍組建了名為「泰國運河研究和發展協會」的組織,並於去年同來自北京的研究人員和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中企共同進行了實地調查。這些退役將軍還從泰國軍隊租借直升機,對可能開挖的運河河道進行空中勘察。與此同時,他們發起「全心全意」運動,據稱已獲得10萬支持者簽名。目前,這些退役將軍正呼籲進行全國公投,以期贏得全泰國人的支持。
所有人都會獲益,最大的受益者將會是中國
修建運河所產生的效益(圖:日本經濟新聞)
一旦建成,所有原本要通過馬六甲運河的船隻可以將航程減少1200公里。對於中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商業貿易都將造成重大影響,尤其是在去年,馬六甲通行船隻達到了驚人的84000艘,快速接近馬六甲的最高容量。
日經稱,根據泰國支持運河修建者的估計。運河本身將投資280億美元,而圍繞運河修建的其他基礎設施等等將再投資220億美元。修建運河將會產生250萬個新工作,而泰國南部的總人口也不過1000萬人。因為運河而被迫搬遷的60000村民將會通過收取過河費獲得極大的補償。
對於泰國來說,轉運和運河運營收入將極大地提升其經濟水平。而且由於這條關鍵航路的建立,它在東協乃至國際上的地位也會更加的重要。它將成為世界級航運中心。周邊國家諸如緬甸、柬埔寨和越南都會因此受益。
克拉運河會取代馬六甲海峽嗎?
新加坡的港口業務和石油行業是其經濟支柱,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使其獲得賴以生存的經濟、軍事和政治資源。新加坡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大量發往或來自東亞、東南亞各國的貨物,都在這裡轉運。這意味著去往或來自這些國家的貨船,往往要在此卸貨,然後把去往一致目的地的貨物裝上同一批船隻,再出發。
如果有了克拉運河,很多業務會轉到泰國一邊。泰國的經濟會有很大的提升,而新加坡將陷入一定的衰退。當然,馬六甲方面現在非常繁忙(每年超過6萬船次),運河未必能完全容納,可能會有很多船隻還是要走馬六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283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