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2日,華為在IFA 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上發布了其傳聞已久的首個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台(Mobile AI Computing Platform)——Kirin 970(麒麟970)晶片。第一財經3日稱,在當天的柏林IFA展上,麒麟970晶片以絕對「主角」的姿態出現在華為的宣傳中,而過去的幾年,華為IFA展上的明星一直是Mate系列手機,華為的人工智慧晶片將成為足以威懾蘋果的「核武器」。
從1991年成立ASIC設計中心(海思前身)到2004年海思半導體業務,再到2009年海思的第一款智慧型手機晶片K3v1面市,華為的晶片戰略此前已經在成功的門口「等待」了太久。
不久之前,在「深商名企走進華為」活動中,華為消費者業務CEO、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曾透露,以前做海思晶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因為做海思晶片,做得很差,要放棄的話是虧損,要不用它的話,永遠成長不起來,要用它的話競爭力又很差。
余承東2日出席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東方IC)
事實證明,華為還是選擇堅持下來,做到比較差、有點差,後來到慢慢接近一點,再到麒麟 950 開始慢慢領先,麒麟 960 領先。從2009年開始,華為便開始了晶片領域的「狂奔模式」,並在隨後的8年改變了自己「追隨者」的身份。
時至今日,在早已硝煙四起的人工智慧晶片領域,晶片巨頭英特爾、高通,手機巨擘蘋果以及三星,甚或是谷歌為首的網際網路廠商,紛紛在該領域布局。據第一財經報道,在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眼裡,華為在手機業務上超越三星和蘋果只是時間問題。現在,華為要拿出威懾蘋果的「核武器」——人工智慧晶片。
余承東3日在柏林現場的演講中透露了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野心。他表示,在人工智慧時代,智慧終端將變成人的助手,其信息、服務直達和高效實用會讓用戶得到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真正實現「知你」、「懂你」、「幫你」。而人工智慧必將推動智能終端的智慧化進程,不僅是被動響應用戶的需求,更能夠主動感知用戶狀態和周邊環境,並提供精準服務的全新交互方式。
余承東表示:「華為會把麒麟970作為人工智慧移動計算平台開放給更多的開發者和合作夥伴,提供完善的多應用模式和機器學習框架的支持。」
據「手機中國」網站消息,未來,首款搭載全新麒麟970晶片的華為新一代Mate系列產品將於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髮布。
從2日現場公布的參數可以看到,麒麟970採用10nm先進工藝,在近乎一個平方厘米的面積內,集成了55億顆電晶體,內置八核CPU,率先商業運用Mali-G72MP12全新一代GPU以及全新升級自研ISP等。
2017柏林消費電子展現場
據第一財經報道,高通的驍龍835是31億顆,蘋果A10是33億顆。從某種程度上看,華為具有領先優勢。
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科技巨頭早已入局。據第一財經報道,蘋果想藉由推出「神經引擎」(Neural Engine)來爭奪終端 AI 生態,該方案可能是獨立晶片,但具體進展也不得而知。
三星方面,去年三星就收購了「Siri之父」創辦的公司Viv,並在S8開始推出人工智慧助手Bixby,另一方面,在硬體領域,三星在AI層面的投入也沒有停止,去年低調地投資了一家英國人工智慧晶片硬體設計初創公司 Graphcore。這家公司的創始人Nigel Toon曾表示其研發的智能處理晶片(IPU)為最新行業領域提供一到兩個數量級的領先性能,其研髮針對的方向也十分廣泛,包括無人駕駛卡車、雲端計算、處理機器學習技術等。
第一財經稱,但從根本上看,蘋果、三星等幾家 AI 終端的主要競爭者目前的 AI 晶片計劃都還處在籌備階段。而余承東認為,華為已經在AI晶片領域準備好了。
在余承東演示的PPT中,在圖像處理速度方面,麒麟970一分鐘能處理2005張(沒有NPU的情況下只能處理97張)。同時,它也遠超iPhone 7 Plus的487張/分鐘、三星S8的95張。
有了NPU加持,當你舉起手機拍照的時候,對焦速度更快,另外對照片美化的處理也可以同步進行,也就是說,你拍照結束,美化結束。
余承東在發布會結束後,發了一條朋友圈說:「那些所謂跑分軟體,還無法支持NPU跑分計算,如果能夠支持,那跑分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NPU處理器AI處理性能比CPU高25倍,能效比高50%!」
根據外界猜測,麒麟970未來或許不僅僅用於手機,還可能用在自動駕駛、AR等領域,它可能把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圖像處理的API接口開放給第三方平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