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THAAD」問題,中美韓三方正在展開耐力賽。韓國總統文在寅的做法是先鞏固美韓同盟,保證自身的安全,再慢慢改善與最大貿易夥伴的關係,最終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韓國成為東成西就的最大贏家。而面對最近的困境,韓方的做法與大選前沒有什麼不同,就是鼓勵經濟界先挺住,尋找其他替代方案。但「海外探客」發現,韓方這種伎倆純屬執迷不悟和錯判形勢,這次經濟打擊的力度已經長期化和固定化,韓方正在作繭自縛。
根據權威方面的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國赴日本人數超過328.17萬人次,同比增長6.67%,與過去動輒20%以上的增速相距甚遠。與此同時,韓國淪為最大輸家,上半年赴韓中國遊客人數驟降41%至225.3萬人次,減少了156萬人次。
根據「2017年暑期出境游數據」,出行人次降幅最大的前5名中,韓國城市占了3席,濟州島和首爾包攬冠亞,釜山位居第4位。由於民意的反彈,韓國旅遊產品不得不在4月集體下架,這對韓國旅遊業的打擊是空前的。而從2017年3月開始,中國多家郵輪公司宣布調整航線,拒絕停靠韓國港口,航空公司也逐漸停飛中韓航線。依照這個趨勢,2017年十一黃金周赴韓遊客人次與2016年相比至少會減少約71%。還有一個殘酷的數據:2017年1月至8月15日,來到濟州島中國遊客數量為60多萬人,較2016年同期減少了68%。
當赴韓游不再是熱門線路,其實就意味著兩國民意的對抗已經升級。文在寅的支持率固然還維持在70%以上,但已經出現了下行趨勢。當錢包受到損失,這種沮喪必然傳導到選票上。連韓方的有識之士都意識到,不解決「THAAD」問題,幾乎不可能挽回中國遊客的心。
不可否認,韓方手裡依然還有好牌。探客在原創文章《韓國部署THAAD卻不懼經濟反制:手握一個關鍵優勢》里提到:2017年1月到6月,韓國對華貿易順差為177.87億美元,同比增長近7%,而最大優勢就是半導體。上半年韓國在中國進口市場的占有率達到9.4%,其中半導體產品的出口數字十分醒目:增長率47.5%。有了這個王牌,怪不得韓方8月8日敢公然表示:某大國對THAAD入韓所持態度是「本末倒置」。
不過,僅靠這一個優勢產業,無法消除韓國經濟界的恐慌。文在寅和他的前任一樣,都鼓勵韓國旅遊業者去開拓東南亞市場。而韓國人到東南亞跪舔時卻發現,自己的「財神爺」原來在這裡,東南亞極力吸引中國遊客的策略由於韓國的固執而事半功倍。
與蕭條的韓國旅遊業相比,2017年上半年東南亞才是最大贏家。2017年上半年中國赴泰國遊客超過471萬人次,泰國成為中國遊客的最大出境游目的地,全年有望超過900萬人次;柬埔寨則在上半年接待了超過53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同比猛增近40%;越南在1至7月則吸引了將近222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同比增長51%,全年有望吸引400萬人次;新加坡在1月到5月就吸引了超過133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同比增長近6.7%;馬來西亞在1月到5月吸引了超過90萬人次,同比增長近7.8%。
菲律賓在8月17日宣布,將給予中國遊客和投資者落地簽待遇,初次能夠停留30天,可申請延期至6個月。菲方做出這一決定的背景是:自2016年6月以來,赴菲中國遊客占到菲律賓所接待國際遊客的36.3%,成為菲方主要的「財神爺」。菲律賓的計劃是在2017年吸引100萬中國遊客。
韓國人發現,自己犯了一個最愚蠢的錯誤,因為一個無法保護自己的系統,導致形勢逆轉,將最有價值的遊客拱手讓給了最大競爭對手。
東南亞無論在時間跨度、旅行預算、客群覆蓋率等方面都不遜於韓國,成了替代效應的主要獲益者。數據顯示,每周往來於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航班達到2700架次。韓國人本想利用東南亞遊客填補失去中國遊客的巨大空缺,結果沒想到東南亞卻在使出渾身解數挖了韓國的牆角,並且已經取代了韓國的位置。
這種酸爽,只有韓國人能體會。當韓國人傲慢地將「財神爺」關在小黑屋裡,當韓國人歡呼終於擺脫「人滿為患」的不便,韓國人的錢包也隨之苗條起來。如今韓國人終於開始恐慌,可是東南亞絕對不會給韓國翻盤的機會。旅遊業的淪陷,也將損失傳導到其他行業,從零售業、航空業、汽車業再到文娛業,韓國發現窟窿越來越大。只有在這個時候,韓國人才驚呼「對華依存度」過高。不過韓國人已經沒有什麼退路。
現在唯一的懸念就是,韓國人還能堅持多久。鈍刀子殺人未免太殘忍,鈍刀子騸人才比較有趣。文在寅的任期還有5年,慢慢來,等到韓國元素完全從普通百姓身邊消失的時候,韓國才能認識到錯誤。(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6094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