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未必是贏家!! 搞不好人民幣崩盤,中國外匯消失……

木易| 2017-08-04| 檢舉

中美貿易戰,中國未必是贏家

作者:吶喊丁丁 

 

中美貿易戰對「全球第一貿易大國」 - 中國並不是有利可圖的事。

貿易是好事,但現行貿易體系「不公平」的認知在世界上是「有市場」的。雖然相對比較優勢理論預測「自由貿易將增加所有參與者的福利」,但理論很豐滿,現實太骨感,貿易提高所有參與者的福利似乎只是一張理論畫的大餅。這在已開發國家,平民們感受最深切,而大多發展中國家也不認為「自由貿易」給他們帶來了福利。WTO在2001年啟動了新一輪《多哈回合》談判,旨在於創造一個更加自由的全球貿易環境,然而,經過十多年的多方努力,最後還是「無疾而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政府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不信任。

如果川普對中國實行貿易限制,無論中國嘴炮多厲害,只要討論「公平」貿易,中國好像不能成為「大贏家」。

2016年美國貿易逆差總額是7450億美元,主要是由於兩大類商品「出不敷入」:一是消費品包括電器,紡織品,服裝,和家庭用品;二是汽車和零部件等。中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國的主要貿易順差國,但中國順差最大,3762億美元,占美國貿易逆差的50%,同時「鶴立雞群」格外突出,中國的順差超過日本等4國的總和,作為第二大順差國德國順差僅為740億美元,「不及中國的零頭」。

中美貿易不平衡不是偶然現象。中國同美國的貿易順差是從1985年開始,當時中國順差不足1億美元,而那以後,中國與美國貿易規模不斷擴大,中國的貿易順差也如井噴般逐年增加,而且一年比一年規模大,2015年中國對美國商品出口總額達4832億美元,但從美國進口僅1161億美元,實現順差3672億美元。在1985年以來的30年中,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累積達4萬億美元,約占美國2015年GDP的23%。

雖然中美貿易不平衡有統計因素,最近有分析指出,僅從蘋果公司iPhone的經營來計算,中國對美國的順差就被「浮誇」了近20億美元,但中美之間長期的,巨額的30年貿易不平衡不是「統計」可以完全解釋的,長期貿易不平衡存在的唯一原因是貿易不公平,同時,這種長期貿易不平衡對兩國人民都沒有「福利增進」,只是為少數超級富豪財富積累和轉移創造了廣闊的天地。

2016年中國貿易順差5900億美元,同美國的順差3672億占60%,如果川普以「公平貿易」為理由,要求實現中美貿易平衡,不僅造成中國外匯收入萎縮,關鍵是就業機會減少。假定現在的順差減少一半,人民幣是1.3萬億,2%的中國GDP,如果15-20萬人民幣出口創造一個工作崗位,那麼由此可能引發上千萬的就業崗位減少。

中國對美貿易和匯率存在破綻,如被「攻擊」,可能成為「大輸家」。川普在競選時多次提及「中國是匯率操縱國」,所以要對中國商品徵收45%的懲罰性關稅。雖然世界上沒有什麼「自由市場」,各國政府總是通過各種公開和隱秘手段通過市場操縱匯率,但中國目前的外匯管理方式卻「操縱」得太直觀:(1)政府銀行強行外匯結算;(2)個人換匯有配額限制。這樣的「匯率操縱」授人以柄,落人口實,容易被攻擊。因此,如果川普要求中國實行「外匯自由兌換」來證明沒有操縱匯率,中國可能成為「大贏家」嗎?

2008年1月,美國的貨幣供給(M2)是7。5萬億美元,到2016年8月增加到13萬億美元,增幅為73%,而同期中國貨幣供給(M2)從41.8萬億暴增到150萬億,增幅是213%。人民幣增發是美元的3倍。如果簡單地按照中美貨幣存量比率來估計匯率,那麼目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可以是16:1,而中國2016年8月個人存款約60萬億元,主要屬於少數富人 (在目前中國政治環境和自然生態下,這些「有資本積累原罪的人」是有巨大的「輸出資本」衝動的),如果他們要借「自由換匯」來轉移資產,那麼人民幣匯率崩盤,中國外匯消失可能發生。真發生了,中國可能是「大贏家」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5913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