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文熱潮的來臨,很多外國人選擇在自己的身上紋中國字,顯得很上檔次,而他們一般卻不認識中國字,就很容易出醜,NBA球員坎比手臂上紋了「勉族」二字,耐人尋味啊。中國人都不知道啥意思。
這位姑娘就更大膽了,紋了個繁體的「雞」字,看來她不太明白中文。
綠箭俠扮演者腹部紋了「鼠姜姚豬」四字,很讓人費解啊。
這位更搞笑了,紋了一個「慫」字,看來他還挺為自己紋身驕傲的,哈哈。
貝克漢姆的紋身還挺有意思「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很霸氣。
格洛麗亞·高文,的背後紋身「信愛家庭相信神」,估計給他們紋身的人也是個中文半吊子。
刺青歷史:
中國古代開始就有關於刺青的記載,《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勾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墨子·公孟》:「越王句踐,剪髮文身。」《左傳·哀公七年》則指出:「太伯……仲雍嗣之,斷髮文身,裸以為飾。」---剪頭髮和紋身,不穿衣服當成裝飾。先秦時代以來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就曾出現文身、鏤身、紮青、點青、雕青等文字,其他還有用刺青來作警示的例子如岳飛之母刺字的故事。但慢慢刺青已演變成個人裝飾的一種,例如在《四大奇書》之一《水滸傳》中,至少就有三個滿身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與浪子燕青。此外,還有族群文身的,東漢楊孚《異物志》就記載著廣西的文身族群:「雕題國,畫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或若錦衣,或若魚鱗」。至今包括臺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許多地方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傳統,在許多文化中,刺青還是一種社會階級與地位的象徵。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婦女流行在唇部紋上紅色,類似現代的紋唇、紋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