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火 禍首真的是它 倫敦大樓惡火 外牆包覆疑為禁用材質 一場大火燒出倫敦房屋問題史

 

英國倫敦「格蘭菲塔」(Grefell Tower)公寓大樓十四日發生火災,造成七十九人死亡;當局下令徹查釀災的「熱點FF175BP型」(Hotpoint FF175BP)爆炸電冰箱。

熱點電冰箱二六年到二九年由義大利「意黛喜」(Indesit)公司製造,惠而浦(Whirlpool)二一四年收購意黛喜。受到英國倫敦火災調查影響,惠而浦股價廿三日下跌百分之三點三,市值蒸發約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

英國大火電冰箱。(圖/翻攝自英國衛報)

一場大火燒出倫敦房屋問題史

 

倫敦格倫費爾大廈(Grenfell Tower)祝融之禍甫歇,政治火卻愈燒愈旺,曝露了英國長年以來的社會房屋問題:出事大樓警報、灑水系統及走火指引一概欠奉,2011年估計有四分三同類房屋存在火災危險;管理公司貪小便宜,採用易燃鋁板翻新外牆;市政府漠視住戶訴求及安全報告,寧花2600萬鎊整修同區人行道以吸引旅客,卻對基層居民置之不顧。要了解英國何以至此,便需回顧社會住屋發展史,還悲劇一個脈絡。

 

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專訪中,英國房屋問題專家、《Estates: An Intimate History 》一書作者 Lynsey Hanley 比較社會房屋的今昔,探討大火悲劇背後的社會弊端。

 

顧名思義,社會房屋(council house)隸屬政府,多數由地區市政府出資興建,近年亦會外包管理,例如格倫費爾大廈便由「肯辛頓與車路士租戶管理組織」(Kensington and Chelsea Tenant Management Organisation)負責營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住屋需求大量湧現,社會房屋應運而生,時任英揆 David Lloyd George 承諾將建造「適合英雄的房屋」(homes fit for heroes)。

 

一戰之後的20年,英國新建150萬間社會房屋,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多處市區在德軍空襲下被夷為平地,造成數以十萬計難民無家可歸。戰後工黨政府上台,衛生大臣 Aneurin Bevan 信奉住屋權利平等,提倡社會階層融合,不論職業貴賤均應享有優渥住所,任內每年推出 15萬間新屋,質素極高之餘,租金相當廉價,願景是逐步消弭階級,以租賃取代買樓。

 

提及公營房屋,一般會聯想到密集式高樓,但英國人對平房情有獨鍾,即使當時建築界正流行柯比意(Le Corbusier)的現代風格,對大廈式住宅躍躍欲試,本地人仍然偏好單棟花園住宅,「每個英國人都想有座自己的城堡。」高樓住宅之所以如雨後春筍般冒起,是出於保守黨換班上台後,有意與前屆工黨政府比試新屋落成量,開始資助市政府興建高於六層的社會房屋。戰後 30 年間,4000多幢高樓住宅拔地而起,但相比起社會房屋的龐大總落成量仍佔少數。至 1970年代末,全國有三分一家戶居於社會房屋。

 

後來歷經政經變革,社會房屋的質素亦每況愈下。建築差劣、環境惡化、充滿各種汙染,乃至施工不善而釀成慘劇,並非今日社會房屋獨有。1968年,英國公寓大樓羅南角(Ronan Point)因外包建商所聘工人欠缺專業技能,加上偷工減料,導致大廈結構不穩,落成僅兩個月,一場煤氣爆炸便將大廈一邊完全摧毀,造成4人喪生;2009年,另一幢高樓住宅拉卡納爾大廈(Lakanal House)同樣淪陷於大火,最終導致6人身亡,若大廈按防火條例而建,火勢理應不致蔓延如此迅速,但和格倫費爾大廈一樣,大廈並無如管理商承諾,足以抵擋火勢半小時待消防救援,反而成為死亡陷阱。

 

去年住戶組織格倫費爾行動組(Grenfell Action Group)便曾抗議外包公司管理不善,市政府又坐視不理,警告「只有一場災難才會曝露出地主和市政府的無知無能,居住環境危險及安全衛生條件不佳等住戶面臨的問題才會得以解決。」Lynsey Hanley 認為,建築規例固然要嚴格監管執行,包括安裝灑水及警報系統,然而歸根究底,因為今日住屋不被視為一項基本權利,才會發生種種問題。活在社會房屋,即使無災無險,士紳化(gentrification)仍然會推高地區租金,逼遷基層住戶,將貧窮人口邊緣化。格倫費爾大廈重建後,住戶很可能面臨同一情況,到時只能搬離原區,而倫敦租金偏貴,現行政策下恐怕難覓去處。一場大火製造了大量災民,但他們的災難不止一年一月一日。

倫敦大樓惡火 外牆包覆疑為禁用材質

(中央社倫敦18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警方仍在進行釀成至少58死的格蘭菲塔(Grenfell Tower)公寓大樓失火的刑事調查,但2名內閣首長今天表示,大樓修繕後的新外牆包覆,可能是英國建築法規的禁用材質。

美聯社報導,貿易大臣韓茲(Greg Hands)表示,政府正對全英粗估約2500棟類似的大樓展開「緊急檢查」,以確保安全。

部分專家相信,用於絕緣的外牆包覆,助長14日凌晨格蘭菲塔大火快速蔓延;有些專家甚至表示,從未見過建築火災的火勢蔓延如此迅速。

韓茲與財政大臣韓蒙德(Philip Hammond)分別接受電視訪問表示,格蘭菲塔外牆包覆所用的材料,似乎為英國法規所禁止的東西。

韓茲說:「我的了解是,相關報導所指的包覆與英國建築法規不符,我們必須精確找出包覆所用的材料為何,以及是如何被使用上。」(譯者:中央社陳亦偉)1060619

倫敦43年社宅「格蘭菲塔」 去年3.8億翻新

倫敦西區發生火災的「格蘭菲塔」公寓大樓的住戶早就擔心大樓的管理單位疏忽火災安全,出入口沒有保持暢通,一旦發生火警可能影響逃生。

「格蘭菲塔」公寓大樓是一九七四年由肯辛頓與切爾西區地方政府建造,是「蘭卡斯特西部地產」社會住宅一部分,整個社區約有一千戶,為工人階級社區,緊鄰諾丁丘的富人區。

「格蘭菲塔」有一百廿戶,最近斥資一千萬英鎊(約新台幣三點八五億元)整修,去年完工,大樓外層翻新,並裝了新的供熱系統。

負責整修的萊登建設公司表示,工程「符合所有要求,包括火災、衛生和安全標準。」

但愛丁堡大學火災安全專家勞伊說,大樓的新外層「明顯助長火勢」。

這棟大樓由肯辛頓與切爾西租賃管理組織替地方政府代管,住戶行動團體表示,整修前和整修期間,就曾提出火災安全風險,居民警告,消防車和救護車的進出「受到嚴重限制」。

曾擔任住戶委員會會長的柯林斯說,大樓管理單位未聽從住戶的建議,改善火災安全。

他告訴法新社:「若是肯辛頓與切爾西區的富人區提出相同的憂慮,他們一定會解決,但在我們這兒就沒解決。這裡是多種族、多元文化的社區,得不到民意代表的服務。」

住戶一年前就警告,整修期間垃圾堆積,可能引發火災。住戶組織在部落格寫道:「在整修期間整棟大樓只有一個出入口,社區若有火災發生,住戶將被困在大樓裡,逃不出去。」

從住戶張貼的照片可以看到,堆積的垃圾包括床墊、桌子、木板,甚至還有冰箱。

一些居民說,主管單位建議住戶,若發生火災,應留在自己的公寓內。倫敦市長卡恩想知道,為何大樓住戶被告知,萬一發生火災要留在自己的公寓內,他也要調查為何住戶一再被警告,若發生重大火災,會死很多人。

英國倫敦高24層大樓格蘭菲塔暗夜遭遇惡火,火勢飛快蔓延。美聯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5452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