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講錢不講心~~特朗普變臉 歐洲都心涼了
正在歐洲訪問的特朗普再次展示了鮮明的個性和價值觀,毫不隱晦自己對美國在北約里「吃虧了」的認識,他對要求歐洲的成員國們多分攤北約費用的興趣,遠遠超過重申北約集體防禦的承諾,他的講話對後一點完全忽略了。
另外媒體報道他在北約峰會期間對一個包括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內的圈子罵德國人「非常壞」,理由是他們向美國銷售數以百萬計的汽車。還有,他很不客氣推開黑山總理的視頻幾乎在全球刷屏,媒體將之與他的「美國優先」口號做出形象關聯。
至少到開完北約峰會的時候,歐洲人的心「拔涼拔涼的」。北約長期是美國領導的同盟組織,華盛頓一直扮演了「大哥」的角色。現在特朗普像是要把北約變成一個「股份公司」,他最在意美國的付出與收益是否匹配。
特朗普如果以商人的視角審視大西洋關係,與他的前任們從政治視角看到的東西肯定有所區別。現在人們不清楚的是,他會在多大程度上讓自己的這一視角影響美國對外政策。
應當說,他這樣做是有一定現實原因的。歐洲的政治、軍事形勢早已不同於冷戰時期,莫斯科的威脅不再那麼真實,而且它的力量很難使它成為美國的全球性對手。北約對美國的價值不斷下降,它更多成了維持歐洲秩序的工具。
冷戰高峰時期,美蘇的全面對抗延伸至整個世界,而歐洲是全球地緣政治的前沿。那時美國為多爭取一個歐洲國家往自己陣營偏一偏,花多大本錢都捨得。北約凝聚力有價值觀和地緣政治的雙重推動,可謂牢不可破。
而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對傳統地緣政治的模仿至少有一部分屬於裝腔作勢。大國之間關係緩和多了,這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國際關係的性質。但波羅的海三國和前華約國家仍然感覺不踏實,西歐國家有些迷茫,這是華盛頓最輕鬆、也最容易要價的時候。
美國在戰後幾十年中積累了龐大的國際安全資產,美為它們做了投入,也獲得了收益,美不僅是唯一超級大國,它的人均富裕程度也居世界前列。如今美國的經濟實力優勢逐漸弱化,特朗普實際在做的是要「賣掉」一些地緣政治資產,給美國換來現錢花。
如果我們學著特朗普的視角來看北約,他要歐洲成員國多出錢,等於稀釋了美國的股份。那麼他最多能走多遠呢?保持美國對北約的「絕對控股」大概是特朗普「任性」的邊界。
所以,特朗普應會爭取從盟國那裡「變現」美國的利益,但他不太可能把美國同它們的關係搞翻,美國的建制派也不會允許他那樣做。
特朗普的商人價值觀正逐漸發酵出來,他對搞傳統地緣政治顯然有些提不起興致,這是外界同他打交道時必須心中有數的。然而特朗普既然能看透地緣政治的一些浮誇因素,他大概也知道把政治和商業規則混起來玩是要有技巧和底線的。他猛增美國軍費,斷然轟炸敘利亞政府軍,他一手舉著算盤,另一隻手舉的卻不是別的,而是飛彈。
特朗普是第一個把各種國際關係要素進行顛覆性理解和使用的西方領導人,其他西方領導人可能跟不上他的思路,更不是他的對手。不過,特朗普這樣干,最終能不能如願,是另一個問題。會有很多力量抵制特朗普打出的牌,它們擁有聯合對付他的資本和可能性。 (文/平凡的鵝卵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5172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