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評價一個公司?評估模型很多,但是從影響力而言,公司收入或許是一個重要體現。今天,就讓第一海外金融的小編,帶著各位了解下,全球收入50強,看看這些公司你是否熟悉,你的生活又與它們有多大關聯呢?
上圖可謂非常直觀的將全球收入最大的50家公司,按照行業分布,進行了呈現。
我們可以看到,儘管能源產業如今由於油價大跌後又不斷震盪,行業困難重重。但是,從收入來看,這個行業依然是最豐厚的,八家公司躋身全球收入50強,且六家收入在2000億美元以上。其中,收入最多的為沙特的阿美公司,年收入達3110億美元,該公司目前也正在尋求IPO,從紐交所到港交所,都在爭取這個大單啊。中石油和中石化也躋身其中,收入分別為2990億美元和2940億美元。
汽車行業目前處於十字路口,傳統角度的汽車顯得暮氣沉沉,但是「重新定義汽車」正在成為業界共識,如特斯拉、谷歌、蘋果等大量科技企業正在投身這個行業。當然,目前而言,這個行業的霸主依然是傳統廠商。比如大眾汽車儘管這兩年焦頭爛額,但是收入還是達到了2370億美元,豐田的收入大致相當,可謂兩強爭霸。而中國的上汽也表現出眾,以1070億美元的收入躋身其中。
而在金融行業,中國公司那就表現搶眼了,中國工商銀行收入1670億美元,建設銀行1480億美元,農業銀行1360億美元,中國銀行1220億美元,平安集團1100億美元,11家金融行業公司,中國就占了5席啊。
而在科技行業,三星收入高達3150億美元(嚴格來說是三星集團,但是其中三星電子涵蓋了主要收入),蘋果2340億美元,就收入而言,你看不到如亞馬遜、谷歌、微軟、Facebook等明星公司。是的,這些公司更以創新技術帶來的利潤取勝,收入還無法和偏消費類的科技公司相比。
當然,收入而言,一些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公司才是大戶,比如我們熟悉的沃爾瑪,依然是全球收入最高的國家,高達4820億美元。另外,中國電網,事關全國人民離不開的電力,收入也有3300億美元。
整體而言,你會發現,從不同角度審視一個公司,得出的清單常常差別很大。比如從收入角度,你會感覺這50家公司可謂「良莠不齊」,蘋果是收入和利潤的巨大的明星公司,但是能源行業的公司卻正處於巨虧狀態,美國收入巨大的零售公司也困境重重。相反,氣勢如虹的很多明星公司,或者高速增長的公司,並未在其中。所以,收入而言,體現的是一個公司在特定行業的營收能力,並無法更全面的體現公司資質。這也是為什麼,福布斯的「世界500強」更是一個企業影響力的名單,而已經遠不是全球企業實力和品質的體現。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